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毛概”课程应当怎么上(六)

文摘   教育   2024-03-20 23:58   陕西  
我曾经针对2018、2021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之“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写过几篇推文。一方面,2023版“概论课”教材与前两版相比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即将原来的“新思想概论”部分单列出去,我们设计新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毛泽东思想”部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内容分量的均衡问题。另一方面,新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除了“导论部分”和“第五章”变化较为明显之外,其他章节的内容只是微调,没有太大的变化。
第一章内容中,教材上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部分内容,没有什么太难讲的问题,并且稍微有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或“党史”背景的老师,正常完成教学任务不会有什么障碍。
但是,这一章作为“毛泽东思想”部分的第一章,我们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讲好这一章其实意义重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因此,这一章看似好讲,但是真正讲好不容易。我也将之前发过的几篇关于第一章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重新进行整合,希望能够给这一章教学的各位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吧。
一、讲好这一章内容在教学设计思路上应把握的问题

从我个人对于这一章内容的把握和面向各个专业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根据第一章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肯定不在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与发展过程(这一部分更多的是涉及“史”的部分,只需要了解不需要详细讲),这一部分更适合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便可( 因为这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在“纲要”中已经学过 )。我认为,这一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首先需要他知道究竟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有什么关系?毛泽东思想和我们今天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其实,怎么设计怎么讲,各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但是,我个人认为,应当在“认知”“程度”“方法”和“态度”等几个关键词上进行把握。

第一,认知。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是不可分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讲清讲好毛泽东思想的前提是讲好对毛泽东同志的认知。从认识毛泽东上升到认识毛泽东思想,应当是我们讲课的逻辑思维。思政课也不是单纯讲故事,给大学生讲毛泽东应当是情理相融。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和130周年两次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既坚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个人历史功过客观评价的精神,又与时俱进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问题,这是我们概论课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这不是普通的讲话,它不仅是党的理论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也是符合历史的逻辑的)。讲好毛泽东必须从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的宏观高度和视野来讲,绝不是讲那些逸闻趣事;讲毛泽东的地位是否可以从“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仁人志士之一”(当年,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优秀的仁人志士比毛泽东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人不止一人)到最优秀的领袖的转变过程(这里面就包括远见、信念、智慧、理论、方法等要素),使学生感受到在党的七大上确定的是“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别的什么思想的必然性,使学生从自己已有的对于毛泽东的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上来,这样才能相信历史、相信理论。

第二,程度。所谓的程度主要指的是讲课的过程中对于内容、人物的取舍与把握的度。自己本身不是学历史的,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的学习了解既不系统也不够规范,但我始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纯历史课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我已经在听课程几次发现了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在讲授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时候,也许是受史学学科教育研究规范的要求,对于史料性的材料做的非常的细致、有依据可考,但是在教学中讲微观细节的东西太多,缺乏思政课所要求的宏观分析,给人的感觉过于琐碎,甚至会影响到结论。曾听过一位教师讲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他讲的逻辑: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中英当时贸易的逆顺差有关——找到了逆顺差的原因在于海关清府官员的腐败——对英商人勒索、克扣——惹恼了英国人——战争打起来了。我认为该教师所找的素材应当不是杜撰的,描述的情形也是会有的。这样将鸦片战争这种类似的问题归结于微观因素、有些甚至归结在偶发的原因上,而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的大视野和宏观环境的分析,那么,必然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是自找的”。因此在讲到与毛泽东“有关”的、影响到受众评判倾向的历史事件时,无论是讲成绩还是讲存在的问题,都存在一个度的把握上,既不能无限拔高,更不能全盘否定和贬低。个人觉得“度”的依据就是“客观”,教学素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是要为育人目标服务的。

第三,方法。这里的方法主要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正如教材所讲的,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离不开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不只是关系到某一件事或有一个人的单方面的影响,二是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前进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途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文革”结束之后出现的“两个凡是”和后来出现的“贬低否定”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认识方法的问题,其实本质上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历史决议”和习总书记讲话都非常明确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历史功绩提供了方法论,把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全面、客观、科学地展示给世人。坚决杜绝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虚化神话毛泽东”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

第四,态度。从心理意义上看,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内容时,除了传递一个基本的认知内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外,讲课好与不好还与一个因素有关——就是态度,也就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来讲课。从态度上来看,首先是一种政治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发挥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思想性要先于知识性。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然也包括其他专业教师)规定了“底线”和“红线”,守住“线”就是一种态度;担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是一种态度。同时,我们所说的态度也包含着“情感”。暂且不说毛泽东的功绩,单凭他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直系亲属、革命一生两袖清风,再来看看那些恶意“歪曲”“丑化”领袖形象、“污蔑”领袖亲属,甚至“毕福剑式”的谩骂领袖的人和事件,抛开意识形态斗争和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险恶用心,单从人的情感这一点上来看,这是人做的是吗?

二、我个人对于“毛概”教材第一章内容处理的一点思考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专题式教学,还是传统的、以教材的章节内容为主线的教学,都离不开对于教材的学习、理解和处理,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学设计中存在着将教材内容和体系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不管在教学中讲多少、讲的程度,一方面与教学时数的多少有关;二是同我们教师对于教材、对于课程的深度的理解,理解不到位,自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就不到位。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将教材的全部内容了然于心才能够得心应手。针对教材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具体内容,我是这样理解和处理的:

1. 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学术的、研究的思路和体例来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很符合我们现在一些青年教师对于课程理解的思路和话语表达(研究范式),但是却不一定、甚至肯定不符合学生对思政课接受的需求现状。由于毛泽东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可能全面、系统的讲,只能够把将逻辑线索和讲重要节点相结合。总的原则要遵循“讲准确”“讲主线”和“讲重点”,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对内容进行再造。

2. 教材上的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讲条件还是讲发展过程,可以按照历史的逻辑来思考,但是不能够按照历史的视角来进行教学。一是避免和“纲要课”重复;二是因为概论课与纲要课的最大的区别。历史条件”这部分内容,关键要抓好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教师是否理解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特征?如果把握不住这一时代的特性,就无法了解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我们的教师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经验教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对这些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就很难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价值。

在“形成发展过程”这部分内容,教材上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继续发展”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时间逻辑划分清楚却只是粗线条。但要按照历史过程、历史事件,甚至历史人物的视角来讲时间上也不允许。历程问题重点要把握“节点”!

因此,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所列的内容和书目,要让学生去仔细阅读很难甚至不可能。作为思政课教师至少要把这部分教材所列的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自己要读完、要读懂、要读透,这样教师才有根基、才能够深入浅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结合课时的多少、结合一些典型的人、事、物等增加一些内容。

3. 教材的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也分为两个部分:

主要内容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及其对其的评价等,都是《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为了澄清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些错误认识、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明确界定的。但是从内容上在教学中也不可能讲得过细;从研究的角度可以专业化、专门化,但是在教学中只能把握重点。我的感觉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标志性的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部分,把这一部分讲好就可以了。

活的灵魂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内容在本科院校基本上在“原理课”中都讲到了,我们概论课只需要讲清“它们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讲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高职类院校可能要多讲一些。

4. 关于教材的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我的教学设计正如本文第一部分的三个问题的设计,这一部分的重点难点,这里就不赘述。在教材这一部分中要重点关注:

(1)讲好毛泽东是“开拓者、创立者”;

(2)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出发点、根本点和立足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5)毛泽东思想的话语表达、民族特色、理论风格融入思政课教学;

(6)重点是关注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三、关于第一章教学设计和课堂表达的一些补充思考

第一章的教学设计除了我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以下的因素(这是备课的思路,不是教案):

1. 讲毛泽东思想和讲毛泽东的故事谁是重点的问题

我在教学听课中发现在处理上述关系的时候,有些教师处理得不够妥当,主要表现在把讲课的重心放在了“讲毛泽东的故事”上,而不是放在毛泽东思想上。因为前者是靠描述说明,而后者是需要靠理论来阐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特点是思想与理论特色,而不能将其讲成“史”了。

我的一点尝试与体会:有时我们有些低估了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尽管生于00后的大学生的心中,毛泽东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个概念,他们对毛泽东的认知更多的是靠书本、影视、宣传、文学、传记等加深认识和识记的。你要说他们不知道毛泽东不符合事实,你要说他们十分了解毛泽东也不符合现实。其实,对特定的历史人物的认知,除了理性,还要有感性,人物不是概念和符号,而是有感情、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在讲第一章的时候,我们有一些“概论课”教师把着墨的重点放在了对人物细节的描述上,尽管有些故事讲得也挺感人的,但也就是感动了一下人而已,引发学生思考的不多,与作为理论课的“概论课”要阐发的道理和规律性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个人认为,“概论课”不能讲成历史课、更不能讲成故事课,而应当重在讲清理论;而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完全可以布置给学生自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布置了“我眼中的毛泽东”的课外作业与教学实践作业,结果学生找的素材、梳理的内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不要他们从网上的拷贝,只要从一个视角来讲就可以。我原以为学生会简单的对付完事,结果发现学生眼中的毛泽东,既有作为政治家的、军事家的、战略家的、理论家的毛泽东,更有作为诗人的、书法家的毛泽东,甚至有同学以“毛泽东不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爸爸”来映衬出一个为了革命的事业使自己的家庭、子女颠沛流离的革命家丈夫和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儿子等。通过学生自己准备、增强了对内容的感悟。

2. 要处理好教学中跟着感觉走还是讲准讲透理论的关系。

理论有时候的确是因为抽象而不容易讲好、也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课程面对的是非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点、他们的需求、他们的认知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思政课比专业课还重视,我在课堂上听课往往遇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场面热闹而没有深度;一种是真的把教师肚子里的“货”都倒给了学生、一副“博导”面对专业博士授课的架势,殊不知把学生讲得云里雾里。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是“深入浅出”,而这种“浅”不是迎合学生的、不是现有知识的重现,而应当是饱吸了“理论修炼”和“实践体验”浓汁之后而自然阐发出来一种有内涵、对学生有启发的呈现。

有些教师比较喜欢讲这一章,原因是素材丰富,还可以迎合一些网络上的热点问题,学生会感觉热闹。我认为这可能是出自两种情况:一是对课程的理解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要注意具备了知识体系和具备了理论素养是有差别的。我反复讲过,对思政课教学不经过认真准备、不经过理论的思考、不深入地了解学生、没有一定的教学体验,对待教学还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层面,要把课程讲得有思想内涵很困难。二是看似讲得很专业、很有深度,但是如果不是找准了学生思想困惑的“靶心”,就很难打动学生,有时候学生觉得老师“累得很!”这种累意味着我们做了不少的“无用功”,有些学生甚至觉得有些“卖弄”的嫌疑!我听过孙正聿老师的讲座,真正感受到这才叫教学、这才是大师!

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怎样用思政课的“话语”进行教学,既不能用纯抽象的“学术语言、比较空的“宣传语言”、不接地气的“说教语言”等进行教学,当然更不能用没有高度、没有深度、没有温度的所谓的“通俗语言”进行教学。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切忌讲思政课专业化(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我在公众号中写了一篇《我们应当怎样理性纪念毛泽东》的文章,尽管也有个别人质疑,但是还是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当时也有几千人在阅读),我的观点是在教学中不能受一般的情感的导引,要把情与理相结合,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3. 作为概论课教师在自己学习好并引导学生学习好《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和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不仅是系统学习毛泽东生平、历史贡献的宝贵教材,更是为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决议”和“讲话”是我们讲好这一章内容的根本指导。现在刚好强调“四史”融入思政课,个人认为这项工作绝不是简单地开设几门选修课,而是对于思政课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要这种学习和讲授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最好要学习和研究下列的成果:

一是两个历史决议,即《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二是两个重要讲话,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1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