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何这么难?

文摘   2024-11-15 00:22   陕西  
最近这两三周基本上干的是同样的事儿,就是面对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竞赛规则进行变更之后所带来的教师们对于新规则要求理解与实施中面临的困惑进行探讨与交流。关于对所提问题的要求,我在之前的推文章已经讲过了,因为是针对思政课教学问题,尤其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老问题,因此要求所提问题一定得是对学生思想困惑问题的关注与回应。参赛教师和围观教师都产生了一个困惑,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是站在学生视角但又不是单个学校或某个班级学生的原生态问题。一下把我们这些博士毕业、硕士毕业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给难住了。从目前所看到的问题清单来看,符合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不多。要么就是将教材中归纳的标题或结论直接加上“为什么”和“问号”就认为是提了问题。殊不知这样的问题要么是知识与概念的问题、要么是学理甚至是学术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头脑而不是学生的问题。还有就是所谓的学生问题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认知困难所带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寻求具体方法的问题,不论是问题本身还是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大大地拉低了思政课的理论性与方法论意义。
事实上,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问题意识。因为只有树立了问题意识或者问题导向,就犹如有了“靶子”,干起事来、解决起问题来就会有针对性。对于教师而言,不管是在做科学研究还是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能够提出问题、提出一个“好问题、真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我们申报课题、撰写文章,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别人评审、评价申报书、文章的好坏,首先是要看你提出的问题质量、问题成立不成立,其次才是看你的论证、你的结构、你的材料等等。提不出学术研究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是缺乏发现问题的思维和视角,是缺乏科学研究的训练及其经验的积累,所以很多的问题是重复的问题、低水平的问题、不合规范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在一段时间里面容易产生发展的瓶颈,而突然在某个时刻就像开了窍一样,这里面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找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窍门与“套路”,其实就是逻辑。
此次我们所要求的教学问题,真正的样态就是“学生的视角、视野、认知水平与方法的局限性”和“作为教育的一方的要求、结论与理论”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这种矛盾或冲突,有些是因为对问题的看法,与他的视角过于微观、认识的局限、受其他因素的诱导等所发生的认识偏差。这样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或是假问题、或是片面性问题等,是需要把形势讲全、讲准,教会其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来加以回应与破解;有些问题则是需要有理论来深刻剖析问题的由来与本质,把道理讲深讲透来加以解决。比如有的老师把问题归纳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问题”,首先这样的问题一看就是概念问题、知识性问题和学理性问题。如何将这样的知识性、原理性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视角的问题,可以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归纳)的实质就是违背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解决与回应问题恰恰是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基本原理及其关系来分析剖析问题。产生这样的根本原因:
一是目前一些思政课教师脱离学生实际、不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由此是在头脑中想出来的问题。
二是有些问题也是经过了调研、也可能是比较真实的调研,但教师却缺乏将这些毛坯材料进行提炼提升的能力。
三是由于当下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既缺乏对于课程本身的认知与了解,也缺乏应有的社会阅历,对教材内容的不熟悉自然提不出像样的问题。
四是事实上也存在着一些教师对于规则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不愿意大改,只想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自然就不符合要求。
这次规则所带来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理论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注意是思路发生了变化,这本身就是需要创新的理由!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