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的问题

文摘   2024-10-06 00:26   陕西  

各位老师大家好,假日快乐!

最近又到了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高峰季了,前前后后看了一些学校、一些老师的申报材料,有一个感受就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从2021年开始启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纵向层面看,省级乃至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申报和立项已经经历了两轮或两批次了。其实,作为省级或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已启动和开始立项,就搅动了多少人、多少学校、多少机构为之下功夫“整”!在各种示范与培训的过程中,先立者为王,他们的申报经验与示范样例,就成为追逐着模仿的对象;培训机构也是不余遗力地、以手把手进行辅导的“工作坊”也是层出不穷,按道理即使是“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后来的申报者或者模仿者多多少少也应该模仿的基本的样子,尽管这种样子往往就是一种“套路或模式”,但是不管怎样也应当现有一定的样子。令人遗憾的是最近看到过的这些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本子,真正让我个人眼前一亮的几乎没有。
关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申报工作、尤其是关于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问题与思考,我在“老夏说课”已经写了若干篇推文,有些推文的关注者达到了上万人,但是,今天看来,最近申报各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教师或者是学校,我想最基本的是连看也没有看过,但凡读过一些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也不至于将申报书写的让人读不下去。我都读不下去,未来大家面对各种自身评委的时候如何能够入他们的“法眼”呢?
国家在2021年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申报、评审和立项,从根本上来讲是落实2016年以来党和国家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尤其是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同时,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示范中心的申报,还有两个非常直接的作用:一是以立项的方式来激励学校和教师拿出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中;二是通过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课程,也是为了纠正和规范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和“低级红高级黑”的一些问题。
从全国来看,通过立项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课程,的的确确树立了一批“标杆性”的课程,也带动了全国的高校与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热情。但是,仅有积极性和热情,未必就能够将课程思政建设好,能够总结自己的经验、能够示范他人的优质课程。
关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搞清楚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在教学中如何真正将知识、能力与价值塑造相结合,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这一方面在“老夏说课”中有几十篇、几十万字的心得的分享,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赘述。二是要高质量地完成申报工作,既要看申报材料写得如何,更需要看申报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我曾经反反复复地讲,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较于一些教师触碰过的“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和“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更像是“教学成果奖”而不是“教改项目”的申报。因为对于“教改项目”,从形式上看更像是“将来完成时”的时态,而“教学成果奖”则更像是过去完成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什么讲更像是“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呢?是因为它不是在论证作为申报者未来要干什么,而是要将申报者在申报之前做过哪些相关工作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等形成可供别人学习与参看的样板课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认为申报人、包括一些参与辅导、打磨的一些机构也没有弄得十分清楚。
请大家重点看一看我曾经写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透过申报评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再思考!
单就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的撰写问题,也就是作为评审专家更希望看到申报单位、申报者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如何做到、效果如何等观测点,以之前的申报书为样例,申报的内容重点应当放在申报表格的第四、五、六和七四个部分的撰写上,其他的内容都应当属于锦上添花的内容了。其中:
第四部分是“申报者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的考察。
第五部分是“申报者具体是如何实施和达成建设目标的”。
第六部分是“申报者汇报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与成效”问题。
第七部分是“申报人总结汇报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点和特色”的问题。
上述四个方面,在表格的设计上是有非常严格的内在逻辑的。
第四部分重在回答申报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和基本的思路。虽然只有区区的500字,但是申报者绝不能局限于500字的限制上,这里面的一个基本的技巧就是利用不占字符的图或标进行延伸性表达,既丰富了申报内容,也提升了申报书的高阶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设计。但是这一部分绝对不是具体的做法的总结汇报。至于是如何做的,是需要在下一个表格中予以回答的问题。
第五部分重在回答申报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与设计的目标,结合学校、课程、地域、行业等等特色进行落地。这一部分已经不是要回答想干什么而是要回答干了什么的问题。不少的申报,往往到了需要回答究竟是如何做的时候(要与要求提供的“样例”相吻合),却开始闪烁其辞、大而化之、堂而皇之,却没有多少实际的、能够让评委信服、被打动的内容。
第六部分重在回答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及其成效。这里面特别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评价问题;二是成效问题。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问题,申报者往往哪个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作为课程本身和申报者如何对于学生进行评价以观测课程思政目标是否实现的问题。是否有制度性安排和随机性测试。另外课程建设成效的第一关注点应当是学生的获得感而不是教师有多少收获的问题。
第七部分重在回答有什么创新之处及其特点的问题。由于不少的申报者申报的基点不是自己做了哪些工作,而是在一些“师傅”的帮忙下或者照着一些样例模版进行“模仿”,可以想象一些通用的东西是如何能够得出创新点和特色呢?理念没有独特之处、内容没有重新的架构、方式方法没有过人之处,要想真正总结出“创新与特色”是靠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的。
其实,有时候自己也挺讨厌所谓的“模版”,包括目前的教创赛也存在的为了体系化而体系化、为了考核的完成性而刻意在考核上下功夫,有些竞赛就是为赛而赛,有多少可以有实际的教学意义呢?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对于申报人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依据申报者写的材料,至于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如何也没有现场考核的环节。目前唯一能够堵塞一些这方面的漏洞的办法,就是要求申报者提供的申报书文字版,与提供的样例、课程实录等的匹配性。
因时间关系今天就谈这么多,希望申报者能够理解申报的要求与意义,完善好自己的申报材料。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