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十五圣彼得堡的桥
江南秦人
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波罗的海东岸,整座城市都建在涅瓦河入海口的湿地上,河流冲击,在涅瓦河入海口形成众多小岛,圣彼得堡就建在四十多座小岛上,纵横交错的河道把整个城市分割成了一块块独立的区域,全市三百多座桥梁又把众多小岛如同珍珠一般串联了起来。夏天到圣彼得堡,最方便而且最实用的旅行方式是乘游览船,无论是距离市区三十多公里外的彼得一世夏宫,紧邻市区的叶卡捷琳娜宫,还是市内河道两岸诸多华丽的教堂钟楼,乘船游览,都非常方便快捷。我们这次到圣彼得堡是三月下旬,这里的冬季还没有结束,到处都是冰天雪地,隔上一天两天还有一场大雪,市区所有的河道都结着厚厚的冰,这时的游览也就只有乘汽车和市区公共交通,不过这倒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圣彼得堡的机会。
我最喜欢的旅游是走进当地的市井当中去,仔细地观察当地人的饮食起居。旅游为的并不只是走马观花般的看看景色,旅游就是要欣赏有别于我们日常所处环境的人文景色,领略那些构成独特景色的自然风貌、建筑艺术,还有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传统,这些东西综合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令人陶醉的景色,就像在圣彼得堡,那些巨大的宫殿、钟楼、教堂、广场,远看起来也是很美的,但在游人脑海中却只能是一幅画,没有声音,没有文字,没有故事,这宫殿、教堂、钟楼、广场天长日久也就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当我们走进广场,登上钟楼,站在宫殿和教堂里,就成了人群中的一员,他们的声音、笑容、身影就成了我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圣彼得堡的河流与桥梁)
我们在大雪中来到圣彼得堡,在漫天飞雪的晨光中来到距离东宫不远处的冬宫大桥畔。由众多岛屿和桥梁组成的圣彼得堡,只是各式各样的大桥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圣彼得堡的桥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精美、简洁大方。从造桥的建筑材料看,有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钢结构桥。从桥梁结构看,有拱型桥、梁柱桥、悬索桥、斜拉桥、钢架桥。从功用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可供大型船舶通行的开合式大桥等,桥的颜色更是缤纷多彩,有红桥、绿桥、黄桥、蓝桥、白桥、黑色桥和褐色桥。长虹卧波,天堑变通途,古风古韵的桥梁与碧水和两岸典雅的建筑相映成趣。
(涅瓦河边的狮身人面像)
涅瓦河是横贯圣彼得堡市的河流,为了应对繁忙的陆路交通,涅瓦河上修建了14座大桥,同时,涅瓦河还是俄罗斯北方重要的航运通路,来往波罗的海的大型船舶都要从涅瓦河进出,涅瓦河上的大桥都被设计成了开启式桥梁,为了不影响白天的车辆往来,人们选择在每天午夜以后大约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打开桥面,从海上归来的船只和开往芬兰湾的船只依次通过,蔚为壮观,冬宫桥就是这十四座桥梁中第一个开启的大桥。每年的十月到次年五月,涅瓦河及芬兰湾都是茫茫雪原,船只无法航行,在每年五月到十月的适航期里,来圣彼得堡的游人会在“白夜”里观看壮观的开桥和闭桥,聆听通过大桥的巨轮发出嘹亮的汽笛声。
(冬宫桥上在适航季节里自由开合的桥中间对接处的缝隙)
冬宫桥连接着冬宫广场和瓦西里岛上的海军军部大厦,最初是一座浮桥,1917年被改造成了固定桥梁,1997年重修时拆除了桥上的有轨电车,对路灯和开桥设备进行了更新。大桥位于圣彼得堡的城市中心,是涅瓦河上修建的第二座大桥,桥长260多米,宽三十米,为迎合周围的众多老建筑,它也是圣彼得堡设计结构最复杂的桥梁,与冬宫一起保持着圣彼得堡的文化象征。
丰坦卡河是涅瓦河在圣彼得堡夏花园附近分流入海的一条支流,曾经是圣彼得堡南部的边界河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丰坦卡河就成了市区内的河流,在河的两岸排列着很多昔日的皇家宫殿和贵族府邸,还有很多名人故居,有舍利米特夫宫、尤苏波夫宫、舒瓦洛夫宫、阿尼契科夫宫,有普希金、屠格涅夫的故居。贯穿城区的河流分隔着两岸,架在河流上的桥梁又把两岸对接起来,阿尼契科夫宫附近的阿尼契科夫大桥就是其中之一。
(圣彼得堡丰坦卡河上的阿尼契科夫大桥)
从涅瓦河边的俄海军总部向东南方向是圣彼得堡涅瓦大街,涅瓦大街横跨丰坦卡河就是阿尼契科夫大桥,这座桥又被称作“驷马桥”,1715年,人们在涅瓦河南岸开始修造涅瓦大街,阿尼契科夫中校率领他的部队建起了一座木桥,1841年,大桥被改造成石桥,雕刻家彼得克洛特为大桥设计了四组铜马雕像,每一组雕像展示的是一位青年驯马师在与骏马交流时刻的经典画面,流畅的线条和极强的动感使雕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成为圣彼堡的著名景观,在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这座大桥的身影。1943年,德国法西斯侵入俄罗斯,在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为了防止雕塑毁于德军炮火,四组珍贵的铜马被深埋在阿尼契科夫宫的花园里,直到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铜马才重见天日。我们在大桥上仔细参观,站在高大的铜马雕塑下,身边的人流车流滚滚不断,经历过无数次战火的雕像一定也为今天的和平与宁静而欣慰,随行的俄罗斯朋友一边为我们作着介绍,一边笑着说:这座桥在圣彼得堡人中间还有一个名字。看着大家一脸疑惑,他说:圣彼得堡人称这座桥为“十八蛋桥”,桥头是四匹公马,还有四个强壮的青年,“那怎么是十八蛋桥呢?”,有人不解地问,这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莫斯科人”一脸坏笑地说:“你品,你细品。”停顿了数秒之后,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
(阿尼契科夫大桥上的铜铸骏马与驯马师)
横跨在丰坦卡河上的另一座著名大桥是埃及桥,埃及桥建于1825年,大桥为单拱结构,原本在大桥两端各有一个巨大的拱门,两个拱门顶端垂下两根悬索,单薄的桥面悬吊在悬索下,1905年1月,有一个骑兵中队列队经过该桥,不幸的是桥塌了,也许是整齐的马队所造成的共振超出了大桥的承受能力。现在的埃及桥重建于1955年,除了保持大桥两端的雕像没有变化外,原有的拱门和悬索都被取消,代之的是加厚的桥面和桥拱。埃及桥的名字源于其独特的外观,反映了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初,俄罗斯人对于古埃及等东方艺术的浓厚兴趣。桥头竖立着四座铸铁狮身人面像,相比藏于冬宫埃及馆的石雕狮身人面像,这铁铸的雕像人面更像是一位忧郁的俄罗斯青年,他大约也在抱怨,为什么要让他装扮成这个样子,一年四季趴在桥头看风景。据说,这座桥最早名为“大链桥”,后来曾更名为“新链桥”、“埃及链桥”,1867年起,更名为“埃及桥”,一直沿用至今。
(丰坦卡河上的埃及桥头的铜铸狮身人面像)
圣彼得堡的第一座桥是连接彼得保罗要塞和彼得格勒区的约翰桥,1703年5月16日,位于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要塞在兔子岛上拔地而起,约翰桥对要塞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这座桥也见证了圣彼得堡的整个建城历史。桥是全木质架构,造桥时先在河水中打下一排排木桩,木桩是四到五根原木固定在一起,打入水下泥沙中,木桩上再固定桥墩,桥墩上架设珩梁,珩梁上是成排的原木,桥面则是用像地板一样的木板铺成,从大桥栏杆俯瞰河面,水中的木桩顶端还有几只惟妙惟肖的兔子雕像。
在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南侧是格里博耶多夫运河,这是一条几乎与丰坦卡河平行,河流两端都与丰坦卡河相连接的河流,圣彼得堡仅有的三座人行桥:银行桥、狮子桥、邮政桥就横亘在这条河上。
银行桥建于1825年,是一座仅能容两人并肩通过的人行桥,桥的两端各有两头长着金黄色和鹰一样翅膀的狮子,狮子嘴中衔着悬吊桥面的钢索:俄国朋友说这是狮鹫,古希腊神话中的财富保护神,和中国人心目中的狮子一样,也是富贵人家门前的宠物。原来在桥的东首,正对大桥的圣彼得堡国立财经大学的黄色楼房曾经是沙俄时期联邦投资银行大楼,这桥就被称作“银行桥”。建桥时雕塑家巴维尔索科洛夫就设计了这样一组雕塑,只是巨大的狮鹫和花岗石底座间仅能容一人通过,连一辆自行车都无法推过去,成了名属其实的人行桥。
(与冬宫桥、约翰桥相距很近,停泊在涅瓦河边的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在喀山大教堂西边的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上还有一座狮子桥,桥的两端各有两只白色的石雕大狮子,狮子嘴中也是叼着钢缆,桥面就悬吊在钢缆上。狮子桥连接着喀山岛和斯帕斯基岛,桥建于1825年,狮子出自银行桥狮鹫设计师巴维尔索科洛夫之手,在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圣彼得堡的故事》中作者写道:大船从世界每个角落奔向这豪富的港口停泊,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外衣,高大的桥梁横跨过水波,河心的小岛遮遮掩掩,遮进了一片浓绿的花园。”狮子桥原本也是一座木桥,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座铸铁大桥。冬天的大街上本就少有行人,而手举相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运河边赏桥就更只有我一个人,不由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桥头的狮子也如纳斯金卡一般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和忠贞,让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尽情地展示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神采与风韵。
涅瓦河上还有一座唯一悬挂俄罗斯国家标志双头鹰的特洛茨基大桥,大桥北端是旧圣三一教堂,又被称为“圣三一大桥”,这座大桥也是圣彼得堡所有桥梁中改名次数最多的大桥,前后有过六个桥名。此桥建于1897年,设计者是法国人沙布罗尔和帕特利亚两位工程师,1903年,圣彼得堡庆祝建城200周年时,圣三一大桥交付使用。
在靠近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院和俄海军总部大楼的莫伊卡河上还有十五座各具特色的古桥,他们是绿桥、红桥、蓝桥、邮局桥、大马厩桥、第一工程师桥,有靠近冬宫歌剧院的歌手桥,还有极富浪漫色彩的接吻桥。
(情人桥上竖立有八个像小树一样,专门给情人们挂连心锁的铁架子)
彼得一世为了俄罗斯的崛起,在波罗的海边打造起了一座堡垒,由堡垒发展成了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化城市,列宁在这座城市中点燃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之火,俄罗斯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烟云吞没了许多过往的故事,但却把诸多的经典艺术成就留给了我们,徜徉在圣彼得堡街头巷尾,我们一起见证人类不朽的思想灵魂。
甲辰年7月15日于沪涌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