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颂词欣赏
江南秦人
商洛市丹凤县古称商洛县,秦孝公二十二年,秦大良造卫鞅率兵伐魏,活捉魏公子卬,魏惠王被迫割河西地求和,秦军大胜,秦孝公封卫鞅于商邑,史称商鞅,商邑筑城,城在今丹凤县西十五里商镇街。古商洛县辖今丹凤、商南大部,历秦、汉,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县治迁往龙驹寨,至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商镇废县为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各国学士蜂拥入秦都咸阳,以期能为大秦所用。面对纷乱的体制,秦始皇颁布法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连通都城到州府郡县,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筑灵渠接通湖广。而每一道政令总不免遭遇到来自春秋故国学士的非议,秦始皇欲颁布逐客令,将持不同政见者一概逐出咸阳,丞相李斯闻言,上《谏逐客书》劝谏秦王,各国学士得以留驻咸阳,虽秦录用各国学士进入官僚体制,但府道郡县的重要官吏仍以熟悉秦法的老秦人为主,真的是:思想不统一,到处是问题。
(商山四皓阅简图 作者 书画家王家民)
秦时还没有推行科举制度,天下学子皆以投身名师名宦门下才有机会得到举荐,这无形中就形成了庞大的门阀,各国汇聚咸阳的九十名博士便成了各种学派的领军人物,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一下子都集中在了都城之中,这让本来以法家学说占据主导地位的秦都多了几分学术讨论的激烈。
《史记 始皇本纪》载:面对这样的局面,丞相李斯谏始皇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于是,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回。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咸阳城里开始了烈焰滚滚的焚书,那些非议朝政、散播流言的学士被捉拿,共计四百六十人遭坑杀,天下学子作鸟兽散,其中有一批人便逃到秦岭山中,做起了隐士,最为著名的就有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等四位掌管朝廷史事书籍的博士官。他们怀着“非义不动”、洁身养性的志向,逃进商洛山中,“岩居穴处”,在商山中安顿下来,过起了采芝而食的生活。晋陶渊明《桃花源诗》记曰:“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桃花源记》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芝又称紫芝,名蕨菜,为终南山珍之一,入馔历史极其悠久。《诗经 草虫》有:“陟坡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本草拾遗》谓:“四皓食芝而寿”。四皓作《采芝歌》曰:“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商山四皓开春图 作者 书画家王家民)
嬴政辞世,二世继位,群雄风起,中原逐鹿,大兵压境,二世传位子婴,沛公率军冲出终南山径入咸阳,只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子婴开城投降。楚汉相争,刘邦继位,改国号汉,定都长安。
战乱渐息,时过境迁,灾难已过,社会安定,高祖登基后广招天下学士,多次派人找寻大名鼎鼎的四皓入朝为官,但因刘邦“轻士善骂”,遭四人拒绝。五十五岁登基的刘邦,对于接班人太子刘盈的懦弱性格心存疑虑,加之戚夫人鼓噪便欲废长立幼,立庶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此事遭群臣极力反对,皇后吕雉更是急火攻心,她找来谋士张良问计,留侯献计,吕后依计而行。她派人以太子名义赴商洛山中请四皓入京城长安,四皓欣然前往,吕后尊四皓为“太子师”,刘邦发现自己多次延请无果的四皓竟在太子府内,遂打消了废太子念想。太子刘盈登基后,四皓不为荣华富贵,决意再回商洛山中,颐养天年。汉魏曹植作《四皓赞》曰:“嗟尔四皓,避秦隐形,刘项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汉嗣以宁。”“皓”者白也,谓老人须发皆白。正是曹植首次提出了“四皓”一说。
唐李白《山人劝酒》诗赞曰:“苍苍云松,落落绮皓。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晋陶渊明《赠羊长史》曰:“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唐白居易《仙娥峰下作》诗曰:“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商山四皓问蒙图 作者 书画家王家民)
在如今丹凤县商镇街“商山四皓墓”园中,历代文人贤达赞四皓辞赋勒石众多,特选部分以飨。
商山叶炳喜撰联并书:“绿树清泉商山若画,圣贤俊彦四皓当歌。”“怀古钦高风,商山无尽时。”
唐李频《过四皓庙》诗:“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
徐熙彦《观商山四皓图》诗:“一卷商山四皓图,丹青水墨见仙俦。若非风致同高古,逸气难从笔底流。”
文化人李敬寅书撰对联:“正气撼天地,英魂寄山林。”
李杰民书撰对联:“四皓逸风远,商山文脉长。”
书画家王家民书撰对联:“四面碧山托皓月,三重紫柏漾清风。”“高踏商山身同翠柏苍松老,长结仙侣心与白云野鹤闲。”“避秦乱隐商山遗贤高卧,安汉基扶太子志士归来。”“世仰逸风四皓相逢如对月,心存正统重山终究未埋名。”“名高北斗星辰上,魂安商山空灵中。”“知存世勇进退巍然四皓留青史,淡名利全节操贤矣千秋树碑林。”
(商山四皓图 作者 书画家王家民)
汉太子刘盈登基为汉孝惠帝,以大司马、大司空、御史大夫职于四位先生,四位老先生坚决不受,回到商洛山中,奈何年事已高,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相继辞世,汉惠帝为四皓筑墓于商山之阴商洛镇,史传,惠帝遣三千御林军各负长安城黄土十斤,覆土为冢,并诏令过往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顶礼膜拜。甪里先生周术后殁于商南县双峰山,此山易名甪山,商南亦名甪城。
唐李白《过四皓庙》诗:“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商山四皓庙)
唐白居易遭贬谪赴江州途经商洛《题四皓庙》诗:“卧逃秦乱起安刘,舒卷如云得自由。若有精灵应笑我,不成一事谪江州。”
唐蒋吉《四老庙》诗:“无端舍钓学干名,不得溪山养性情。自省此身非达者,今朝羞拜四先生。”
唐陆畅《题商山庙》诗曰:“商洛秦时四老翁,人传羽化此山空。若无仙眼何由见,总在庙前花洞中。”
唐吴筠《高士咏 商山四皓》诗曰:“万方厌秦德,战伐何纷纷。四皓同无为,丘中卧白云。自汉成帝业,一来翼储君。知几道可尚,隐括成元勋。”
唐许浑《题四老庙》:“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山酒一厄歌一曲,汉家天子忌功臣。”
(商山四皓对弈图)
《咏隐者》:“千秋传四皓,万代咏商山。隐者神方远,高云意自闲。”
书画家钟明善《咏商山四皓》诗:“嬴秦施暴政,博士恐焚坑。避世归知亭,采薇入蓬瀛。清江浮水鹤,翠岭掠飞鸿。紫芝增美气,悬泉颂雅声,心静长安远,何须涉汉宫。重返白云间,明月伴松风。”
明代西安鄠邑大儒王九思《四皓图歌》曰:“征夫血染长城地,诸生魄落咸阳市。博浪沙中客漫惊,商颜山下人先避。沐猴授首乌江底,汗马论功未央里。上皇生儿与仲多,戚姬有子真如意。鼎足摇摇谁与扶,吃口期期亦是愚。赤松黄石有仙诀,具书奉币奔山嵎。冥鸿徒侣云间落,野鸡母子宫中跃。汉庭罗网竟何为,商山芝草仍堪嚼。芝草几茎经几春,商山此日无此人。楸枰散乱随流水,松桂萧条空白云。高车驷马忧方大,龙湫虎穴人争坐。立志不从东海游,甘心况受西山饿。千古閒情笑我痴,四翁不见使人思。聊对画图歌一曲,疑闻风雨下长陂。”
(四皓墓)
塔云山人陈彦撰联:“宿露餐风野伴四时终在野,侍秦扶汉功高两代不居功。”
陈云龙书联:“放鹤之年深居云殿藤门里,采芝一曲长啸高山流水间。”
为王家民《商山四皓入云图》作联:“曾作帝王师易俗除贪知进退,尤钟商洛地全贞保节得逍遥。”
为《商山四皓饲虎图》作联:“画商山水墨浓淡风景,歌四皓高风亮节精神。”
为《商山四皓河月图》作联:“泛舟江河始行通衢商于道,轻抚琴瑟终成传世正风歌。”
赞商山四皓:“能官能民知进退,亦道亦儒尚谦和。商山怀古忆四皓,江畔穿越颂古道。”
为《商山四皓品茗图》作联:“折商山松枝鼎沸泉水为汤,采百草为茶喝出皓首童颜。”
商州籍作家京夫《自作诗》赞曰:“避乱商山埋名姓,不事汉室怀古风。隐野虽小为大贤,何时商芝又嫩红。”
正是:“四皓古陵丹水边,隐逸贤名青史传。若非安刘稳社祚,世人安知有商山。”
甲辰年9月29日于沪涌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