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以外的其他课程有没有“抬头率”问题?

文摘   2024-10-12 00:40   陕西  

思政课的“到课率”和“抬头率”问题,是压在全体思政课教师、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身上或头上最大的思想负担和工作压力。无论是自己过去曾经作为马院的负责人,还是今天就是以一名普通的思政课教师的身份来看这一问题,这种压力是挥之不去的。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讲好思政课的的确确不容易。从自己近四十年的思政课教师的经历看,前三十年里思政课在边缘化的背景下,可更难讲;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思政课感受最深的就是“春天来了”!给政策、给条件、补短板,一时间上上下下对于思政课的关心、关爱程度甚至达到了前所未有。说良心话,过去没有这样重视的背景下,思政课建设虽然很难,但大家是在没有压力的背景下匍匐前行,身体承受的压力很大,主要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绝对不足导致教学工作量超限,以前一名思政课教师,无论是老的还是年轻的,一年搞个五六百、七八百教学工作量简直是稀松平常的事儿,但是心理压力并没有今天这么大。我曾经在教研室集体备课时、面对青年教师愁眉苦脸、眉头紧锁、表情凝重等精神状态,我开玩笑地讲,“我已经很少看到大家的笑容了”!这样的压力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既来之岗位职责达标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对于思政课高标准要求的压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对于“到课率”“抬头率”的要求,甚至把“抬头率”作为评价思政课教师教学成效、作为评价学校、学院加强思政课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评估要看“抬头率”,各种检查都要看思政课的抬头率。我也曾在教学管理平台的后台线上观测过我们学校思政课课堂状况(主要是在授课教师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观测),其实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从理论性、逻辑性和方法手段等方面,也并非讲得多差,有些还真的讲得不错,但是抬头率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风、学风在高校中的口碑是不错的,“学在西电”不是浪得虚名的,但是我就纳闷为什么在这么重视的背景下,思政课的“抬头率”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从大的政策环境看,各个学校的思政课搞不好,首先怪不得缺少支持,目前的政策支持在许多的学校都已经达到“天花板”。现在为什么突出强调走内涵式建设道路,就是因为,过去的政策主要是解决了短板问题,但是要解决思政课存在的根本问题,比如“言者敦敦听者藐藐”的基本状况,仅仅靠目前大量外在的、形式上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提升育人成效的根本问题。那么是不是我们的教师水平不行、不努力吗?我个人认为也不至于。我经常讲,对于今天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而言,学历高、知识丰富、有工作热情,但是他们欠缺的就是经验积累与人生经历、社会体验相比而言还是有差异的。通过与青年教师交流,他们也十分渴望课堂教学的成效有显著的变化,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几年来为了提高思政的课堂抬头率,可想的办法、可用的招数差不多都用了,但是效果就是不明显。作为教了一辈子思政课的年龄较长的教师,我自己的课堂也同样存在着上述的现象,也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我就在想,是不是只有思政课才存在这样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学真的不行吗?带着这样的困惑,今天碰巧在教学管理平台上进行评课,我就提议我们在线上看一看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到底做得咋样?结果我们几位都较为关注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同事,随机点了十余门课程,有基础课、也有专业课,结果发现多数的课堂其实和我们的思政课课堂差不多,也同样有玩手机、做作业、睡觉的,样态和我们的思政课课堂一样一样。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各级听课的领导、督导、教指委等等,把对待思政课检查、听课的程度,也用来到其他课的课堂上去听一听、看一看,或许对于思政课的看法和短期要求就不会像今天的情况。同时,我也在想,既然包括思政课、专业课等在内的所有课程中,都存在共性的“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可能于今天的学生对于知识、对于教育方式与我们给他们提供的学习、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有时尽管我们做了努力,但学生却不买账。我们的思维可能就得调整,不能把全部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都放在“抬头率”上。真的有学生给我讲“老师,我没抬头并不等于我没听!”

今天在线上听课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但凡”任课教师把课程好好研究研究、好好设计设计,在课程表达方面尽量少用一点书面的语言、抽象的理论话题的话,学生也并非一点都不听。从全国来看,这样的情况应该很普遍。重视思政课建设是事关立德树人的头等大事,毫不含糊;但是要充分考虑到这样的事实:目前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差不多有一半的在职教师是近两三年入职的,他们从校门走进校门,还需要有一个磨炼成长的过程,希望给予思政课教师以相对宽松的职业生态,使教师能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工作,而不是天天向监督员一样的对待思政课及其教师,对于解决“抬头率”问题,很有可能会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换个思路来抓思政课建设,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