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的逻辑与范式!

文摘   2024-11-03 15:41   陕西  

今天

昨天的推文主要是结合今年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的新要求谈了一点认识,很快就有几千人在浏览和关注,说明不少观看的人是有这样的困惑或需求的。我结合大家的评论与关注点,再强调几点:
第一,现在从对思政课的要求和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已经非常清晰地发出了要解决思政课“针对性”不强问题的信号。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破解问题、为学生释疑解惑,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这样的话,思政课的抬头率可能才会有所提高。
第二,过去我们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是没有问题意识,在教学中也会按照“问题链”进行设计,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里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的问题,可能学术的问题、也可能是出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也都是真问题,但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这不是学生关注的问题。
第三,既然已经明确了要从教师的视角而不是从学生的视角提问题,和我交流的不少老师却发出了这样的困惑:我向学生征求与课程有关的问题与困惑,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就是不正经提问题。这里要再次强调,学生视角的问题、尤其是作为竞赛的题目,绝不是个别学生的困惑,而是学生群体、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第四,作为竞赛要求选择的题目,除了要符合上述三条内容之外,必须考虑到讲课竞赛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展示活动,时间极为有限、面向的对象是专家教授、大部分情况下网络直播、要竞争出彩等等,这就决定了“题目”一定是经过筛选、提炼、甄别过的、符合竞赛特殊性的题目。
因此,这里的“问题”绝不是泛泛地向学生随嘴一问形成的问题。
今天继续沿着昨天推文的思路而展开。发现一些教师也开始将竞赛的主题或题目改成问题了,但是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本的原因是之前在“文件要求”还没有下来之前,大家都是按照上一届竞赛的“样例”进行准备、进行演练。可等到看见或知晓文件要求的时候,如果要做调整那是非常费事的、最关键的是思维、思路转不过来。即使是要回应问题,但依然还是该讲知识讲知识、该讲理论讲理论,这样就造成了所讲内容与需要回应的问题对不上,当然就没有什么针对性了。
在讲课竞赛中,以问题为讲授与回应的题目,那就不再是“导入——正题——小结”的设计思路,也不是泛泛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这样的思路依然走不出教师自设问题的圈子。
学生视角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冲突”,即学生以微观的视角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我们课程从宏观角度进行的理论概括所产生的矛盾,比如你讲“共同富裕”,他看见的是“收入差距过大”;你讲“理想信念”,他看到的是“物欲横流”,这样的矛盾冲突不破解,他就不会听你的。
因此,才有我昨天提到的,教学设计一定得从“确定学生的困惑是否是一个问题——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问题的分析——用我们的课程所涉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其释疑解惑,这个思路不改变过来的话,所谓的提问题就成为形式主义,那也只能是“涛声依旧!”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