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将进酒》与敦煌古本《惜罇空》的十处不同——《将进酒》对比阅读备课札记

文摘   2024-09-16 22:29   湖南  
《将进酒》为唐朝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但却是宋朝的版本。1900年前后,在敦煌发现了三篇《将进酒》的文本,其中两个文本错误较多,只有编号为P2567的版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题名为“惜罇空”。这个敦煌古本是较宋本更早的文本,更接近诗歌的原貌。

一个文本出现之后,它总会被人不断地修改,有时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作者还会对其大幅修改。去考究哪个版本是真的,哪个是李白的原著,这些问题对读者来说,意义不大,因为这并不影响文本本身的伟大。就两个文本之不同作一番对比,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或许是件更有趣的事儿。这是我设计此次对比教学的基本想法。
下面,且就两个文本的十处不同对比一番。
第一处:“将进酒”与“惜罇空”
“将进酒”为古乐府名,大概内容写“饮酒放歌”。“将”即“请”的意思,带有强烈的劝酒意味,与诗歌所描写的纵情饮酒、相互劝酒的场景十分贴合。诗中亦有“将进酒,杯莫停”的句子,标题与内容相切合。一句“请喝酒”,也尽显豪放气概,这与李白的精神气质是相符合的。而且以古乐府为题,也加深了诗歌的文化厚度,具有古雅之气质。但汉乐府的《将进酒》与本诗的形制已完全不同,不免有附雅之嫌。
“惜罇空”重点在“惜”字,意思是“可惜酒杯空了”,流露出一种惋惜怅然的情绪,又含有飘逸洒脱的气质。诗人感伤于时间的流逝,试图用酒浇灭满心愁绪,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诗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若使金樽空对月,还如何尽欢呢?岂不可惜?自此句之后,诗人极力铺陈饮酒之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用醒”“斗酒十千恣欢谑”,有酒是多么快乐!有酒才能销万古愁!没酒就缺少快乐,就无法排遣愁绪。除非待酒喝尽,一醉方休,然后听得诗人的喃喃醉语:“可惜啊!酒杯都空了。”因此,“惜”字更能概括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惜罇空”更能符合诗歌的精神气质。

第二处:“高堂”与“床头”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给人以宏大之想象,与前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所营造的磅礴气势相呼应,形成整体的谐调感。
“床头”即床头,与此句所描写的览镜观白发而生悲的场景十分贴合,更突出这一场景的生活气息,从而具备感染力,增强了该场景的典型性。此句由外在的黄河之水而写到内心的悲愁之绪,私以为贴合生活细节的场景描写为上。
第三处:“青丝”与“青云”
“青丝”指青色的丝,喻指头发。青丝成雪,着力于局部细节的变化,从而表现人的衰老。
“青云”指青色的云,也是喻指头发。青云成雪,着力于整体态势的变化,亦能表现人的衰老。
两相比较,各有千秋。私以为,“青丝”与“床头明镜”相谐,“青云”与“高堂明镜”相谐。床头明镜易见青丝,高堂明镜宜见青云。

第四处:“天生我才必有用”与“天生吾徒有俊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意思是,我生来有才,必有大用。既强调才,也强调用,委婉地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故以此语自我激励。诗句内涵更加丰富。
“天生吾徒有俊才”意思是,我辈生来就是优秀之人才。突出诗人的自信和狂放,不再是带有“打鸡血”意味的劝勉和激励,而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桀骜不驯。这与他千金散尽的经历又内外相应。
此外,从用韵的角度来说,李白虽然向来不拘一格。但此诗每次换韵必首句入韵。如,第一组韵脚为“来”“回”;第二组换韵为“发”“雪”“月”;第三组换韵为“才”“来”“杯”;第四组换韵为“生”“停”“倾(听)”“醒”“名”;第五组换韵为“乐”“谑”“酌”;第六组换韵为“裘”“酒”“愁”。因此,“天生吾徒有俊才”更符合本诗的用韵规律。但这句诗实在太“李白”了,一般人不具备也学不来这种气质。“天生我才必有用”反而能更广泛地激励和感染人们,因此它广为流传,成为名句。
第五处:增句“将进酒,杯莫停”
此句意思为,请喝酒,别停下酒杯。此为劝酒词,符合诗人与岑夫子、丹丘生等酒友饮酒共乐的场景。也与标题“将进酒”相呼应。
然而,《惜罇空》没有这句也不影响诗歌整体的节奏,反而显得更紧凑流畅。诗人烹羊宰牛,“会须一饮三百杯”,一下子就进入到迷醉的状态,接着就呼喊着酒友唱歌助兴。这个场景反而更真切,劝酒之词倒显得多余。
第六处:“请君为我倾耳听”与“请君为我倾”
“请君为我倾耳听”意思是请你们为我倾耳相听,这与前文的“与君歌一曲”的意思是相承的。但细琢磨一下,有两处不妥。第一是李白唱歌真的那么在乎有人听吗?还要去请求别人倾听?第二,李白至多说“请君倾耳听”,何以还要强调“为我”呢?他的骄傲和桀骜决定了他并不是那种低声下气求关注的人。
“请君为我倾”意思是请你们给我倒酒。李白兴致来了,为友人高歌一曲,怕自己高歌时无暇喝酒,于是要求友人为自己斟酒。而且直接接在“岑夫子,丹丘生”之后,这就是不带商量的祈使,这与结尾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脉相承。有人说,这是李白喝醉了,反客为主,呼儿换酒。其实李白从来都是自己的主人,叫你换酒就换酒,叫你斟酒就斟酒,难道他还要讲客气吗?还要借醉态来掩饰自己吗?——不!他从来都不掩饰自己。
第七处:“馔玉”与“玉帛”
“馔玉”指像玉一样珍美的食品,与钟鼓搭配更当,因为击钟敲鼓正是饮食的信号。
“玉帛”指珍贵之物,与钟鼓并列,诗句亦通。两个版本都表现出诗人对物质财富的轻蔑。
第八处:“不”与“岂”
“不”是否定词,陈述语气。“岂”是疑问词,反问语气。后者语气更强烈,更突出李白对物质的轻蔑。
第九处:“愿”与“用”
“愿”偏主观意愿,表明诗人主观上不愿意醒来,句中构成“但愿......不愿......”的句式,读来节奏更好。
“用”偏客观结果,前一个“但愿”已经强调了主观意愿了,再说“不愿”反而增加了诗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感觉。诗人的内心没有那么多的无奈,因为他的精神是自由的。
第十处:“寂寞”与“死尽”
“寂寞”指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这正是诗人当下的处境,属于较写实的表达。诗人的愤懑之情有所平抑,反生哀婉之气。
“死尽”意思直白质实。此二字古诗本来用得不多,说圣贤死尽更是惊人天语,尽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更合乎诗人当时的心境。
2024年9月16日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