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思政课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心态!

文摘   2024-11-21 23:46   陕西  
讲好思政课不容易、甚至很难!这种不容易或者难不在于教材上的内容不好理解,凭我们目前思政课队伍中教师的学历结构,至少都是硕士毕业、更有不少学校的思政课教师起点就是博士,将教材上的语言或话语捋直了、说准确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思政课教师甚至可以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手段,用大量的实例、故事、素材进行佐证,也可以用类似于“扫码上课”这样的东东来丰富教学形式,但为什么大家还是普遍感觉思政课不好讲。以前不少人为了评职称总希望能够带一点思政课获取一些工作量,但是这几年愿意在思政课上兼点课的教师大大减少,原因就是要求高了、严了,不要说讲好了,就是正常上下来都很难,包括一些讲过思政课的领导(不是只听过思政课的)也感觉思政课不好讲。
思政课不好讲的原因,我们都比较熟悉“3.18讲话”中关于讲好思政课不容易的论述。正是因为不容易,几年来方方面面才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重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帮助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N多的帮助,我个人觉得这些都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推进了全国各个层次的学校思政课建设及其效果的总体改进。但是,相对于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高标准要求,我们目前思政课建设的状况仍存在了不少问题,既有过去积攒下来的问题,也有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思政课不管是这样建设、还是那样建设,最为根本的就是如何想办法讲好思政课、让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与实效充分地发挥出来。
为了练就讲好思政课的本领,我们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现在看来,这些练法仍然停留在“术”的层面,停留在技巧的的层面。如果不解决思政课教师对于为什么讲思政课的认识水平、不解决具体某一门课程中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话,“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最近也在开展听课调研,有一个最大的直观感觉就是教师在讲授某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是直接将教材的内容搬在了PPT上、搬到了课堂上;从来不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任何的铺垫,上来就开始讲什么背景、条件、内容、意义,搞得学生一头雾水。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延用的是“写文章、做研究”的讨论,是在反反复复验证一个结论,看似架构整齐规范,实则从不回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也难怪“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今天我们不在这个具体问题层面讨论,主要是想谈一谈当前制约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另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心态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是在积极的心态下还是在消极的心态下来干,其结果是天壤之别。通过与不少的青年教师交流(不仅仅只是在校内,我现在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交流接触的青年教师不在少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即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老夏说课”目前近七万的关注者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更是不在少数),除了感觉到大家都还比较努力外,还有的就是大家普遍感到的是“压力”“焦虑”,我有事开玩笑说“好久没见过大家开心地笑了”。
谈到青年教师面对的压力,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并非思政课教师独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专业课教师的压力一点也不比思政课教师低,他们工作的辛苦程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要超过思想课教师,这也难怪“提出给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的时候会带来如此大的反响”。我们今天也不去研究青年教师来自生活的压力,仅仅谈一谈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专业是分析一下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压力。
纵观全国高校的青年思政课教师中,除了科研做得好一些的、讲课竞赛获过奖的少数教师外,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焦虑更严重一些。我个人认为,尽管一定的压力会转化为一定的动力,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种焦虑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实际的工作。对青年教师的的确确需要职业与岗位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明确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更多的是对这一群体而言的,一旦落到当事人个人身上的时候,就变成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的关注,但是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却不那么重视。这样教师的心理压力更多的是靠自我舒缓和解决,如果解决的不好的话,必然影响到具体的工作。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焦虑,我通过和一些教师进行交流,大体上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
第一,一种焦虑是来自于对教师的考核压力。这种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一些对于学科建设高度重视的学校。任何职业都不可能对于员工不进行考核,思政课教师也不例外。不能只要一提考核就“鸭梨山大”。我所说的考核主要指的是依然有不少的学校执行的是“非升即走”政策,即使未执行“非升即走”,不少处于爬坡状态的学校也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科研要求。这些要求和指标,对于这些出入岗位、又离开了读研时的那种生态环境,即使考核者认为的指标并不是太高,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依然无法达到,在思政课教师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科研完不成而提心吊胆,另一方面又无法在教学上全身心投入。科研指标完不成,教学上要取得一些可显示性的指标也非常的难。这种非常“卷”的状态由此产生了一种焦虑。
第二,职业压力是来自于思政课的高标准要求。思政课教师岗位不是普通的职业岗位,承载着很多的责任。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要求,不是从知识、能力教授进行考核,而是要求有“政治高度、情感温度、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创新力度、教育效度”,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着“讲准、讲活、讲透、讲信”的综合要求。与此同时,方方面面开展持续性的、覆盖性的听课、检查。没有哪一类课程、没有哪一门课程这么受到重视与关注,除了政策支持之外,剩下的就是高标准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专业课教师越来越开始注重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而且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著,也使得马院建设指标贡献、思政课建设成效、教学成效及学生评教等在学校内面临着的很大的压力,压力层层传导,必然加码到教师身上。同时,由于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加强了对思政课本身的规范和要求,有不少的教师也表示“我们也想做一些变动或创新,但是怕讲错、吃不准而不敢”,所以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成为了领导和学生都不喜欢。
第三,职业焦虑自于教师的积累不够和经验不足。要讲好思政课,对于教师来讲,绝不是自己硕士阶段、博士阶段所学课程的现蒸现卖。暂且不说做好教师的“四有标准”和“六要”“八统一”的要求,其实青年思政课教师面临的现实困难就是身份的转变,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由过去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今天的教育者身份,对于思政课教学要从过去自己能够听明白到今天是否讲得让别人听明白进行转变,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表达等方面有专门的研究;不仅仅需要的知识,更需要的是对于所讲内容、课程的属性、定位、学理、逻辑非常清楚,同时也需要教学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支撑,缺乏经验和阅历,导致青年教师在讲授相应课程内容的时候,往往讲不深、讲不透,这样的课程很难在教学竞赛中获得认可,因此一次次的参赛、一次次的打磨的煎熬因不认可而产生焦虑。
第四,职业压力与焦虑还来自于竞争造成的“内卷”。过去思政课教师人数的绝对不足,教师成长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因此暴露出来。随着1:350的标准的相对实现,由于近几年、甚至同一年进入思政课教师岗位的人数争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讲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对于教师而言,因为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完成岗位职责的绝对优势,这就造成了教师之间既是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同时也是相同资源的竞争者。现在在学院各种推荐、各种评审、各种申报都是以竞争的方式进行以体现公平性,由此带来了教师之间因竞争而产生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当别人在某些方面相对突出、某些方面获得了认同与认可,无形当中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上也只是青年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焦虑的个别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出现,一方面是成长本身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年代;另一方面,教师中的职业焦虑如果没有人来关注,这样的职业焦虑就会演化为职业倦怠。因此,舒缓思政课教师心理压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管理者的角度,一是需要“宽容”,给青年教师成长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应当分类管理,确定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特别是应当是多元评价,让青年教师感到所有压力,但是经过努力还是可以被认可的;三是应当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一样,也要高度重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心理抚慰。
第二,从教师角度看,打铁还得自身硬。课讲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年轻不可怕、缺乏经验不可怕可怕的是倦怠,失去了积极进取的热情和积极性。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素养的积累,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历史、尤其是中共党史的修养;经验与社会阅历的修养。因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万节课”,不断充实自己。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