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思政课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看法!

文摘   2024-07-31 23:48   陕西  

各位老师大家好!在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今天落下了帷幕,各个级别的奖项已经花落各家,在这里向所有的获奖教师及其团队表示祝贺!由于其他学科的获奖教师本身也不熟悉,所以我更关心的是思政课教师参赛的情况。

据统计,思政课教师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还有五个三等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值得祝贺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相比于总的获奖人数的比例,思政课教师以思政课内容进行比赛,获奖的比例也不算高。其实我通过观察和关心,也是在验证我的一个基本判断:即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这一赛事是不适合思政课教师参加的(也许我的这个结论有些偏颇,但我是基于我个人的观察与判断。此观点接受网友的批评)。

之前我在点评第四届混合式创新大赛新文科组竞赛时,针对北京化工大学马院的青年教师吴宁老师获得特等奖的时候,我的感受:

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在混合组里面脱颖而出非常的不容易,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大一些,就是因为我们是思政课。因为在竞赛中评委们不会因为是思政课而给予特殊的关照,相反正是因为思政课的独特性,要获得大多数评委的认可是非常难得的。

二是因为当时我并不认识吴宁老师,我是基于他所提交的材料和竞赛时的综合表现做出了结论:一名思政课教师能够按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规则规矩,将自己的材料做得优于同组的其他教师,绝不是临时起意参加竞赛,所付出的努力可能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后来和吴宁老师交流,他说了决定参加比赛是突然的,但是从决定参赛到参加最后的决赛的有限时间里,单位时间付出的努力要更大一下。我讲这个的目的主要是想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形式太程式化(甚至有些八股),对于参赛教师的要求非常的高,因为它不是讲一段课程,而是要说整个一门课程,更加讲究的是系统性思维和创新。仅就这一点而言,思政课从内容到话语表达不太适合参加此类教学创新大赛,况且这种比赛其中很少有思政评委,大多数是教育学背景的、教学管理经验的评委参与;这种赛的形式不适合思政课,与教学展示与青教赛不是一个思路,要么就得弱化思政课的属性,因为着力点和观测点不同,教创赛的模式就是竞赛模式,不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而是形式。

目前思政课竞赛的目的与其他课程竞赛的目的有着很大的差距:思政课之外所有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目的,虽然当下所有的课程建设也达成了认识上的共识,即课程建设需要将“知识、能力和价值塑造”实现有机的统一,但客观上看,其他所有的课程依然没有跳出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的表达,所遵循的是教育学、教学论的一般规律,这样的课程创新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或技术的变化与创新、二是方式与手段上的创新,而且这样的创新往往都是体现在量化上和形式上,所以,无论是教学本身还是教学评价创新,都是作为思政课所做不到的,因为知识的掌握是可以考核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可以测试的,维度思想层面的东西是否进头脑是不可测得。可以这样讲,思政课以外的各门课程,在教创赛中的各个环节上看起来很高大上,但事实上要同思政课的“三进”、尤其是“进头脑”相比都不是事儿,是可以花时间和精力做得较为精准的事。而目前从上到下对思政课的要求,首先是政治性的,育人是政治性的、教学本身也是政治性的,照目前教创赛的模式,其实就是个竞赛模式,这种模式看起来很高大上、内容做的也很系统,但是对于实际的教学究竟有多的大帮助,别的课我不敢说,但是对于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性、理论性、吸引力和亲和力等方面,短期内时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思政课教师一是不花精力是根本入不了围的,如果将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参赛的形式上,我认为与参加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系列和青教赛思政组相比,对于个人的名利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解教学、精心设计、有效表达等教学实效而言是不够的。我举两个例子和大家分享:

在某省的教创赛课程思政竞赛现场,由于我看到的选手的资料和展现的PPT太过于完美,我就针对选手提出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设计思路,我就提了一个看起来玩笑的问题,即“请回答高校看了几门思政课”的时候,一下子把“协同育人”说的口若悬河的参赛者问的是哑口无言,连我们思政课到底开设了哪些课程都不清楚,何来的同行同行呢?还是在相同的赛场,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参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竞赛更加的完美,搞起了越来越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这些体系和方法看起来很有科学性、很高大上,但事实上是很唬人的,根本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操作,赢就赢在了表面。说真的,每当我遇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穿越了过去,总是想起了王明的情形与教训。我讲这些绝不是否定教师教学创新竞赛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的思考和表达的作用,只是认为这样的“程式化的、甚至是教条化的方式”,对于解决当前思政课要解决的“内涵式发展”、“守正创新”和“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特别是解决思政课“言者敦敦听者藐藐”的顽瘴痼疾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

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应当是我们教学竞赛的直接目的,其他的收获只能算得上副产品,而绝不是一门心思的竞赛却对教学兴趣不大的形式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竞赛。

只是一点感想,与大家交流一些认识与看法,希望将各种竞赛、尤其是作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式的竞赛做得更好、更有实效一些!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