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概论”课教学竞赛中如何讲学理的一点儿理解!

文摘   2024-07-13 23:37   陕西  
各位老师好!讲好思政不容易,不仅要通过讲深讲透道理来解决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问题,更要注重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提高课程对非马学科专业学生、甚至是马学科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最基本的是到课率、抬头率的问题。
近年来,思政课的同仁们在如何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暂时还上升不到育人的层面)效果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与尝试、承载了其他所有的课程本身所没有的要求和压力,真的不易,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不论是哪一门具体的思政课,都面临着讲学理的问题。不论以什么形式来凸显讲学理,但是至少有一条,讲学理绝对不是大段大段地引用经典著作、领导人讲话等书面语言,而是要讲清楚许多书面阐述背后的东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我本人喜欢上的思政课、也是个人关注程度较高的课程。该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说理与体验、理性与情感相统一的课程,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特别是党史的积淀、没有以哲学为基础的逻辑设计、社会阅历为基础的情感感受等,要将这门课程讲准、讲深、讲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而言,总要有一个对于课程整体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与此同时,要将上述的要求统一起来集合于一身,总是有点求全责备的意思。但是,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行,讲好课程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再苦再难也要践行,把育人的责任承担起来。我个人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思政课专项津贴不是对思政课教师绩效的衡量,而是对于思政课教师之一光荣与神圣的职责与身份的肯定。
我在微信公众号中,已经结合23版新教材,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逐章的教学理解进行了推文,老师们反馈,对于教材和统一课件的理解和使用有一定的帮助,我本人对于同行们的认可表示感谢、对自己能够为课程教学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感到欣慰。在最近几次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竞赛的课程打磨与教师培训当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教研和做竞赛评委的感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讲授面向学生的原生态教学和面向专家评委的专项性教学是有很大的差异性。
面对学生教学,除了使学生在我们的课程与课堂上有所收获,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包括领导听课、督导听课等,不包括专家与同行)更关注的是课程的效果,也就是你的理论讲的再深、逻辑性再强,如果打动不了学生,课程状况(有些真的是不忍直视)做直接的表现为“教师的独角戏”,针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是在确保讲正确、讲准确的基础上,我认为生动性要大于学理性,至少要将学生留在课堂、头能够抬起,然后再说对头的影响。
而在教学竞赛中,当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面对专家评委讲授相同的主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专家的关注点与我们平时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就不同了,因为作为同讲一门课的同行。作为评委(只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对于参赛教师的观测点就不是你把教材上的内容原原本本的叙述、最多的用一些资料、手段和工具进行阐释,但是总的内容都是都加熟悉的,听的人在听你的上一句,就对你的下一句、甚至整个设计与表达要么是“似曾相识”、要么是“又来一个”,这样的竞赛对评委有什么吸引力呢?如果确有让评委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选手,至少会引起评委的高度重视。
我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竞赛选题中也是一门经常被选到的内容或主题。但是我作为评委最想听到的不是对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释“活的灵魂”是什么,而讲不清楚甚至没有讲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教学竞赛观测的不是你对于一般知识的了解、更不是看教师运用APP教学的能力,评委们可能对于内容讲授的深度、教学设计的精巧度、学理阐释方面宽度、当然包括表达、教态、形象等在内的综合度等关注的要多一些。这样也给我带来了一个难题,确实有一些教师直接问我比如像“活的灵魂”这样的内容在竞赛中应当如何讲的问题?说好听一点是交流、请教,说严重一点也是“将我的军”。确有一些培训,理论讲了不少但是到教学中、竞赛中无法应用,做思政课教师应当提升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能力与水平。
我尝试一下,围绕着“实事求是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竞赛主题(这里不是学术研究,我的学术深度还达不到更为深刻的理解,只是在应用中如何讲好的问题)。
但凡讲到“实事求是”的时候,教师们一般大多在这样的内容上进行阐释:“实事求是”词汇的渊源;毛泽东对于“实事求是”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描述作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竞赛中在内容上这样的设计和讲授,是无法打动作为熟知这方面基本内容的评委。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专家评委,“实事求是”是耳熟能详的词汇、是极为通俗的道理,泛泛地讲既无深度也无新意。那么应当如何来把握讲好“实事求是”的度呢?我想至少应当将“实事求是”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作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科学指南、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包括财富的“毛泽东思想”的关联性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而不是知识点。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对教材相关内容的深度理解。不少的思政课教师对待教材和教学往往存在了两种倾向:一是认识和思维局限在教材的表面,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东西讲清就可以,或略了讲的深度。书面的、字面的内容的完美解释并不代表对相对问题讲课的水平。二是过于在辅助材料和辅助手段上下功夫,对于教材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逻辑有所忽略,从而给评委专家一种浮于表面的感觉。讲到实事求是,23版教材P27-28两页内容看起来不是很多,但其基本内涵和逻辑是丰富和清晰的。教材上是围绕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创新发展这样的线条展开的,这里面包含这样的逻辑:党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表达。“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深刻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之所以将“实事求是”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因为实事求是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自始至终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重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主要内容、实践特色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局限于毛泽东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与实践的“灵魂所在”。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在教学设计上如何把握重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如何讲好“实事求是”?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把握讲授的重点。这一重点不应当放在对于实事求是的“哲学解读”上,不少教师把重点放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对于“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上。对于大学思政课来讲,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论、认识论时必然涉及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过多地在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就无法讲清楚毛泽东为什么在延安整风期间着重强调并赋予“实事求是”这一典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含义。中国共产党在寻找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面对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条主义及其危害的问题。教条主义曾经一度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尤其是从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的错误路线给党的事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其直接表现就是教条主义。我们党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首先就是以反对教条主义、整顿马克思主义学风为主要内容。为了加深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党的历史、对于教条主义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建议大家认真学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是在给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选读”,着重学习和研究了“第一个历史决议”中对于教条主义清算的相关内容),从而才能深刻地领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背景和意义。因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彻底清算了党内的教条主义错误、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5分钟—20分钟的讲课竞赛中,我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再讲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的时候,重点不在于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在于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时辅置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相关史料,从而体现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度和中共党史方面的相关积累的厚度。
总之,讲清“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重点不在讲清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而是要着重讲清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背景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的价值,特别是讲清楚教条主义对于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危害、教条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实质,可以借用马克思曾引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名句对于教条主义的痛斥:“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