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上看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

文摘   2024-06-04 13:46   陕西  

上周末,受邀参加了2024首届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做了题为“欲用之,先懂之——大思政课视域下的课程思政”主题报告(半小时,已经非常难得了),也同时参加了接下来的教学竞赛活动。
首先需要说的是此次会议与竞赛活动非常的成功,规模之大(76所高校、200余名参赛选手)、重视程度(许多校级领导、学院院长书记亲自带队)、热情很高(精神饱满、准备充分)等等,反映了学校和教师对于依托课程进行育人的意识和建设的状况。
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的“体育”,在育人的过程中有着自身较为明显的特色与丰富的资源素材。这几年我个人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机会和包括像武汉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以及从事从事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师,深深地感到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师对于在自己的特殊的育人领域中(体育相关课程),如何将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巧和体育本身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所要培养和传递的中华体育精神的认识与实践不仅仅是有热情,而且不少的学校和教师已经做的相当好了。
体育教育教学分为“学科”与“术科”,我个人的理解是前者更侧重于理论性,后者更注重实操性。但从理论层面看,理论课程与其他类课程在课程思政上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大体上差不对,只不过是需要结合“体育”课本身的教学对象的不同有差异(专业人才培养和公共体育课的体育素质素养的要求不同)。我这次所在的竞赛组是“术科”,涉及到球类、田径、体育舞蹈、武术等类型的课程。
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出之后,经过了几年来的实践,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培训,教师们也在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对于课程育人的认识高度和在各个场合有效做好课程思政的技巧性。但是仍有不少的专业课教师在做课程思政相关工作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讲出来的课程,“硬融入、两张皮、脱离课程本身”的现象还是非常的明显。我想结合这次参加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竞赛的机会,从几个小细节上谈一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使自己课程的课程思政做的更加的自然、在竞赛中无论是设计还是表达更能够打动别人,让你的学生受益、其实也让自己受益,讲的不准确的地方敬请包含。
我虽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我更多的是从宏观上、理念上讲得多一些。至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我自己相对于各个专业课程而言本身就是“门外汉”,一般很少就具体的课程谈课程思政,以免误导别人。今天所讲纯属于一点点感受,目的就是为了丰富与完善教师的课程思政内容。
这次竞赛从规则要求上看,是从一节具体的课程入手进行设计,其特点与直接以讲授二十分钟、十几分鈡的片段化教学竞赛不同,也与课堂创新大赛这种以一门课为对象的说课设计不同。从这次接触的课程中,共性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到位、甚至是不到位。
比如“排球”课程,似乎只要一讲排球,几乎所有的排球课、甚至体育课都会把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放到自己的课程中,暂且不论是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就是“人人都讲女排精神”,就会使我们本来丰富多彩的课程变成了同质化,何来的新意、何来的创新。如何在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比如我所听得这一节具体的课程内容是“排球”课程中的正面双手垫球。按照知识、能力与价值引导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原则,课程的核心在于讲好“垫球”要领、“垫不好球”的原因分析,这是学生要学习好排球、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颠球的技巧、准确地将球垫到该去的位置等。如果我们的课程不在课程内容本身上下功夫(这一点我相信这些专门讲授“术科”课程的教师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有些本身就是优秀的运动员),而只在所谓的“思政”上做文章,至少让听的人感受的不是体育课而是“思政课”。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排球,更多的是想学习“扣球”(威风)而不是“垫球”,我们的教师如果能够结合任何一次积极有效的进攻的根基是在于准确的“垫球”,没有准确的垫球、就不会有“舒服”的二传,那就很难有有效的扣球。所以,在这种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一样会有对学生的引导,即“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简单道理,“垫球”不仅是整个运动的基础,也是作为一个排球学习者、爱好者、专业运动员的必备的基本功。排球运动虽有位置和职责的分工,但是要掌握排球的技巧,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垫球而不是扣球,由此可以引申为让学生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打好基础、决不能“眼高手低”,这就是具体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而不是联系一些过于宏大的、标签性的概念。
再比如一节篮球课,主要内容是“单手行进投篮”,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三步上篮”。“三步上篮”是篮球进攻中的进攻策略,也是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和篮球爱好者必备的篮球基本功(就像打篮球不会运球一样,进攻方只会远距离投篮而不会上篮突破得分),更是能够做到“扣篮”的基础。如果教师的课程主要讲授这个内容的话,讲授的核心就是“单手行进投球”的动作要求、教师示范、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痛点”在哪里?不规范或者动作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如果不讲这些内容,而空洞地讲“健康第一”“团队合作”“体育精神”等,甚至还弄出了“道路选择”的思政术语,试想一下,这样的学生爱听吗?百分之百不会听的,当然作为评委就更不喜欢听了。我自己也打不好篮球,说的也不一定准确。要我来分析这样的课程,“三步上篮”做的是否准确,就在于持球者身体的协调性、在于步伐尤其是第一步及后面的步伐“踩点要踏上节奏”,否则就可能“走步违例”进攻失效了;所以,“踏好点”“打好基础”不仅对于打球、对于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三步上篮”是要面对防守一方的有效阻挡、干扰。进攻一方不仅要娴熟地避开绕过阻挡,还要有一种敢于突破的勇气和自信,一次酣畅淋漓的进攻,既可以得分提振士气(尤其是扣篮),体现篮球的团队项目的特点,又可以提振个人的精神与自信,篮球打的好,也有助于做好其他的工作,这里面有太多的激励学生的素材了。
以上仅举两个例子,再次证明课程思政一定是在自己的课程中“打井”,而不是“翻地”,更不是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是要按照规律和要求来的,而不是将长征精神融入“跆拳道”的两张皮课程思政。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