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十四彼得保罗要塞
江南秦人
素有“北方威尼斯”美誉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是全球最靠近北极圈人口逾百万的城市,它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虽然建城史只有三百多年,但却是全球风景秀丽和最具魅力的滨海城市,也是俄罗斯海军总部和俄北方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到俄罗斯旅游,只有来过圣彼得堡,才算真正来过俄罗斯。
十七世纪前,俄罗斯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奴制国家,首都是莫斯科,当时的欧洲列强是奥斯曼土耳其、英国、法国、荷兰、瑞典等国,1696年俄国诺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彼得一世继位,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从1697年至1698年,他隐姓埋名在大西洋沿岸各国考察达两年之久,决计为俄国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给他启发最大的是各列强几乎清一色都拥有世界级港口城市,强大的海军和海洋贸易才是各列强依赖的根本。俄罗斯东面虽有太平洋却离欧洲太远,南面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黑海,西边是中、东欧各国,只有北边可通过涅瓦河进入波罗的海,但涅瓦河入海口以及波罗的海在瑞典王国的控制之下。从1700年开始,彼得一世发动了与瑞典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1702年10月,俄军攻占施吕瑟尔堡要塞,打开了进入波罗的海的大门,1703年4月俄军又攻占了奥赫塔河与涅瓦河交汇处的尼耶尚茨要塞,彻底占领了涅瓦河入海口。军事争夺成功,在涅瓦河口的扎西娅岛建成一座要塞才能真正实现占领的目的。
(停泊在圣彼得堡涅瓦河中的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涅瓦河入海口被扎西娅岛分成了大涅瓦河、小涅瓦河和涅瓦支河,扎西娅岛又被称作“快乐岛”,该岛长700多米,宽200余米,岛上非常适合修建堡垒,但涅瓦河入海口周围属于沼泽地带,小岛无法承受巨大的建筑,彼得大地便参照荷兰鹿特丹港和阿姆斯特丹城的修造经验,围绕快乐岛一周打下无数根木桩,并下令凡进入涅瓦河水道的船只必须随船运回石头,规定了不同体量船只携带石块的数量和重量。
1703年5月16日扎西娅岛堡垒工程开始施工,适逢耶稣基督十二门徒中地位最显赫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纪念日,彼得一世便给工程取名“彼得保罗要塞”,岛上的木制教堂也称作“彼得保罗大教堂”。
(彼得保罗要塞里的圣彼得保罗大教堂)
据说当初选定在扎西娅岛上修建堡垒,彼得一世登岛后第一眼看到的竟是一群野兔,这个岛又被称作“兔子岛”,在今天上岛的码头边、大桥旁,还有水中的木桩上都能看到各种式样兔子的造型,特别是有五六只兔子正在努力的救起一只掉下河的兔子,让人不尽想起儿歌“小兔子拔萝卜”的场景,十分可爱。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于圣彼得堡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城市的发源地,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要塞中大教堂顶端的尖塔从市区的任何一个方向都能清楚的被看到,成千上万被强迫来此参加劳动的瑞典战俘、奴隶、苦役犯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兔子岛上的彼得保罗要塞)
彼得保罗要塞总体成六边形,六边形的六个角上又分别向外延伸,建成五边形的小城堡“棱堡”,从1703年开始直到1787年,整个要塞才完工,每一座棱堡都以主持建造的大臣命名,还把主持者的名字刻上石碑,镶嵌在棱堡的墙上,如纳富什金棱堡,佐托夫棱堡、特鲁别茨克夫棱堡等,这些棱堡就是要塞突出的防御堡垒,每个棱堡中都摆放着几十门大炮,在棱堡与棱堡连接的城墙上也有一些炮口,棱堡之间还建有内外两层城墙,城墙之间的通道可以屯兵,也可相互支援。要塞中藏有300多门大炮,从18世纪起,最大棱堡纳富什金中的大炮会在每天正午时发射空爆弹,用以报时,现在依然如此,到要塞旅游的人在12点前都会被提醒一下,否则,巨大的炮声着实能把人吓一大跳。
(彼得保罗要塞中最大的纳富士金棱堡)
要塞的六边城墙上各有一座城门,城门有大有小,每个城门外不是连接着一座大桥,就是紧邻一处码头,今天人们多从最古老的圣彼得门进出,这座城门的最上方是一组浮雕,有人说浮雕讲述的是圣彼得战胜异教徒的故事,圣彼得的形象就是按照彼得一世的相貌雕刻的。俄罗斯的朋友讲那是表现俄国战胜瑞典王国的石雕画,画面上部是一个人形魔鬼被倒着从天上扔到地下,周围是欢呼的俄国老百姓,人形魔鬼就是俄国的敌人瑞典国王。
浮雕画的下面是一顶王冠和头戴王冠的双头鹰,双头鹰胸前是一个小盾牌,盾牌上有一名骑着一匹白马的勇士,他就是1480年打败蒙古人,使俄罗斯获得独立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圣彼得门首的双头鹰)
双头鹰原本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横跨欧亚两大陆,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双头鹰寓意一头向着西方,一头向着东方。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君士坦丁的一个弟弟带着儿子和女儿逃到罗马,罗马的政治家们想借助于俄罗斯的力量抗衡土耳其人,就把这位君士坦丁的侄女,索菲亚郡主嫁给了伊凡三世,双头鹰也随着索菲亚来到俄罗斯,在伊凡三世统一俄罗斯各部族之后,1480年双头鹰出现在俄国玉玺上,188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确立头戴金色皇冠的双头鹰为俄国国徽。在今天的俄罗斯,白桦树、苍鹰、沙皇依然是最神圣的三位一体。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的标识成了红色五角星和镰刀斧头,1993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颁布法令,确定双头鹰为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其中两只鹰头代表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三顶皇冠象征俄罗斯联邦是统一国家,鹰爪上的权杖和金球代表国家统一神圣不可侵犯。
大门两侧的壁龛里分别是一男一女两个大理石雕像,左边的男性是俄国人尊敬的彼得一世,右边的女性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他们把俄罗斯推上了不同的高度,是俄罗斯智慧和英明的象征。
走进彼得保罗要塞,早晨的一场大雪过后,要塞中除了我们几位便再无他人,寂静的城堡笼罩在阴沉的乌云下,更让人感到寒冷异常。穿过一个小广场,我们来在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前,这个教堂与要塞同时开工建设,最初是木质结构的房屋,1712年,彼得大帝力排众议把首都从莫斯科迁移至圣彼得堡,这座教堂也因此改建为石砌建筑,这座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外表肃穆庄重,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内壁除有40余幅精雕细刻的木刻雕像外,还有巨大的水晶吊灯,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教堂一样,圣彼得保罗教堂也是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等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与中国的古代帝王死后葬于陵丘或大山不同,俄罗斯的历代帝王死后都被放进石棺中,石棺就摆放在教堂内,祷告的人们就在一堆石棺中间穿行,还围着石棺一边转圈一边抚摸,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十月革命胜利后,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软禁在波罗的海边的夏宫中,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妻子、皇子亚历山大、以及仆从在叶卡捷琳娜堡被集体处决,有人说是列宁下达了命令,但查无实据,经过几十年的详细调查,证明是当地的布尔什维克擅做决定,只是事后列宁并未追究此事,苏联解体后,末代沙皇极其全家的遗骸都被移葬到圣彼得保罗大教堂旁边的小教堂中,和沙皇的母亲丹麦公主玛利亚费奥多萝芙娜葬在了一起。上世纪末,伦敦还曾有一位女子称自己是逃脱了枪杀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女儿,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彼得一世和他昔日建设彼得保罗要塞时的皇宫)
圣彼得保罗教堂的钟楼高122米,钟楼顶端有一个高3.2米,双翼展开3.8米的天使塑像,天使头上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在蓝天白云的天空中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云端。1860年前后,莫斯科圣母像移到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那里成了圣彼得堡东正教的主教座堂,兔子岛上的教堂改成了圣以撒大教堂,十月革命后大教堂改成了博物馆,2000年后又恢复了宗教仪式。
大教堂旁边有一座房屋,四根白色大理石石柱和黄、白相间的墙壁,雪白的屋顶,屋顶上有一位手持船桨的女性大理石雕像,这里珍藏着彼得一世少年时代曾驾驶着完成了沿亚乌扎河和佩列亚斯拉夫湖航行的小船。
在要塞中我还找到了一处与我过去的工作相关的建筑——圣彼得堡造币厂,这个造币厂是苏联早期使用过的,厂里的造币机依然完好,可以使用,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准备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最大面值拾元、伍元、叁元,替换解放初期发行的第一套大面值人民币,鉴于国内造币印刷水平和防伪需要,所有新版钞票都是在圣彼得堡造币厂印制封箱运回国内,今天就是在钱币市场也很难再见到原版纸币,作为钱币工作者,我们也只能是通过图片过个眼瘾。
(1953年在圣彼得堡印制,1955年7月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这三张俗称“苏三币”)
走出造币厂,转过一个弯,雪堆后面黄白相间的一座房屋是彼得一世的故居,彼得一世就坐在宫殿前的一个椅子上,这尊看起来有点滑稽的雕像是俄裔美国雕刻家舍米亚金的作品,铜像身材魁梧,但脑袋却很小,俄国朋友解释说:头小胸大,目光如炬,说明彼得大帝胸怀世界,高大威武的身躯是征服亚欧大陆的象征,还说摸了彼得大帝的左手和膝盖会得到健康,摸着右手和右膝盖会得到财富,看着那奇怪的样子,再看看周围堆积如山的冰雪,我还是打消了摸他一下的冲动。
彼得一世修建要塞的目的是为着防范瑞典王国的进犯,但随着俄罗斯的不断强盛,瑞典王国很快就退出了欧洲列强的行列,而其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列强也无心到波罗的海来入侵俄国,这建成的要塞没有了用武之地,从1717年开始,要塞的特鲁别茨科夫棱堡被改造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国家监狱,城墙里原本屯兵的房子也成了罪犯的囚牢。
(彼得大帝在教训自己胆大妄为的皇子阿列克谢)
所有罪犯都会乘船被运送到涅瓦门外的码头,登岸后通过“涅瓦门”进入要塞,第一位入住的囚犯是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列克谢,这位酗酒成性的王子是彼得改革的坚决反对者,尽管他的父亲以剥夺继承权相威胁,但他置若罔闻,还宣布放弃皇位继承权并叛逃维也纳,1718年,沙皇坚决把他引渡回俄罗斯,并判处阿列克谢死刑,他成了第一个死于要塞的政治犯。俄国历史上与沙皇的奴隶制度坚决斗争的三代革命者,被列宁称为“贵族革命家”的十二月党人、民粹派革命者、布尔什维克革命者都曾被囚禁在这座监狱之中。
(被苏维埃处决的尼古拉二世一家)
1856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反对沙皇的农奴制改革遭到逮捕,他为反对狱中的非人待遇开展绝食斗争,他成了俄国历史上政治犯绝食斗争的第一人,俄罗斯枢密院以他撰写号召农奴起义的文章判其在矿山服苦役14年并终生流放西伯利亚,车尔尼雪夫斯基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不朽巨著。
1905年1月初,高尔基获知沙皇政府准备镇压到冬宫向尼古拉二世请愿的工人,他四处奔走,希望政府取消命令,挽救请愿工人,但1月9日的流血事件刺痛了高尔基的心,他起草了《告全体俄国公民和欧洲各国舆论界书》,两天后,高尔基也被送进了彼得保罗要塞的39号牢房,迫于外界压力,沙皇在收到一万卢布保释金后释放了高尔基。亲眼目睹了镇压暴行和革命运动的高尔基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以此与列宁结识的高尔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成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在要塞中兜兜转转,旧时期的军工厂里陈列着俄罗斯的火箭发射车和很多武器,还有苏联时期的航天英雄加加林乘坐过的人类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回收舱实物,这些冷战时期的武器弹药就摆放在冰天雪地中,刚从冷战中解脱出来的俄罗斯如今又跌入了热战的泥潭,好在圣彼得堡还没有枪炮滋扰,我们还能在平和的氛围中体味些不平和年代的滋味。
甲辰年八月于沪涌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