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十三波罗的海边的夏宫

文摘   2024-08-04 08:25   上海  

俄罗斯旅行之十三波罗的海边的夏宫

江南秦人

从莫斯科乘了一夜的火车,在鹅毛大雪中我们抵达了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芬兰湾最东端涅瓦河入海口。公元1240年7月,瑞典国王乘着蒙古成吉思汗的军队入侵俄罗斯,在罗马教廷和日耳曼骑士的支持下,意欲夺取诺夫格罗德大公国的土地,俄罗斯军队击败了瑞典军队,虽然险胜,但作为俄国前身的莫斯科公国并未摆脱来自南部奥斯曼帝国、西部波兰立陶宛王国、北部霸主瑞典帝国的威胁。1697年,励精图治的俄国彼得一世作了一次长达一年时间的欧洲旅行,他遍游欧洲各大港口城市,由此,他看出了海洋性国家的巨大优越性,认识到俄罗斯要想成为强大的帝国,必须要从陆权国家转变为海权国家。但放眼俄罗斯北方,唯一的涅瓦河入海口还在列强瑞典人的控制之下,夺取出海口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到十七世纪,彼得大帝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削弱了北方瑞典的力量,夺得了涅瓦河入海口。

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300年间,俄罗斯与北欧列强瑞典发生了八次大规模战争,史称第二次北方战争。1703年,彼得一世力排众议,开始在涅瓦河入海口兴建军港,紧邻军港的堡垒取名圣彼得堡,名字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09年,俄罗斯与瑞典爆发了决定性的波尔塔瓦战役,俄罗斯收复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1712年,彼得一世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1721年,瑞典同意拉脱维亚东部、芬兰东南部和爱沙尼亚并入俄罗斯,俄罗斯成为东欧强国,瑞典从此彻底退出了欧洲列强行列。

(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的林海雪原)

我们乘坐的火车到圣彼得堡虽然只是凌晨4点半,但高纬度的地理位置,圣彼得堡的天空已微微发亮,雪下得很大,我们一行在漫天大雪中走出圣彼得莫斯科火车站,乘汽车穿行在圣彼得堡灯火辉煌的大街上。

圣彼得堡在1712年至1918年的206年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18年,列宁苏维埃政权考虑到首都圣彼得堡存在着地理位置偏北、军事上易攻难守的弱点,决定迁都莫斯科,1924年为纪念列宁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又恢复为圣彼得堡。从彼得一世开始建设的圣彼得堡有着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位于芬兰湾海岸边距市区西南部30公里的彼得霍夫宫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习惯称彼得霍夫宫为“夏宫”,俄罗斯人称之为“彼得宫”或“叶卡捷琳娜宫”,可能是考虑到彼得一世以及后世他的女儿、孙辈都是夏天才到这里来避暑,就像清代的皇帝夏天要到承德避暑山庄一样,中国人把这里称作夏宫。而夏宫也真的是名属其实,每年夏天这里就成了俄罗斯最高权力运作核心。

(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叶卡捷琳娜夏宫)

彼得宫殿建在面向芬兰湾的一处缓坡上,宫殿后面是上花园,前面是下花园,宫殿分上下两层,顶部为镀金穹顶,宫内有皇家宫室、大宴会厅、舞厅、会客厅等,宫外花园中分布着约40座鎏金雕像、30座浮雕,100多尊各式大理石雕像,2座大型阶梯式喷泉和60多座造型各异的小喷泉,只可惜我们来的时间还是冬天,估计要到6月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新芽,那个时节的夏宫就会成了另一番模样。不过,在半人深的积雪中,只漏出半截身子的各种雕像和被积雪堆积出新造型的喷泉有了冰天雪地中的另一种美丽。

雪过天晴,同行的伙伴们都争着挤进了宫殿,我一个人手持相机走下宫殿前的台阶,踏着厚厚的积雪,沿着夏宫下花园中一条笔直的河流向前来到海湾畔。这条连接大海的小河叫“海上大道”,也是整个花园的中轴线,河道两边的树木和荆棘长成的花墙在河道两边都是对称的分布着,花园里的小河和草地都被冰雪覆盖着,参天大树的树枝上堆积着像是刀刃一样的积雪。芬兰湾里结着厚厚的冰,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陆地,静静的海湾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耀眼的阳光里欣赏着这独特的冰雪世界。

(波罗的海边的彼得一世小木屋)

从海边返回1公里外的彼得宫,宫殿前是喷泉群,俄罗斯人称这里是“喷泉王国”、“喷泉之都”,冬天的喷泉没有了水流,也没有了巨大的声响,喷泉都成了被冰雪包裹的雕塑。模仿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喷泉而建成的罗马喷泉,大理石雕像成了雪雕。象棋山瀑布喷泉也成了冰雪覆掩下的巨大台阶,原来如同国际象棋棋盘一般,装饰着主神、海神、仙女、火神、冥王星等大理石雕像,现在,积雪给每尊雕像头顶上都堆起了一只白色的高筒“帽子”,在雪地里只露出的半截身子看着都感觉冻到瑟瑟发抖。只有狮子瀑布喷泉还保持着往日的威风,14根深灰色花岗岩石柱和12个白色大理石花瓶依然挺立,喷泉中的两只青铜狮子张着大口,顶着白雪堆积的高帽子让人忍俊不禁。

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在涅瓦河入海口修建喀琅施塔得军港,他给自己在海边修建了一座木屋,据说他就住在彼得小屋中,白天和他的几位大臣坐在长椅上吃着果酱面包,喝着从中国贩运来的热茶,欣赏着海景,监督港口的修造进度。1710年,在木屋后一公里的山坡上,彼得一世为他的第二任妻子、皇后叶卡捷琳娜建造了一座宫殿,世人称为叶卡捷琳娜宫或凯瑟琳宫。

(站在彼得霍夫宫下花园海边回望,整齐的树木尽头就是夏宫)

1741年,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个女儿伊丽莎白登基,1752年,伊丽莎白 彼得罗夫娜觉得凯瑟琳宫太过陈旧,下令推倒原来建筑,由16岁就随雕塑家父亲从意大利移居圣彼得堡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建造,因设计斯莫尔尼修道院、冬宫等建筑而声名远扬的拉斯特雷利设计出了长达300米,有着绚丽的外表、造型丰富的雕塑、凹凸有致的整体结构和金碧辉煌穹顶的巨大建筑物,新建起了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彼得霍夫宫。

新建的宫殿有着靓丽的外表,蓝、白、黄三色构成的外墙在夏天的绿色或者冬日的白色世界中都有着鲜明的视觉效果,高大的宫殿在很远的地方就成了最吸引眼球的存在,据说这三种颜色中蓝色代表着伊丽莎白一世的眼睛,白色代表她的皮肤,黄色代表着她金黄色的头发,更巧妙的是,设计师把宫殿和教堂合二为一,在宫殿中部加盖了五座洋葱头一样的金色圆顶,大楼旁还为后宫人员加盖了豪华的行政办公厢房,可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夏宫下花园中的一座小桥)

1762年,作为彼得三世妻子的叶卡捷琳娜 阿列克谢耶夫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和自己长期不睦的丈夫彼得三世,自立为俄罗斯诺曼诺夫王朝的第十二位沙皇,她更加喜欢芬兰湾畔的皇宫,为此,她对宫殿再次进行整修,把普鲁士国王菲特一世倾举国之力耗时十年才打造的十六平方米的琥珀珠宝小天地,在四年之内用掉450余公斤琥珀,扩建成了55平方米的琥珀宫,宫中琥珀的颜色几乎涵盖了从金红色到柠檬黄的黄色系中的一切色彩,超过了人类视觉分辨能力所能辨识的黄色品类。俄罗斯朋友说,整个夏宫外立面墙壁全部为男性雕塑,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美,而宫殿内部的这间琥珀宫却是极尽女性的阴柔之美,出于对珍宝的保护,琥珀厅里的警戒线离开墙壁很远,最近距离的琥珀大约也都在1.5米开外,加之厅内不许拍照,不许多作停留,只能是眼花缭乱的一扫而过,但那种被比黄金都要珍贵的珠宝包围的感觉着实让人如坠云雾之中。

(叶卡捷琳娜宫中的豪华宴会厅)

叶卡捷琳娜统治俄罗斯长达34年,她曾经说过:“给我两百年,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是她下令“购买”的世界各国文物古迹之多就足以令欧洲各国汗颜,而给这些文物所属国造成的伤害更是无出其右,只是彼得宫中摆放的各种瓷器就多到难以计数,还有那间担心影响中国游客情绪而不对中国人开放的中国厅,通过俄罗斯“探险家”盗取的中国珍宝多到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了。

叶卡捷琳娜对彼得宫的修造属于该宫第三次改造,除了把她娇奢的气息弥漫到整个园林的角落之外,还使彼得宫更显娇媚和柔美。除了改造琥珀宫,她首先把更多的黄金使用到宫殿内部,从门、窗、灯具、餐具、家具、廊柱到油画画框,几乎所有雕刻突出部分都用黄金包裹,有人说:穷人永远都无法想象富人的生活,也无法理解富人的思想,看着彼得宫中用黄金塑造的艺术,我们只能说俗人再多的穿金戴银都能让人一眼识破土豪的俗气。其次是她给外墙廊柱增加了低头扛起屋檐的大力神海格力斯雕塑,在尊贵的女皇面前,就是肩负重任的神仙也要低眉顺目,女权至上在那个年代可就不只是说说而已了。

(彼得霍夫宫下花园冬日暖阳中的老人与鸽子)

二战期间,圣彼得堡成了纳粹德国首选的攻占目标,他们不光劫取了彼得宫的珍宝,还把琥珀宫中洗劫一空,希特勒在他的“阿斯托里亚酒店计划”失败后,原本打算在彼得霍夫宫举办新年庆典,愤怒的斯大林命令苏联空军炸毁了这座宫殿,在叶卡捷琳娜一世的房间里我还看到战后拍摄的宫殿的残垣断壁,其残像真不忍直视。战后,苏联按照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设计图开始重建叶卡捷琳娜宫,耗时25年,直到2003年圣彼得堡300周年纪念时才告完工。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夏宫附近的兰心花园里还有一尊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雕像,诗人身穿校服,一手撑头斜靠在长凳上,目光向着他曾就读的学校,像是在休息,又像是在思考。1899年,在普希金诞辰100周年时,俄罗斯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为诗人树立了雕像。彼得一世在建好宫殿后就把宫殿周围的土地都划作了花园,并命名为“皇村”,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出生在了莫斯科的贵族家庭,12岁时他考入了圣彼得堡的皇村学校,从1814年他在《欧洲通报》上发表《致诗友》开始,到1836年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他成了俄罗斯诗人、作家,成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因决斗负伤过重,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在沙皇村就读时度过六年中学生涯,皇村又被改名为“普希金村”。

(夏宫外墙上低眉顺目的大力神)

被冰雪覆盖的波罗的海除了一望无际的白雪,没有夏日里繁忙的来往巨轮,就是鸟儿也因为严寒而飞得无影无踪,广袤的大地在静谧中慢慢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的时日,冰雪之下是已在觉醒的万物,望着辉煌宫殿前广场上的一对翩翩起舞的金人,他们才是这冬日里不畏严寒的诗与画,芬兰湾的彼得霍夫宫城,真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花园。

甲辰年四月五日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