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毛概”课程应当怎么上(十三)

文摘   教育   2024-04-13 22:08   陕西  

讲到2023版概论课教材的“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我在以前的推文中做了简要的阐述( 链接1:《毛中特概论》之第六章:“三个代表”如何来讲?)。由于新版教材与之前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将原来的第六章变成了现在的第七章;将原来教材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内容集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其他几种形态一起进行阐述,而其他的内容变化不大。因此,我将之前所发的推文结合当前的一些变化进行修改,主要是我个人对于在教学中讲好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个人认为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比较难讲,是因为内容较多,现实的课时约束又没有办法展开了讲。本节课程我准备大致上安排2-3课时左右,在这样较短的时间里要传递给学生哪些信息或者作为任课教师在课程的准备中应当把握好好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研读教材和准备课程的过程中,了解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大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对这一理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在给学生讲课之前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澄清的问题

1. “三个代表”就简单的三句话怎样体现出它的理论性?

大家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面对世纪之交、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国际资本主义高调唱衰中国、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入造成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矛盾与困境的国内外环境下,围绕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二十一世纪这一历史性课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进行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它自然也成为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的重要内容。

早在2003年2月底3月初,我参加了教育部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培训班,请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进行辅导。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三个代表”的理解的形象化解读。他认为,“三个代表”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大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其中,“大三个代表”,指的是对邓小平理论接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宏观的理论;“中三个代表”,指的是党的建设的理论,是相对具体的理论;“小三个代表”,就是字面上的三句话,而且每一句话似乎以前都说过。这在当时还真让我们开了眼界,就“三句话”还会整出这么多的含义,但仔细想一想其实就是在讲如何把握“三个代表”的理论定位的问题;同样也说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会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候也会产生歧义,有些人开始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不到位或者就不认同,主要是仅仅从三句话出发的,人们并不了解或看不出这三句话到底有多大价值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各种“戏说”;还有一些人在打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幌子下,将“三个代表”庸俗化,严重损害和贬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的价值。因此,

这一章教学比起前面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来讲难度更大,这种难度不在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阐释,而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认同。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其为理论,是因为有“一本本”;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被称其为理论,是因为有“一篇篇”;而邓小平理论只有“一段段”,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了“一句句”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其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是正确的,因而在理论上逐渐认同。但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些人仅仅从三句话的字面意义产生只有这“三句话”怎么能够成为理论的疑惑。对理论的不认同就会缺乏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接续发展、如何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阵营打压与讹诈、尤其是完成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政治嘱托——“这个党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时候了”的重要指导意义的认同,因此,要想讲好这一章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关于对理论的认识除了用前面讲过的“主题——观点——逻辑”来判断之外,我个人认为本章的重点在于“背景”、“主题”和“意义”,使学生明白这一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而不是只有“三句话”,特别是对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

2. 本章内容在教学设计和讲课中不容易与不好讲,“难”在何处?

我自己对于这一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主要就是一个“难”字儿。难在哪里呢?( 个人认为1989—2002年的十三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事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遭遇到了全面的困难境地,因篇幅问题只能选择其中的几点,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一“难”:就是“苏联解体、苏东巨变”对我党我国的影响尽管苏联解体、苏东巨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这方面的材料较多。但是如果对20世纪末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的影响理解或讲授不到位的话,是理解不了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大家可以从这一事件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在当时“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的观点甚嚣尘上 )、对于“二战”以来所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世界格局从“两超”下的多极世界变成了“一超”下的世界格局,美国的霸权行径从此就失去了约束)、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等)

二“”: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于中国的政治打压与讹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虽然启动了改革开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客观上来讲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依然较弱,我们迫切需要走入世界、利用世界来发展我们。(1990年中国的GDP总量也就是1.89万亿人民币、相当于0.35万亿美元;同期美国是5.98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样的差距?)美国在对苏东实施和平演变成功之后,妄图凭借其超强的综合国力对中国实施打压与讹诈,最终实现其“不战而胜”的图谋。(我有一篇文章叫“历史绝不能忘记——千万不要忘记美国的霸权主义”,讲的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强查我货船、轰炸我使馆、撞击我飞机”的霸权主义行径)

三“难”:就是国内因改革深化带来的利益调整造成的社会矛盾突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向前推进的年代,由于涉及到许许多多重大的利益关系的调整,许多利益受损的人就从改革初期政策的支持者一下子就成为改革政策的反对者。(当时有一种说法叫“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一阶段如: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的深化改革带来的全面通货膨胀、市场上“抢购成风”,“塔西佗效应”明显;调整经济结构造成了大批企业问题成堆、特别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大量的职工“下岗”,社会矛盾突出。类似这种改革的“两难效应”非常明显(不改不行,给了也不行),事例多多。

四“难”:就是执政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尽管我们党从建党开始,都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但是党的建设也确有松懈的情况。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面对“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着实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腐败问题、违法乱纪”等问题与现象,尽管是部分极个别的现象,但是影响极为恶劣。如果上升到党的全面建设的高度,就是后来我们提到的“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的问题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在一定意义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提早了而是提晚了。

3. 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的理论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授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放在哪里?是系统地讲授它的理论体系,还是集中在核心问题上重点讲授,影响着讲课的效果。我在不少的思政课讲课竞赛、教学展示活动及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讲到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并没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学中的核心与第一要义弄清楚。比如要展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却把讲授的重点放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具体问题的讲授上,也反映了当下一些教师愿意讲具体问题而不愿意触碰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当时在点评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单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是无法讲清楚甚至无法体现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可以看出,要讲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得结合世纪之交,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两大考验:一是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二是如何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此必须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来开创党的建设的的伟大工程,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

再回到教学本身,尽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地位重要、意义非凡。但在教学中最多也只能集中讲一次课而不能展开,而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考验的就是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来之后,社会上许多人、包括不少的干部、党员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理论精髓与核心要义。很多人还沉浸在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而对于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对于党的形象、对于党群关系、对于党的肌体的侵蚀和影响浑然不觉、漠视淡化。真正给中国共产党敲响警钟的就是——作为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苏共丢掉执政地位致使苏联解体,给中国共产党最大的警示就是党的建设出了问题(黄玮著的《苏共亡党十年祭》中用了三个数字:苏共在拥有20万、200万和2000万党员的三个不同节点所带来的三个不同的结局就是很好的案例);而当时国内诸多的问题最终也集中反映的是党的建设问题。我们应当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第一,提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地位与身份发生重大转变的需要。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种转变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适应这种地位与身份的转变。
      第二,提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是适应当今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给我们党的建设也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经受住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建设党。这是时代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考验。特别是苏东剧变使得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苏东剧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一个政党的执政根基究竟是什么?我们党是执政党,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以利于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三,提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是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承担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将把极大的注意力关注在我们党的身上,看我们党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能否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第四,提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分析党的现状、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从执政党建设看,党的干部队伍正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加上有些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不适应时代要求对于党的执政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等问题,以及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严重不满,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挑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接过执掌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之时,也接受了这样一个政治嘱托,即这个党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时候了,尤其是苏联解体、苏东剧变对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我们党及时提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与其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上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从本章教材编排的内容和体例看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我在第一部分讲的三个问题,虽然看起来讲得多了一些,但我主要是针对我们任课教师的,我在与青年老师在备课和听课交流的时候,总的感觉是不少的青年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没有弄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效果能好到哪里呢?
这一章在教材上与上一章的体例一样,即理论的形成、理论的核心与基本内容、理论的历史地位。
1.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与过程)
第一,形成条件。这一部分内容在2023版教材中的第五章已经简要做了阐述,但是正如上一期讲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我的观点,应当结合“三个代表”的全部内容进行讲授。我认为,之前教材上从三个方面的条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条件讲的较为清楚。大致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因素(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我们的影响;(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显示了一种非常强硬的态势。(5)中国共产党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并且异常尖锐、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仍不安宁。带来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如何才能迎头赶上时代潮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又如何利用科技革命创造的良好机遇,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加速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换代升级和调整,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必须正确回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键要讲清的问题:(1)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2)正值我们党的队伍进入整体性交接的关键时刻,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尽管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和腐败现象。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违法乱纪、腐化堕落案件时有发生。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3)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4)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从党的历史的正反两方面可以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立足于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1)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2)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3)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4)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5)我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后,也面临着国际经济衰退、国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部分国有企业发生较大困难、人口与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生态等重重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国内的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面对恶劣的国际局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情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形成过程。跟前面讲邓小平理论时的处理方法基本一样,对于理论的形成过程不需要讲得过细。只需要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到逐步深化的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对党的建设的思考是十分突出的,重点在于思考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清醒地认识到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性意义。

1. 1989.8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2. 1990.3 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3. 1991.7 在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4. 1992.10 在党的十四大 强调“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

5. 1994.9 在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6. 1997.10 在党的十五大上,高度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7. 2000.2 在广东考察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8. 2000.10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9. 2001.7 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10. 2002.5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班毕业典礼上,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和要求;

11. 2002.11 党的十六大,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第一,“核心观点”

在教学中讲授“三个代表”、让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首先首先需要搞清楚“三个代表”的完整准确的表述。因为不能准确地进行表述,说明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认识不足或者存在偏差。而在当时、包括今天不能够准确表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还大有人在,希望这中间没有我们思政课教师。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的核心要点(1)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要求(这一方面我们的教师找依据比较在行);(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一条是最根本的,代表先进发展生产力发展要求是要始终如一的而不是时断时续的)。(3)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5)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落脚点);(6)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就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7)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核心要点:(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2)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4)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5)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核心要点:(1)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3)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5)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6)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7)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的三个大的方面以及各自包含的核心要点,其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现实的依据就是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初心所决定的。仔细品味各个核心要点,也都是我们任课教师在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任课教师只是需要根据课时的要求安排对于内容的选择。

第二,“主要内容”

教材上从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视角,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历史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很多的事情、很多的观点,往往在当时条件下、特别是作为普通的老百姓、纵然是一般的党员、干部,受个人的理论水平和眼界高低的限制,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的认识往往认识不透、看的不清,因而对其价值和作用也就容易轻视和忽视。

任课教师需要对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仔细的阅读、学习和理解,虽然不一定面面俱到都得讲到,但是在脑海中应当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是作为执政党,执政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就在对能够对环境做出准确的预测预判断。2023版教材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述,重点从教材的P202—222可以看的很清楚。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承接着对邓小平理论的接续发展,又为我们党的理论的不断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撑。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只有弄清和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形成背景、核心观点(三句话)、主要内容(教材上六个方面),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教材上突出了两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二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基本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正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所强调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任课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和突出以下观点(创新):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三,特别强调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经发现有脱离群众的危险);

第四,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第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强大的指导思想,意义重要及深远。但是给学生讲授其理论意义时,本人赞成应当把更多的笔墨要花在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上。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给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个警醒: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党的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党必须常怀忧患意识,深刻警醒自己。再联系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面临的新的严峻的考验,至少证明了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较强的预见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