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为当前过热的教学竞赛适当地降降温!

文摘   教育   2024-03-10 09:38   陕西  

首先应当强调和说明的一点是,请大家不要一看见我的标题就断定我是对于教学竞赛持反对意见,特别是个别人误解了我的想法、发表一些过激的评论的话,有时也导致我不得不删掉有些文章。其实,通过发文,在描述一种现象时候,一方面引起大家对于这种现象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样的现象能够得到一些缓解和改善,前一方面的作用似乎可以达到,但是后一方面的情况仅靠个人之力根本无法解决,因此写文章也仅仅只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而已。

需要亮明的观点是:我本人虽然也做了二十余年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是我的主业却始终没变,三十八来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的第一线,即使是双肩挑,我宁可多累一点,行政工作再繁忙,有一点是铁打不动的,就是为学生上课、尤其是为本科生科上课,这不是因为需要对我进行考核、要完成绩效而为,从内心深入来讲,我还是喜欢上课。我再忙,我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都是单位里面最多的,当然这里面包含有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我的职业发展中的成绩主要是教学工作: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国家级一流实践课、省级重点教改、教育部网络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教材立项和出版教材、指导研究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等等。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我个人在科研方面的的确确是个短板,过去是没有机会做,现在是没有激情做,但是我对教学的热爱没有变,我也更希望将自己的经历、经验分享给青年教师,为其在教学上更快地成长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对于教学而言,从主观上来讲,最基本的就是作为教师主观上的努力程度,也就是关键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面既包含有教师的主观态度,也包含着主体的能力、水平和素养的积累和提升;从客观上来讲,需要有激发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环境,包括是否真正重视教学、如何通过调整评价机制来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积极主动钻研教学,不断尝试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路径。相对而言,当前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我个人认为这是几十年来作为教师从未遇到过的对于育人、对于教学如此重视的环境氛围。过去教师个人想在教学上做点事儿但是没有机会,而我们今天的环境有利于教师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锻炼自己、提升能力水平的目的。从我这么多年与各种层面参加竞赛的教师的接触、尤其是在竞赛中获得各种奖励的优秀教师交流,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参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和提升的过程,这里面就有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训练,更有做一名教师的心理成长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获了奖,这本事就是一种对于教师职业经历和能力水平的一种专家认同,获奖后的教师通过中介不断向外分享个人的经验,教师有一种被认可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自我实现的感觉,我的基本态度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达到以赛促练、服务教学、提升个人等目的。

今天的推文主要想表达这样的一个直观的感受,当然也是和众多的教师进行交流的反响:

一是目前教学竞赛的种类太多和频次过于密集,教师参赛犹如赶场、甚至疲于奔命。因为目前的竞赛有官方的规定动作、有各种各样行业、教指委组织的、也有学校组织的,虽然这些竞赛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机会和平台,客观上讲,这些过多的竞赛事实上也使得竞赛的“含金量”和学校、社会的认可度普遍降低,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各种教学竞赛最终获奖的教师单位就一目了然。我个人特别认同青教赛的赛制和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的重要性。过去一次竞赛要提供二十个教学节段、目前降低为十六个教学节段,但是选题不能集中在一章或者很少的章节,至少应当覆盖一门课程或者一本教材的70%,而且材料坚决拒绝“同质化”,这需要教师付出非常大的投入,经历过这样的历练,才能真正达到“提升”,这样以讲课为核心的竞赛的认可度自然要好一些。竞赛主要考察是讲而不是写的能力,因为现在不少写的东西越来越“模板化”“同质化”(教案、创新报告等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二是目前教学竞赛有一种越来越背离组织竞赛初衷的意味,竞赛不是真正为教学服务。“赛教”的目的本身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本来的初心不应带有这么多的、这么强的功利性。而现在的教学竞赛及其结果往往是同一些表象化的工作流程、特别是与学校的一些亮点指标、教师的个人发展直接挂钩,而竞赛的结果有多少能够真正对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大家心知肚明,因为任何一名竞赛获奖的教师,要把参赛的动力、参赛的投入、参赛课程标准样态,还原到原生态的教学过程当中,反而获奖后的教师由于更忙了,反而对于教学的投入精力和心态都有所下降。我曾经在一次讲课竞赛的现场,针对一位教师所做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无论是课堂创新大赛的说课环节,还是其他竞赛的教学设计环节,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评价”,而这里的课程评价不是外在主体对于教师、对于课程的评价,而是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通过评价来检验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主要在于如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当我看到一位教师所做的教学评价系统(非常的专业化、指标细化到令人怀疑),我就问他,你为了参赛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这种看似完整、其实无法操作的评价系统,你还有多少精力用于对教学的研究呢?所以,必须改变为了比赛而插入这理念那理念、课程思政等,而其平时的教学样态根本见不到。我越来越发现不少的评委在评审中更关注参赛者、申报者提供的样例和教学实录。

教学为学生服务、竞赛为教学服务,教师为教学努力、学校为教师提供保障,这才是完整重视教学的链条。否则也难怪一些教师对于参加教学竞赛、对于竞赛获奖的奖励评价机制、甚至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开始远离竞赛的原因。要真正让各类讲课竞赛不忘初心、这种能够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优秀的课程回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受益才是“硬道理”。

此观点是个人的感受,但我估计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真正用好当前这么好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不断为改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学生的获得感(第一位)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副产品)双向提升而共同努力!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