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创新的一点看法!

文摘   2024-08-04 22:04   陕西  

现在,“创新”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中,看到和听到的更能更多的是“教学创新”,最为突出的表现在课堂创新大赛上面。其实,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不需要进行论证的。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各种教学要素都是不确定的、处于变化之中的,要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就必须进行创新。

其实,每当我看到“创新”两字,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源自于本人在过去的教学经历中,曾经讲授过《西方经济学》(后来在教学中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其中讲到宏观经济学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那就是美籍奥国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以“创新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经济学界,影响颇大。其中,他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角度,概括了现实当中的技术创新的物种形态,即: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仅是初期的狭义的制度创新。
虽然创新被广泛地应用,但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创新的目的、内容、方式、环境、成效和代价。其中尤以为什么要创新和创新的代价或成本两个因素更为重要。
首先,关于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其实就是对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和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回答。这一点回到课堂创新的目的或者以课堂创新大赛为形式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创新进行阐述的时候,其中对于学情的分析就是一个前奏性的工作。之所以要进行教学的创新,是因为在分析了我们的教育或教学所面向的对象所具有的自身因素也好、社会环境也好、时代环境也好所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学生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所存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尤其是哪些不利于教育或教学有效开展所形成的“阻碍”,一般通称为“痛点”或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不加已解决的话,最终直接影响的是教育教学的效果。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过去的、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有效解决时,就需要在教学的理念、思维、内容、方式、手段、考核等多个方面实施变革。可以这样讲,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在于对于阻隔教育教学有效进行的各种顽瘴痼疾的破解,检验创新成效的目的绝不是教师的获得感而是学生对于我们实施教学创新的认可与认同。我之前在推文中所描述的,在各种教学竞赛中,我们不少的教师是从比赛的要求出发而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视角出发,猛一看“创新的形式”非常高大上、体系化、系统性,材料做得近似于完美、不可挑剔的时候,当我们让听汇报的学生来评价或谈一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创新工作的感受时,竟然得出了“你们老师们累不累!”事实上是对于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课堂创新”的一种调侃和鄙视。因此,教学创新不在于说得如何,更在于是如何做得。我经常和一些国家级名师在评某些课程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些名师更关注什么?其实就一条,就是汇报的材料(写的咋样从来没有任何机构和人员进行考证)和课堂实录与具体样例的一致性问题。我们赛出来这么多的“获奖者”,需要将这些获奖者对于教学的研究和对于课程所下的功夫,最终要用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受益。但是这一点非常的难,因为没有一位选手会拿出竞赛的投入或状态来对待平时的教学活动和对待学生。
第二,一定要谨记的一条是“创新不是儿戏”。其实,究竟什么是创新,有不同的解释。无论是技术、制度,还是思想理论,既有全新的、原创性的创新,也有改进型的创新,当然也有“假创新”。对创新的直接检验就是看这些技术、制度、思想、理论对于具体的实践的作用,而不在于其形式如何。相对于教学而言,所谓的创新不外是“理念”“思维”“内容”“方式”“方法”“评价”“考核”等诸如此类视角的“创新”。根据我过去积攒的知识和经验而言,是不能够轻易的到处讲创新,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否真正算得上是创新,是要看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变化的新要求、是否与一代又一代具有不同特征的教育对象的成长需求变化相吻合、是与教育环境和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与变化相适应。尤其是对于教育而言,因为其他任何所谓的“创新性试验”,针对的是事儿和物,而唯独教育面对的则是人。前者可以不断地通过试验来验证其创新的有效性,而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在其身上所进行的各种“创新性试验”,是需要非常谨慎的,试错的成本和代价相当的高,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都是这样的,是要慎之又慎,错了是不可以推倒重来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谨防形式主义的、虚假的、无法在实践中操作的所谓的“教学创新”的泛滥,从来没有经过实践及其检验,简单地、随意地将有些“泊来的”东西“改头换面”“重新架构”,看前来挺震撼人的、实际上在教育教学中无法操作与运用的“假创新”,其实是危害无穷的。
我们应当鼓励广大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总结归纳,将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上升为规律性的、从而具有可复制可模仿的创新型活动;坚决反对那种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学竞赛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为有些参赛者都是以之前已有的获奖的做法、半生不熟地改头换面进行包装,从而形成“同质化”的做法,不仅在实践中无效,也鼓励了一些人投机取巧式的照抄照搬。其实教学与科研一样,也是有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试想一下,一个刚刚入职没多久的教师,连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都不足的情况下,经过一些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包装后形成所谓的“创新性成果”,会对教学也好、育人也好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要的是事实上实打实的教育教学创新!!!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