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文摘   2024-09-01 14:21   陕西  
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自己一直在学习,也在思考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地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党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托思政课面向学生进行宣讲、提高广大学生对于党的大政方针的知晓、理解和认同,是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职责和思政课教学的惯例。尽管这么长时间里,自己在公众号中并未推出相关的学习文章,似乎与以往个人的推文风格有所不同,但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在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关键的时刻召开,意义重大。而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性和进一步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的坚强决心。
据我个人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看,讲好改革的问题非常的难:从基本知识层面看,教师自己必须搞清楚“制度、体制、机制”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是涉及到许多的与思政课教师知识背景相差较远的专业知识;从历史层面看,教师必须熟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从探索式改革到深化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改革;从理论层面看,必须熟悉我们党对于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的历程和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可参考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此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这些“决定”反映的就是我们党对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深化,切忌回到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特别要防止“形式主义式的”、“以简单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无效宣传。
我个人认为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课程本身来看,重点应当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以本科阶段的课程为例)。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所有思政课和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责任,但是,个人认为重点应当放置上面的两门课上。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而言,由于课程的内容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及“决定”的内容几乎是完全“匹配的”,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不是“点对点”的融入,而是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决定”的核心要义,进行对标对表,既要以最新的内容充实教学,又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师要做到整体性融入、精神实质融入、重点内容融入;而“形势与政策”则是一门时效性特别强、政策性也特别强的课程,以此门课程为基础,可以将党的最新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结合最新的时事状况紧密如何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同度。而其他课程或某门课程的某些部分,也不一定很机械地“插入”或“套用”相关内容或个别的词句。除了“原理课”可以运用基本原理来阐释一些深层次的学理之外,像“纲要课”“毛概论课”,由于课程内容的关系,可以利用课堂或教师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宣传”之外,课程本身是不适合过多地“融入”而是其课程的性质和边界发生变化。
第二,从思政课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的方式方法来讲,个人认为应当与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要求和形式有所区别。因为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的要求和面向学生上思政课的要求根本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自己曾经作为陕西省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宣讲团成员和多次作为学校理论宣讲团成员,了解作为政治任务的理论宣讲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按照理论宣讲的政治要求,讲清楚二十届三中全会本身的情况,重在把精神实质讲清讲透;同时,我个人的理解,不能完全按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要求及其模式进行宣讲,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程本身的内容进行讲授,既不能单纯讲成政治报告,也不能讲得过于专业而脱离思政课的定位。其实,作为思政课教师,可能平时过于关注自己承担的课程,在教学中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等问题,大家在政治学习中特别渴望那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政策水平、还有丰富的实践案例的辅导,不习惯那些讲出来的和读出来的差别不大的内容。试想一想连我们做教师的对于个别的报告都听不进行的话,这样的方式能打动学生吗?目前除了按照规定的宣讲内容之外,确有一些辅导报告或辅导专家太沉浸于自己的讲授丝毫不管听众的反应。因此,我们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我们是在思政课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非党员干部,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未来大趋势的“认知”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第三,不论如何地“融入”,但是有一条不可改变,即不能改变每一门思政课的课程边界,不能因为“决定”内容的强专业而把思政课讲成了专业课。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深奥的专业问题。从政治性上看,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及时地、准确地根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目标、重点,在思政课教学中面向学生进行宣讲和讲授,这一点毫不含糊。同时,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宣讲,并不是照本宣科、照文件宣读,而是更加注重讲授的准确性和效果。“决定”在教学中对于思政课教师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它的“专业性”。“决定”的除了“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之外,包含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体系庞大、而且相当的内容非常的专业。把这些内容直接搬到课堂上面向学生进行讲授,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深入学习和深入研究相关内容,把“高、大、深”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听得懂的、愿意听的、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学生的未来相关联的内容,搞不好就又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我自己也将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探索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有效形式与路径。希望大家共同探索、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目的。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