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弄清“方法论”与“方法”的区别

文摘   2024-10-08 06:40   陕西  
各位思政课教师同行,大家好!

八天的“国庆”小长假一晃就过完了,今天又要回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了,作为思政课教师又要进入繁忙与紧张的教学工作状态。作为思政课教师的一员,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体会看,其实思政课教师紧张与发愁的不是教学的任务量的大小,而是目前对于思政课及其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因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2016年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的召开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思政人所讲的“思政人的春天”来了,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与建设成效都是前所未有的。2024年是“3.18讲话”发表五周年的时间,从全国思政课建设的整体状况来看,“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作为一名老思政工作者,不仅对于几年来思政课建设状况发生的改变和取得的成效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是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产生了责任与使命感,特别是围绕着“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面对解决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全体思政人绝不能因为有了一点点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因为思政课难讲、讲好思政课不容易而丧失信心;同时也不能把思政课建设的努力仍然停留在“表面”、做形式主义的东西。要深挖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向内涵要质量。其实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涉及的内容与方法很多,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思政课的理论究竟有什么用?或者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的一些思政课教师,为了体现和说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刻意地把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思想或理论本身的方法论意义混淆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思政课教师或者思政课教学竞赛中经常发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教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边界模糊在一起,从本质上讲就是没有弄清楚“方法论”与“方法”的关系。

其实,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人的思维活动遵循的基本规律,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则是由思维活动遵循方法论产生的可执行步骤方案。当我们讲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具体理论形态的时候,都会涉及到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和解决具体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不同。

正如我们讲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总是要讲到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讲它的世界观意义,就是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或思潮的立场观点的根本不同;而讲到它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要突出作为超越所有具体方法而又能够指导具体方法的价值,而不是以联系实际为借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等同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这里的“方法论”意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当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是完全高高在上、脱离具体实际的理论,而是能够指导实际的方法论,比如由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所要求与决定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决定的反对形而上学、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认识与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等等。但是我们又绝对不能期望在《资本论》中找到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如何炒股这样的具体问题的方法。硬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哲学意义(高于一切具体)的方法论等同于或刻意引向具体的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会把理论的价值贬低、甚至将理论庸俗化。

同样的道理,我在老夏说课中连续推送了几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我们的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讲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时候,把讲授的侧重点没有放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活的灵魂”上,而是将其具体化、特别是用具体实践中的例子加以印证,更加说明了一点,我们的一些教师并没有从哲学的意义上来充分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为什么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这样的认识和思维,同样存在于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理论形态的教学中,比如讲到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的时候,不少教师把讲授的重点放在了具体的理论观点中,没有讲清楚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本质问题的思考;邓小平同志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重大的贡献放在了“总设计师”的花絮中,忽略了倡导解放思想才是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等等,此等事例比比皆是,这里面本身也说明了一些教师自己“用个案来总结归纳出规律”的逻辑错误。此外,也有一些教师用“碳排放、碳中和、碳达标”来替代“生态文明思想”、用具体的安全替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因此,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应当是基本的必修课,只有教师自己明白了、理解了、吃透了,他才有可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给学生讲明白、把学生引导清楚,否则的话,就会被学生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现象出发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引入矛盾的境地。加强理论修养也是思政课教师在守正与创新中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应该做的基本的积累。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