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一点儿对于课堂“抬头率”的看法!
文摘
教育
2024-04-14 23:58
陕西
前两天我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了一条信息,就是受陕西理工大学马院邀请前去交流。当时给了我一个交流的主题或者说是题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抬头率?”所谓的课堂“抬头率”,指的是在上课过程中听课的学生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比率,它是许多高校用来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抬头率越高,通常意味着学生听课越认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然而,抬头率也可能被用来检测学生自习时的专注程度。其实,任何一门课的课堂教学事实上都存在着所谓的“抬头率”问题,而并非只要一提起课堂抬头率不高,就是专指思政课教学。我自己有着三十八年的教学经历,除了经受过思政课,也讲授过专业课和通识课;除了给本科生上过课,也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除了给在校学生上课,也大量地做过各种讲座等等,也经历过“抬头率”不高的情形。同时,我做教学副院长多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抬头率”问题是所有课程教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也绝不是只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有课堂“抬头率”不高的问题,有些入职多年的“老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说实在的根本不如青年教师。为什么过去多少年的教学管理与关注点都没有提到课堂“抬头率”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本身没有更多的人关注,似乎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是教师自己能否过得去的问题。自己如果无所谓的话,那么课堂状态怎么样其实也就无所谓,因为在过年那些年份,一是教学在教师整个工作中的实际权重较低,讲的好与不好最多换来的也就是学生说哪些老师讲得不错、有趣,而即使讲得不好最多在学生那里也就“哈哈哈------!”二是整个教育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关注的是“学科”“排名”,教师关注的是“项目”“论文”,对于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多与少,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2018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之后,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与重视本科教学一起,成为学校越来越重视的工作,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政策、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更多被认同的渠道。但真正关注课堂“抬头率”问题,还是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之后。因为,从2016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给予思政课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也对思政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讲好思政课就是要解决思政课长期以来的存在的“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足、实效性不高”的问题。而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育人的成效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状况,其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观测点:一是到课率问题,二是抬头率问题。由于给予思政课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关注,于是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一下子成为方方面面都要关注的点,这就将包括专业课、其他基础课、通识课在内的所有课程都存在的“抬头率”有高有低的常态化现象,就被对于思政课的关注所掩盖。平心而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不是哪一个学校、哪一位老师的事儿,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我也曾经长期关注校内学生评教情况,当然也和兄弟院校就同类事情共同观察和交流,其实思政课教师的整体评教成绩在各个学校来讲绝对不是差到让别人摇头,有些专业院系的课程说实在的同样是“一塌糊涂”。近年来,随着对教学的重视和各种各样的激励,学校的课堂教学状况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包括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所改善。我在与陕理工马院的领导与老师在讨论这样的问题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这个问题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真问题。这是因为,目前在全国的思政课教学的课堂中,最首要的问题不是课程讲的“理论深不深”、“学理强不强”的问题,而是各种各样的、来自不同途径进行听后之后的评价与反馈,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到课率、二是抬头率问题。目前各个高校思政课的到课率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思政课教师或多或少在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好一些在努力,二是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对于学生到课率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办法就是签到(由此也引发了学生和教师签到的“猫和老鼠的故事”)。既然通过各式各样的办法将学生的“翘课”问题在形式上做了一些约束,接下来就进入到到了教室的学生的“听课质量的问题”。其实我以前对于把“抬头率”作为教师课程讲得好坏的评价指标或维度不以为然,以为有些学生直接和我反应,“我没抬头不一定我没有听课”,那么真实的情况确有抬头的也并非都在听课。因此我一直对于“抬头率”的问题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分析。借着这次交流,我还真的将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抬头率”问题进行了思考,尤其是随着各种听课的反馈、各种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诟病,“抬头率”不高则是一个“高频词”,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为此我曾经进入过教学管理平台、在线查看过教师的课堂实录,有专业课教师的,当然更多地看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到课率比想象中的好一些,但是“抬头率”不高的情况比较普遍,我想我们学校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他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大致如此。所以,我由此提醒所有的思政课同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非常有必要重视和得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思政课教学“抬头率”不高,已经成为学校考察马院实际工作的重要观测点,学校要的是教学效果而不是文章、项目,尤其是对于马院的领导来讲,被批评最多的就是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甚至对于马院的全部工作都有可能被否定的情况。因此,对于马院的工作,从最直接、甚至最功利化的角度,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政课教学课堂效果不佳的问题,否则交不了差。
另外,“抬头率”问题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只要一上课就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实景。教师犹如演员,观众给劲则越讲越得劲;如果都不抬头、各干各的,教师的教学犹如“独角戏”“自说自话”,这样的教学不要说对学生有什么作用,就是教师个人“尴尬不尴尬?”我在想,如果一位教师面对的学生睡觉的、做作业的、打游戏的、刷剧的、闲聊的等情况,依然能够站在讲台上“你干你的、我讲我的”,那得需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脏?所以,无论从对整个马院工作的评价,还是从教师个人所做工作是否有价值的角度,我们真的还得重视“抬头率”问题。思政课教学“抬头率”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教师疏于课堂管理,但本质上是自己讲授的课程的“吸引力”不足所致。我想了想,一是和我们近几年新入职的教师人数剧增有关。今天的思政课教师怎么说也是硕士起点,有些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都是一水的博士,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他们最欠缺的就是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讲出来的东西不灵活,甚至不像是在讲课,而是在背稿子。二是思政课本身有自己的课程定位,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基本的要求,但我感觉到我们一些思政课教师过于受这种思政课的话语的约束,反而对于教育规律、教学规律的忽视;三是一些思政课教师的功底不够,特别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历史观的积累;四是我们不少的思政课教师缺乏系统的、大思政课的思维,做不到立足教材和课件而又能够跳出教材与统一课件的能力,等等。以上是我思考的一部分内容,鉴于篇幅的问题,我会在下一期继续关注这一问题,欢迎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