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九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文摘   2024-07-07 16:49   上海  

俄罗斯旅行之九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江南秦人

在一场鹅毛大雪中,我们乘火车抵达了距离莫斯科八百多公里的俄国北方海港圣彼得堡市。凌晨的圣彼得堡很安静,唯有大雪在不停地下着。用过早餐,我们开启了暮色中的访问行程,街上的人多起来了,汽车也多起来了。大约早晨七点半,旅行车又一次停下来,车窗上的雾气很重,下车后才发现,雪早就停了,阴沉的天空下是圣彼得堡市优美的街景,走过一段小路,我们来到了涅瓦河边。圣彼得堡市内有四条河,每条河都有一个河神,据说涅瓦河上还是个男,在涅瓦河边上停着一艘军舰,这便是著名的“阿夫罗尔号巡洋舰”。

(停靠在涅瓦河畔的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军舰可以参观,但登舰时间尚早,我们只有站在岸边和它拍照合影,虽然在小时候的图画书和课本上多次见到过这艘军舰,真的站在它跟前还是第一次,为了节约时间,也为着参观更多地方,我们把行程略作调整,准备下次按时再来这里。

第二天,圣彼得堡天气放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我们再次来到涅瓦河畔宽阔河面上大部分都是厚厚的冰,对岸的河边有人在施工,河面上的冰被打开了一大片,很多水鸟就站在浮动的冰面上,有些还不时地把头伸进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站在河边栏杆上的各色鸟儿好像在围观河岸上一辆金黄色的大轿车,它们整齐的站成一排,军舰上人们的大声喧哗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在舰桥的旁边,有个高的俄国士兵负责验票,我把参观券递给他,他笑了笑,嘴里嘟囔了一句,不知他在说些什么,见我未动,他笑着一侧身示意我可以登舰了。

(蓝天白云下的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阿芙罗尔号是俄国沙皇时期建造的一艘巡洋舰,舰长124米,宽17米,1903年建造完成,编入现役,1904年,该舰参加了发生在日本海的“日俄海战”,日本人称“对马海战”,这场发生在日本对马海峡的战役以日本胜利而告终,俄国舰队受到重创,但阿芙罗尔号却奇迹般没有受到多大伤害,他全速向南离开了日本海,在菲律宾被扣留了一段时间,最终经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回到了波罗的海边的圣彼得堡。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针对英法的战争也吸引了俄国。该舰再次投入战斗,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波罗的海巡航,保卫首都圣彼得堡。1916年,受伤的它回到了圣彼得堡船厂大修,适逢到处活动,传播革命思想的列宁来到了船厂,他在该舰上为全舰官兵做了演讲,该舰的将士们从此就投入到了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怀抱之中。我在舰上看到了许多历史文物,现在的阿芙乐尔号停靠在涅瓦河上,已经是一座水上海军博物馆,舰上还有很多油画,描写的大多是十月革命的战斗场景,当年悬挂在舰上的五角星旗帜摆放在显著位置。船上的大炮,水手的武器也是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在一层甲板下的舰艏位置是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区,有吊在半空中的餐桌,有安排在鱼雷上的吊床,看见我在拍照,一个军人打扮的俄国老人向我走来,我以为他是来制止我拍照的,谁知这个身着考究制服的老头用圆润的俄式英语告诉我,如果给他一百卢布,约合十元人民币,我就可以任意拍照,他还可以帮我拍照。

(舰首下方的船员就餐区,凳子是固定的,桌子是晃动的)

在我果断付钱后,他拿开了围着生活区的警示线,让我进入到了就餐区,模拟船员用餐。远处一个兵跑过来,刚要发火,我笑着指了一下给我拍照的老兵,那个小兵就走开了。看得出,这位老兵应该还是有一定职位的。

走出船舱,来到船头,木条铺就的地板被人们踩得光滑,我站在船头的一门大炮下,这个炮身上有两块铜板,一块上写着英文,一块上写着俄文。该炮口径为152毫米,是舰上最大的炮,在无数次的海战中该炮一定打过很多发炮弹,但它最后打了一发信号弹,却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方向。从那以后,地球上的一部分国家就拐了个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这个蓝色星球上便有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1919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士兵对准涅瓦河畔华美的冬宫开了一炮,它也成了冲向冬宫的工人、士兵和水兵组成的革命队伍的后盾,十月革命胜利了,阿芙洛尔号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到俄罗斯必要参观的一处景点。伟大教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这门炮,在1917年担当起了摧毁旧世界的第一重任。

阿芙尔的俄文意思为“黎明”或“曙光”,阿芙洛尔是古罗马神话中专门司晨的女神,当年的那一炮,正是给俄罗斯带来新世纪黎明的号角,那一炮也诞生了一个崭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

(阿芙洛尔号巡洋舰参加苏维埃革命的旗帜)

持续了七十四年的苏联解体了,回顾这七十四年苏联人走过的历程,现在的俄罗斯人最有发言权,但比俄国人更有发言权的应当是德国人。因为卡尔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国人,是他们两人撰写的《资本论》让世界洞悉了资本运作的罪恶本质,他们对资本的研究成果也促成了共产主义思想的萌发,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48年,在伦敦的一家小印刷厂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开篇这样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个幽灵引发了普鲁士国王威廉 弗里德里希 路德维希以及俄国沙皇和欧洲君主们的不安,这个幽灵却让欧洲的无产者欢欣鼓舞。这本小册子就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市政厅广场的白天鹅咖啡馆里,喝着廉价啤酒,在普鲁士国王派来的特工监视之下完成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里的理论简述不长,他对无产者进行了分析,也对无产者如何做才能获得民主与自由做了描绘,但他已经完全脱离了《资本论》那种纯经济模型研究的范畴,从理论研究上升到了哲学研究领域。在这本书的最后,马克思更是向无产者发出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联合起来干什么?马克思没有继续说下去,接着这句话说下去的人换成了长期流亡在欧洲各国的俄国反对派列宁。

列宁的哥哥曾刺杀沙皇,但未能得逞,在只要他认错就会获得大赦的条件面前,列宁的哥哥选择了拒绝,他被推上了断头台,这让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列宁更加憎恨那个旧的国家和他的一切。第一次世界大战帮助了列宁,俄国成了与普鲁士交战的英、法争取的对象,也成了国人争夺的对象,俄国只要偏向谁,那这一方就会胜利。而俄国人想象是自己坐山观虎斗,虽然在意愿上还是偏向英国、法国,因为与强大的普鲁士做邻居,总还是让俄国人感到不安。而普鲁士国王更懂得这一点,如果争取不到俄国,那就要多一个对手,令普鲁士腹背受敌。如果俄国发生内乱,俄罗斯便可不战而胜。于是列宁被默许从逃亡地芬兰经德国秘密回到了俄国,于是就有了十月革命,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中国和苏联的革命虽然都胜利了,但代价却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俄国革命只需要解决上层问题,他的整个国家并没有四分五裂,强大的军队都掌握在沙皇手中,全国人口五分之四都生活在欧洲,看起来地广人稀,但权力却非常集中,统治集团上层发生变化,社会底层跟着也就变了,基本上不会发生争权夺利的大规模战。而当时的中国却是大大的不同,清政府形同虚设,就是把皇帝推翻了,革命党发现一夜之间竟然冒出了许多个皇上来。地方自治的结果使得中央大权旁落,把虚弱的朝廷推的结果必然是内战。就是后来的国民党也是一样的,整个军队都是地方武装拼凑而成,似乎国民政府给了钱,各种地方武装都能听命中央,但钱却无法改变他们的思想。

列宁革命成功之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最大的不幸是列宁的降生,但俄罗斯人下一个更大的不幸却是列宁的离世”列宁是苏维埃的核心,是共产主义的象征,他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的人,他还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他是一个坚定信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治家,列宁最能表现他革命者友情的便是他仅有的一点浪漫情怀。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有过一段非常困难的日子,列宁的战友亚历山大 科隆泰和帕维尔德偏科失踪了,后来人们在南方发现了他们,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地位仅次于列宁的老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等认为,革命党应该枪决这两个逃兵,但列宁的发言认为:“不,这样的行为是应当严惩的,但枪决是不够的,应当判处他们两人终身相守。”列宁用他的浪漫情愫救下了这两个忍受不了饥饿的同志,但列宁很快就发现他的社会主义是有问题的,可是他的身体开始严重干扰他的工作。

恰逢此时,又一个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斯大林出现了,他很快就取代了列宁,列宁的死亡也使得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变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幌子,只要谈变,就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要杀头。一时间,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苏维埃俄国成了屠宰场,成百上千的人因为思想意识问题而成为冤魂。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执政党却整天忙于统一思想。社会生产的发展来自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得益于思想活跃,反其道而行之,必大受其害。这恐怕就是丘吉尔所指列宁之死的不幸,倘若列宁不死,也许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就完全不是后来的样子,也不会发生长大几十年的东西方冷战,但历史并不是靠假设才前进的,历史的发展既有巧合更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认准规律,按规律办事。

有好事者问德国特里尔城居民,马克思是德国人,为什么你们不搞社会主义?那人笑着回答:“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当年写的社会主义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的是穷社会主义,第二部分论述的是富社会主义。后来听说被一个叫列宁的人拿走了第一本,我们就剩下了第二本,我们也一直在研究,也在按照马克思说的方法做,现在看来很好,这种事情就自己偷着乐吧!

太阳升得更高了,我站在阿芙洛尔号前甲板上,手抚着摧毁了一个旧世界的大炮,虽然这艘军舰在后来的二战中曾被沉入河中,今天它站在这里,更加说明人们对苏联那一段时光的怀念。只是,我们要不断反思,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富马克思主义,而放弃阻碍社会进步的穷马克思主义

更多俄罗斯旅行见闻,请听下回分解。

甲辰年七月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