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学生更喜欢聊哪篇?
文摘
2024-11-14 22:08
湖南
明天期中考试,今天把《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上完了。确切说来,主要上的是《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我上了两轮,每轮学生的兴致都在《记念刘和珍君》。
上一轮上完,我写了一篇笔记:
教学|我和学生一起备课
。笔记中记录了学生提出的二十多个问题,其中与《记念刘和珍君》有关的有近二十个。这一轮教学,大家提的问题不多,主要也是《记念刘和珍君》的,我把它们梳理在一张幻灯片上:
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讨论,希望他们围绕着这些问题讨论不断深入文本。
大家讨论的焦点依然是《记念刘和珍君》。以下是学生课堂讨论的概述。
生1围绕的是刘和珍的微笑来说的。他认为,刘和珍的微笑展示出的是她温和、和蔼、柔弱的一面,与文章末尾谈到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被当局者如此残酷地杀害,鲁迅反复地写到她的微笑,也有对当局者的讽刺和批判的意图。
生2谈的是《记念刘和珍君》的第4个问题。这问题的前半部分有些不明所以,这暴露出学生提问的准确性不足的问题。生2主要回复的也是后半个问题。他抓住文章结尾“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一句,表明鲁迅并没有对中国完全失望。他依然还有一种“微茫的希望”,并激励自己和大家奋然前行。
生3谈的是《记念刘和珍君》的第3个问题,他结合上下文提到,段政府对刘和珍等人的污蔑,这些流言家也是帮凶。虽然不知道“受人利用”所指的具体是谁,但可以推测肯定是对段政府不利的一方势力。
这一点学生觉得隔膜其实是正常的,文章所能给出的参考信息是第一部分“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这句下面的注释。林学衡、陈源等人借此事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组织学生进行爱国运动的领导力量,而且爱国学生变成了受人利用的没有审判力的盲目群众。这种阴险论调一石三鸟,既为段政府开脱了责任,又污蔑了爱国学生,还攻击了运动的组织者。可是,这些内容,如果不了解当年围绕着“三一八惨案”而进行的激烈论战,不了解这部分历史,就很难读明白。我的教学建议是要让学生读读鲁迅传记里关于这段时期的记叙,读读鲁迅为此事写的一系列杂文,以及其论敌的相关论述。
生3谈完之后,有张纸条传来,还是关于《记念刘和珍君》第四部分的内容,他不理解这部分最末一段一面说流言四起,一面又说“沉默”,这似乎是矛盾的。这里我做了解释。惨象和流言是段政府一方的行迹,而沉默则是鲁迅及被压制的民众的表现。段政府制造惨案,散步流言,残暴而无耻,这是他们进行专制统治的表现,在恐怖的专制统治之下,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无从保障,唯剩下沉默。沉默的结局只有两个:继续沉默,走向灭亡;或者奋起反抗,拼出生路。
生4回答了《记念刘和珍君》的第1个问题,他认为“君”是一种尊称,这里体现了鲁迅对刘和珍的尊敬。
生5汇报了他们组的讨论成果。他们逐一梳理了《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讽刺内容,如“非人间”“虐杀”等词是直接的讽刺,“文明人”“伟绩”“武功”等词是反讽。还谈论了刘和珍等人的死值不值的问题,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事情总归有人要做,因而是有价值的。他们也用了“煤的形成”这一比喻加以阐述。我感到他们对鲁迅的理解有误差,就做了补充说明:鲁迅对刘和珍等人的请愿行为是不赞同的,但对于她们在这次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勇毅品质、斗争精神则是赞赏的。不过,关于这点,如果不曾了解鲁迅的革命思想的转变,也很难理解。课后这个组的学生仍就此问题与我讨论。
课上另有几个学生谈的也是《记念刘和珍君》,因记忆较为模糊,此处不再赘述。只有两个学生谈到了《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个是对标题有疑惑,究竟纪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忘却,还是说为了已经忘却以及将来可能忘却的东西而记念呢?这标题本就显得矛盾,而断句又容易引发歧义,学生故有此问。结合内容来看,标题的意思显然还是后者。左联五烈士遇害两周年的纪念日,这个民族健忘的劣根性使鲁迅感到必须要写下一篇文字来纪念他们。
另一个则是对问题的回答,他联系了后文关于冯铿的记叙来解释。
以上就是我和学生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估计大家还是读《记念刘和珍君》读得细致些,所以谈论得也详细些。这可能与本文排列在前有关,而从情感、内涵和手法等方面来说,《记念刘和珍君》也比《为了忘却的记念》要浓厚、深刻、超妙一些。
你的学生更喜欢聊哪一篇呢?
2024年11月14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zc1MjM4Mw==&mid=2247489494&idx=1&sn=2b3a84c86e49b3b0f6ebf6b65e977252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
教学|作文训练之“有始有终”——高二上期期中考试下水作文
教学|《包身工》里一段有点令人费解的话
教育|孩子濒临绝境,家长犹不自知
教育|不妨给学生读点“不好”的书
习作|巧遇闫罗彬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学生更喜欢聊哪篇?
教育|宿舍起火学生刷脸逃生是为了保障安全?
教育|高中学生干部受贿?学校:属实!
教育|我尝试过的一些叫醒学生的方法
教育|我们是否教给孩子真正的写作?
教学|孩子,我理解你写不出作文的感觉
教学|古典爱情诗歌阅读导学案——《诗经•邶风•静女》《鹊桥仙•纤云弄巧》联读
教育|视频监控学生趴桌时间精确到分钟,这骇人的高科技就该一锤子砸了!
教育|应试教育有没有埋没数学天才?
读书|天赋与教育的关系——《卡尔·威特的教育》阅读笔记
教育|姜萍:违规?作弊?诈骗?
教育|火车票都无纸化了,大力提倡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还在孜孜不倦地要求手写教案!
教学|对比阅读都有哪些组织形式?快来看看吧!
教学|《苏武传》教学讲惯了家国大义,要不要关注一下苏武的个人命运?
教学|我在《屈原列传》教学过程中“瞎掰扯”的几处地方
教学|《离骚(节选)》与《屈原列传》对比阅读备课札记
教育|任何学段的学生都应多读“课外书”
教育|评个职称要闯几关?
教育|因为一块橡皮擦举报老师的家长,你知道哪里过分了吗?
教育|玩手机的小女孩
公众号“杏雨心言”持更三周年了
教学|注释版《汉书·司马迁传》与《报任安书(节选)》(资料分享)
教学|教学“逻辑的力量”应把握的两个原则
教育|学生说感到焦虑茫然,我这样回复他
教学|探讨选材方法的“样本”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对比阅读教学
读书|柏拉图论教育(上)——《理想国》阅读笔记(五)
教学|跨学科学习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发生
教学|用课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情境教学设计
教学|上午第一节课能够让全班学生都嗨起来,我觉得我已经很行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后记
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情境教学设计
教学|同为记梦悼亡,苏轼的《江城子》和纳兰性德的《沁园春》你更喜欢哪首?
教育|这几个补交作业的学生让我心酸又无奈
教学|《将进酒》与敦煌古本《惜罇空》的十处不同——《将进酒》对比阅读备课札记
教育|学生的“背刺”还是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教学|作文训练之“人间烟火与文明秩序”
教学|怎样处理“教学中断”的情况?
教学|从文本内部组织的对比阅读教学——《春江花月夜》对比阅读教学(第一课时)
教育|又是教师节了,老师,你被教育了吗?
教育|让家长买冰块,捐空调?放两天假不好吗?
教育|上海徐汇中学的那个学生晕倒后,大家希望看到的理想场景是什么?
读书|家长正确的教育认知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教育|泛红的眼,紧咬的牙(九年前的一篇教育笔记)
教学|把《无衣》与这首歌对比阅读,有没有搞头?
教学|讲魔幻现实主义的时候,我给学生打了两个比方
读书|教育孩子从关怀妻子开始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