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思政课教师谈一谈教学竞赛中的“问题”!

文摘   2024-11-01 22:08   江西  
今天要讲的话题其实是有缘由的,即陕西省今年思政课“大练兵”活动的竞赛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参赛教师普遍对于这种规则变化所带来的备赛工作感到了有些压力、甚至产生了一些焦虑。一直也有老师在催促我写点东西,我一直忍住没有写,主要的是我自己也没有吃准,怕产生了其他方面的导向。我今天写的推文不是对文件的解读,因为文件就是文件,最权威的解读者就是文件的制定者,其他人不具备对文件解读的权力和资格。我今天所谈之事是我自己在学习了今年思政课“大练兵”文件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对教育部第三届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竞赛规则变化以及全国许多省份思政课竞赛规则随之发生变化情况的调研和学习,自己对今年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中参赛教师包括马院最吃不准的一个问题,即要求参赛教师以问题清单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视角、最能够反映学生的思想困惑的问题)进行交流,目的是搞清楚今年主要赛的目的和由此带来的形式的变化,只分析这种问题应当是什么样态的问题或表达式,其他问题暂不涉及。
今年参赛教师备赛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交问题清单。具体要求是通过开展“看、问、想、答”活动,探寻学生关心关注的“真问题”,总结提炼并报送6个问题。与问题清单相关联的其他任务就包括:教学展示。具体要求是选取问题清单中的1个问题,结合思政课国家统编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录制10分钟讲授视频。案例分析报告。具体要求是从问题清单中选取已解决的2个问题,聚焦“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围绕案例简介、解决方案、经验启示等,分别撰写分析报告,等。现在看来核心问题或者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问题清单”。
本来,思政课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这几年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级别的思政课讲课竞赛的锻炼和熏陶,也包括类似以“问题链”教学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导向”的意识明显增强了。大家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思路的教学设计时不时地出现在各类竞赛中。教育部曾经举办过的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从第一届到第三届、尤其是第三届,已经显现出一个明显的“指挥棒”,即问题导向。在教学展示活动中突出强调了“学情分析”,其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学情分析”的形式,重点在于突出对学生的学习痛点分析,这本身就是一种凸显问题导向的变化。有些教师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有相当一批参赛教师的“学情分析”并由此提炼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不是学生视角的问题而是教师视角的问题。因此,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依然没有跳出原来的讲课或竞赛模式,即问题归问题、讲课归讲课,教师缺乏了对于问题、尤其是学生真正的思想困惑和问题,由此才会出现“你讲你的、我干我的”,教师就比较尴尬了,基本上是独角戏场面盛行。因此,解决“针对性问题”的关键就是总结提炼好问题。我对此次竞赛中站在学生视角提问题的几点认识:
第一,这里的问题首先明确不是教师角度的问题。所谓教师角度的问题,一种情况是从教材上找一个标题加上“为什么”或者是“问号”形成所谓的问题。教材上的语言或话语几乎都是从理论的角度归纳和概括的,本身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学生的思维或话语;另一种情况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认知状况不关注或者提不出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于抽象等。
第二,从目前有些教师在备赛中仍然沿用的老思维。具体表现为没有按讲授问题的思路来确定讲课的主题或者更为直截了当地讲就是没有问题,准备的讲授题目要么就是陈述句,如“推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么是口号式题目,如“做----的时代新人”;要么就是结论式的题目,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是爱国和爱党爱国主义是统一的”。这些题目不说不利于竞赛,至少形式上也不符合“问题式”的要求。
第三,应当明确学生角度的问题不是哪一个学生的问题。我们思政课的效果高低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这里面的问题应当是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而不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个别学生的问题都是微观视角下的表象的、具体的问题。正像《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一样,学生视角的问题不是学生原生态的问题,是经过提炼、归纳之后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个别学生的问题都是微观视角下的表象的、具体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这也不是理论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是具体方法的问题。把思想层面的理论、方法论与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相等同,实际上是矮化了和贬低了理论的价值。
第四,有些问题虽然是存在的但却不合适作为竞赛题。有些题目虽然也是以问题形式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讲也能够反映学生的认知,但是有些问题是敏感问题、有些问题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作为针对性不强的、教师把控不了、回答不了的、竞赛不易出彩的问题,特别是在竞赛中也容易引起评委分歧的问题,等等,这些都不适合做竞赛的题目。
第五,以问题作为竞赛题目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的影响。按照“选取问题清单中的1个问题,结合思政课国家统编教材,撰写教学设计”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赛和录制视频时,教学的思路必须从原来的“导入——进入正题——小结”的教学思路,向“破题——分析——解决——回应”的思路来进行教学展示,这不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是真正的理念和思维的改变。
针对上述的思路,我来举几个例子:比如在“做时代新人、担负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中,可以提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就是个普通的学生,我咋能承担得起社会责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理想信念还管用吗?”“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不需要集体主义?”“我看到的是社会收入差距很大,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我弄不明白,延安时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洋’学生大量奔赴山沟沟的延安?”“我们已经是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还要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甚至可以包括“共产主义能实现吗”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学生的视角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用所对应课程的内容、理论来讲以回应。
所谓不能完全以学生的水准提的都是“原生态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并不是将思政课水准讲低的理由。不能什么课都是“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哈尔滨文旅”等具体内容,也不能将思想性极强的内容讲成了具体的知识性内容。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