教学|怎样处理“教学中断”的情况?

文摘   2024-09-11 23:01   湖南  
这里的“教学中断”并不是指一堂课中途被打断教学,这种情形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好的,不应出现的。我想说的是一次相对完整的教学因为课堂容量而不得不中断。比如,一篇课文我设计两个课时,两个课时之间的中断怎样处理?

(网络图片)
乍看起来,这像个没上过课的人问的问题。备课时要注意一节课的容量,上课时要注意把控课堂的节奏。这是一个老师的基本技能。很多优质公开课都十分规范、近乎完美地展示了这点。可是,上过课的老师都知道,一项内容没能在一堂课中讲完,下节课不得不接着讲,这样的情形倒是常态。

就拿我昨天上的《春江花月夜》来说,第一个对比阅读活动只有十来分钟的展示时间。这点时间一来对于课文的分析不够全面深入,二来学生的交流欲望未必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下节课就有必要再在展示交流方面花点时间。

今天的课上,就有学生继续起来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班2有个小组分析对比了诗歌的第二、三、四三个部分,对很多诗句的做了讲解,并挖掘了月这个形象在诗中的丰富意义。另一个小组则对比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和手法。然后才是我做的小结,给这一对比阅读活动收尾。

这样看来,好像也不错。但有一点须注意,一个活动从昨天到今天,横跨的时间太久,学生在这期间上了别的很多课,做了别科的作业,还进行了许多别的活动,到今天上课,学生对此活动的兴致已经大减了。试想如果能在昨天一气结束这个活动,课堂的氛围和生成的效果势必会有所不同。到今天来上课,有些学生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分享讨论的意愿大大削弱,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关注不够,课堂效果也受影响。

有学生曾提醒我,一上课就让大家发言,大家有点不在状态,索性就不讨论了。我自以为不过是接着上节课的节奏继续上,后来想想,学生说得在理。我就会引着同学们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慢慢调动他们进入到活动中来。

我觉得这样费时费力,依然不如一节课完成一个活动好。但又会想起一些课例,像李镇西老师的课,有时也无法在一节课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可他的学生会对下节课的内容充满期待。他还介绍过丹麦的课堂,老师甚至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然而这位老师也不太在意,因为他觉得这堂课已经启发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是否把内容讲完并不重要。

这两种情形,我目前无法在学生那里看到。期待,思考,通通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刻结束,大家整齐划一地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满脸倦怠地去打水,上厕所。也有学生在上课时就没什么期待和思考了。

或许,我还是该继续打磨我的基本功吧?可是,毕竟养成了自由随性的毛病,不喜欢一板一眼地上课。学生喜欢讲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讲。他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常常取代我事先安排的教学内容,成为讨论的重点。我从学生的发言那里受了启示,又或者讲得兴致来了,也常常抛开既定的教学安排,自由发挥。

我倒很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课堂,只是“教学中断”的情形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是一群学习主体性强的学生,这倒也不是个问题。可惜,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中断”就可能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影响。他们就像充电充了一半被中断的劣质电瓶,再接着充时可能一切归零,又或者根本充不进电了。

不知道各位老师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形,你们又是怎样应对处理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2024911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