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们是否教给孩子真正的写作?

文摘   教育   2024-11-07 21:53   湖南  

昨天有四节课,还要参加赛课,真是要命。正苦恼怎么安排,组里决定写作文。本来语文连堂课就是给来作文的,但我隐隐总觉得两节课都安排给作文,大概率要废。所以,我还是上了一节课,第二节课我这样安排:我同时拿了一叠练习题和一叠作文纸去,让学生自主选择做哪样。结果,练习被学生基本拿光了,拿作文纸的只有寥寥几人。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仍然感到一种挫败。

学生不愿意写,不喜欢写,不会写作文,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一直以来,我让学生自由地写,给他们时间写,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会写作,告诉他们写作就是真诚地记录自己,而不是什么复杂的技巧,我希望可以稍微扭转一下他们对于写作的态度。现在看来,学生又给了我迎头一棒!

不过,光做这么点工作就想短期内扭转学生的写作态度,的确有些痴心妄想。在写作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甚而,我觉得,我们根本就没有教给学生真正的写作。

真正的写作怎么能不包括写作的意愿和乐趣呢?这可以说是写作的根本啊!可是,回顾一下,我们第一次接触写作是什么情形呢?我记得读小学时第一次接到作文任务,就和平常的阅读题作业一样。做阅读题作业,我们会把课辅资料上的答案抄上去了事,所以写作文时也是把课辅资料上的范文抄了遍上交。可是却没能像往日一样得到一个“优”,而只是一个“阅”。老师还批评了我们,并要求作文不能抄课辅资料。这可把我们愁坏了,且不说别的,光是字数要求就让人一筹莫展。就想问问,有多少人被这个字数要求“硬控”整个学生时代?

从一开始,我们就不知道作文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最权威的说法是,考试要考作文。可是,为什么考试要考作文?没有人解释,大家似乎也不关心。只知道,这就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好的可以拿高分,得表扬;不好的,至少可以规避一场麻烦。而不完成的,那可就糟了!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地印在每个学生脑海里。但真正的写作者都明白,高分、表扬、避免麻烦,这些都不是写作的意义。

写作可能带来这些,但这些都不是写作本身的意义。叔本华把写作者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金钱而写,也可以理解为为外在事物而写,他们可能具备高超的写作技巧,但因为写作目的是外在的,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要扭曲自己,扭曲写作,因而也就写不出不朽的东西来。第二类为思想而写,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写作来思考世界,因为是未经深思熟虑的写作,故而其水平也就有限,同样难出不朽之作。唯有为写作而写作的一类,他们已经将事情观察思考得深透了,只需拿笔跟着自己的思想在纸上写画就行,因此他们能够写出真正的精品来。而这一类人,向来都是少数的。

照叔本华的说法,写作也没有什么教育的必要了。然而,他看向的是不朽,我们不是。他不也承认,前两类写作者才是普遍的大多数吗?我们教育培养的主要也是前两类:将来能凭借写作换得几两碎银糊口,或者需要写作思考时,可以拿得起笔来。而这依然要立足于愿意写、喜欢写这个基础,否则写作就难以为继。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在教育他的儿子时似乎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可是他的儿子却自觉地开始了写作。有时是当他在自然风景中有所触动,情不自禁地想要抒写一番;有时是他被反复询问同样的事情,他干脆将其写下来给人看。这告诉我们,有写作的需求才会愿意写、喜欢写。

叶圣陶、夏丏尊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也有类似的观点。人总归要记录和表达自己,这就要用到语言。平日里有口头语也就够用了,可是遇见复杂的问题或者信息传递不便的情况,便要依赖书面语了。(相关阅读:读书|我是怎样养成这些写作习惯的?

可是有多少学生真正意识到这点了呢?一直以来,写作都是作为一项意料之外的任务布置下来的,写之前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切要等题目出来之后才知道。从来都是别人“要我写”,学生从来就没有体会过什么叫作“我要写”。而且很多时候学生要写的东西不是别人“要我写”的,因此被批评、被否定、被嘲笑,于是他更不愿意写,更不喜欢写了。

就写作训练来说,要还原真实的写作情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真实的写作情景又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大可以先借此让学生去体会写作的意义,小心地呵护学生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写作意愿和兴趣,进而再来开展专门的写作训练,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2024年11月7日

相关阅读:

读书|这一作文教学的常识,张志公早就指出来了,可惜我们向来不遵守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