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进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梳理时,有几个关键词少不了:“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市场经济”等核心词。很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用到AI、大数据、教学APP等手段,我曾让同学们用头脑风暴的办法、用一个词来反映自己对邓小平的印象,除了像“三起三落”“刘邓大军”这样一些词外,上面所列的词大多都在其中。这些词也影响着后面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三、关于讲好“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精髓”的思考
这一部分也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二是什么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一,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实质就是其理论的主题。这一问题应当是邓小平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讲邓小平理论的时候,这个问题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讲清或涉及以下问题: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其为“理论”,最为关键的是提出并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当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就成为我们唯一可以学习甚至模仿的对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的基础上,我们也出现了偏差。我们之所以出了问题和出现了偏差,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认识不清楚。过去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偏差主要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结论的教条化认识”、“来自于对于苏联模式与苏联经验的照抄照搬”以及“我们因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导致认识的偏差”,以至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居然出现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荒唐的认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就在于我们党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之后,敢于解放思想、正视问题,提出了不能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出发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
因此,要讲清邓小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从理论上必须搞清楚和在教学中讲清楚“判断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问题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从“标准”上来看,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判断标准曾经经历过脱离生产力而空谈社会主义的阶段,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比如曾经用“一大二公三纯”为标准;也曾经把“平均主义”等视为社会主义的标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后来虽然认识到“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性,但是也经历过讲“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狭义化为“唯一标准”,忽略了判断社会主义标准的体系化,在实践中也出现了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了“生产力的根本标准”,其实就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将其作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判断的根本标准。
从“本质”上来看,改革开放中,一些人将邓小平在特定情况下讲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片面的认为这就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或者有意而为之的思想认识。邓小平“先富”的背后或者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邓小平在多处都讲到社会主义有两个原则,“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共同富裕”,这本身是与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毫无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的。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问题。正如我们教材上总结的那样,“所谓精髓,对于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彻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中最本质的东西”。之前我们讲过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其中最为核心的本质要义就是实事求是。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是对我们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恢复和继承;而在思想领域存在着“两个凡是”影响的前提下,要把以前好的作风重新捡起来、把做错的东西改正过来,是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的,这里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突破本本主义、思想僵化,就是要解放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我个人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除了重点讲授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之外,另外着墨较多的就是给学生讲清楚,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最重大的贡献不在于去一条一条地讲具体的实践,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的思想先导的意义。我给学生讲好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师至少要认真研读被称之为解放思想的“两篇宣言书”,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时间如果允许的话,我也会增加号称“北方谈话”的讲话内容。
四、关于如何讲清楚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的思考
这一部分对于老教师来讲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家习惯于用过去自己对于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记忆来讲这一部分(比如十二个方面和九个方面等),既然教材已经更新至2023版,我们对于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应当以教材新的概括为基准来参考进行教学。由于邓小平理论过去曾经单独成为一门课程,是一个比较宏大的体系,不要说讲2课时、就是20课时也不一定能够讲完。因此,我们任课教师的任务不是将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讲完,而是重在讲本质与核心内容,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是按照教材粗略地讲。个人认为教材上的“七个方面的概括”已经足够我们在有限的时间中讲授了,但是,这样的讲法看似全面,虽然可以使学生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但粗略的印象,但是,往往会因为重点不够突出反而什么也没有记得住。
二是挑选部分内容详讲。当然这里所说的“详讲”也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深挖一个方面内容。可以根据任课教师个人对于邓小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选部分内容相对讲得细一些。这样往往会因为重点突出、理论讲透而使学生记得住。
我自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对于邓小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除了前面讲过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外,我会重点讲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层次讲党的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第二层次讲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发展是硬道理、三步走战略等内容;第三层次讲“两手抓”和“一国两制”等理论。因篇幅的问题,这其中的每一段理论我过去在推文中也曾阐述过,请大家关注;同时为了增加这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我酌情会增加一段1974—1976年邓小平在“文革”中复出对于扭转“左”的错误所做的思想启蒙的贡献,把“猫论”和“草论”对比进行讲授(见链接:如何认识"猫论"与“草论”之争?)
五、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其实,教材的第三节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一般来讲,越是这样的高度概括,因为其本身的抽象性,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容易讲活。因此,教材上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学习然后老师在概括;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前两节所学习的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认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另外,为了更好学习本章的内容,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来加深认识。作为任课教师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学透这篇讲话的内容和精神。由于篇幅较大,再次就不引用了。
总之,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目的一是要掌握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掌握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各项事业的指导作用;三是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高尚的品格、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四是全面客观地评价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面对思想领域出现的否定邓小平理论、否定改革开放、肆意歪曲和贬低邓小平同志的历史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旗帜鲜明的、坚决地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