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克里姆林宫

文摘   2024-06-30 19:23   上海  

俄罗斯旅行之克里姆林宫

江南秦人

没有来莫斯科之前,只知道这里是高寒地区,并不知道这里的具体情况。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这里的气候非常好,半夜时分星光灿烂,到了清晨却乌云密布,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在鹅毛大雪中到达克里姆林宫,只有不到两个小时天又放晴了,天空中的乌云很快散开,洁白的云彩飘在湛蓝的天空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油画,蓝天白云下是红色的宫墙,绿色的、金色的屋顶上无一例外是厚厚的积雪,和天上的云彩连成了一片,雪后的莫斯科更加清新可人。

对于这个完全不了解的城市,我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应该是高寒地区雨水不多,严寒、干燥,但到了才发现,莫斯科的天空中只要有几片云彩,雪花就会落下来,从街道旁那堆积如山的雪堆,就可以知道这里的雨水是非常充足的。大雪漫天飞舞,我们坐在车子里,大街两旁的人们行走自如,没有看到有人撑着伞或带着其他雨具,因为天气冷,雪落下来不会化掉,大街上被洒了工业盐或除雪剂,落多大的雪就都不会影响交通。莫斯科市内有几条河,河中可以行船,河上桥梁都高出地面很多,为了及时除雪,他们干脆在桥面的沥青下铺设了电热丝,每座桥上都不可能积雪。看得出,在严酷的环境面前,俄国人为了提升生活质量,他们已经做足了文章。

离开酒店,我们一行前往克里姆林宫参观,我们从大雪中下车到排队进入克里姆林宫大门,前后大约就一刻钟左右,期间经历了大雪到艳阳的转换,这使得我们此行充满了神奇,更加感到莫斯科是一个神奇的城市,俄罗斯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俄罗斯历史久远,但朝代不多,克里姆林宫是建于留里克王朝的皇宫,留里克时代在俄罗斯持续了七百多年,最著名的就是留里克伊凡四世,这个时代是俄罗斯中游牧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个过程最大的变化就是俄国人选择了东正教,在俄罗斯大地上竖起了众多的有着洋葱头一样穹顶的教堂,之后是彼得大帝时代,他把俄罗斯的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波罗的海边上的圣彼得堡,他的伟大贡献就是把俄国的版图向西扩展到波罗的海,打败了东欧的许多小国,赶走了控制俄国达240年的蒙古人,他打败了占领莫斯科的拿破仑,到二十世纪初,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又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到莫斯科,今天的克里姆林宫实际上主要是留里克时代和苏俄时期的建筑。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和武器展览馆)

克里姆林宫大致上是一个三角形,南面是临莫斯科河的宫墙,西面墙围的北段和东边的宫墙都有一定的斜度,合围而成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在蒙古语中是堡垒的意思,在俄语中是指“内城”,“克里姆林宫”就是莫斯科的城中之城。克里姆林宫宫墙全长近2300米,全部由红色的砖块砌成,在宫墙的四周分布有20座各式塔楼,其中有五座比较大的塔楼,在苏联时期被安装了红色的五角星,在夜空中,这些用水晶制作的五角星通电之后,灿烂的光芒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有四处大门,每处大门上都有塔楼,我们进入的是位于宫墙西北部的一个大门,门外是一条大约50米左右的甬道。穿过大门走进宫墙,首先看到的是左手边的武器库,现在是武器展览馆,早上的鹅毛大雪在我们进入克里姆林宫的短短几分钟之内便云开雾散,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这个武器库的外墙为亮黄色,远远看上去,白雪、蓝天、白云、黄墙,色彩对比非常强烈,空气中干净的仿佛是刚刚清洗过一般,武器库外是成堆的各式古炮,还有几门炮带着铁轮,似乎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

在我们的右手边有一个用大理石和玻璃建成的巨大建筑物,这是建于1960年代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礼堂有一个半地下的剧场,可容纳6000人观看演出,每个座位上都配有先进的同声传译和投票系统。这里也是苏联时期召开全国人民或党员代表大会的地方,大礼堂的楼上是可容纳1900人的宴会厅,地下部分还有800多个房间供办公用,这里也对普通民众开放演出,当然,今天的俄罗斯也没有让他闲着,大型会议依然在此举行。看着这个现代化的建筑,在环视周围建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建筑,我并未感到它和周围的一切有什么不和谐之处,相反,这个高大的建筑倒是和其他建筑物能够融为一体,由此可见,俄国人在创造历史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尊重历史,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革命思想而砸烂祖先留下的灿烂文明,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特色。

(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楼)

往前走,是克里姆林宫里最大的广场,广场的一侧停放了一排黑色的带着蓝色顶灯的汽车。广场东面的另一处黄色建筑,就是俄罗斯总统佛拉基米洛维奇 普京的办公地,看到这么多汽车,总统一定是在里面办公的。在宫墙内负责引导和为我们解释的几位苏联老大妈,对于跳下路沿拍照的我立刻给予制止,因为跨过马路再往前就直接可以到总统办公楼。有人在严厉的命令,我也赶紧收住脚步,随行者中已无人再敢越雷池半步。我这才明白,这几位“和善”的胖大妈原来是来监视我们的。在总统办公楼的东面,是克里姆林宫的东墙,东墙外面就是红场,我依稀看到了红场最南端瓦西里大教堂顶上的洋葱头。在总统办公楼的西边,这里有一群顶上泛着金光的教堂,每一个教堂的外形都不相同,其中有一个非常高大的白色建筑,在教堂中仿佛鹤立鸡群,这就是伊凡大帝钟楼,此楼高80余米,楼内悬挂近30口大小不同的钟,可以想象这些钟敲响的时候,那一定是震耳欲聋的。这个白色的又细又高的钟楼立在宫中很是惹眼,登上钟楼楼顶,便能俯瞰莫斯科全城。在钟楼的左侧,有一个巨大的古炮,是宫中的炮王,此炮建于十六世纪,炮身重40吨,炮口直径近一米,炮前陈列着四枚炮弹,每个重为两吨,此炮从铸成那天起就未曾发射过一发炮弹,到今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摆设了,也不知道刻在炮身上的沙皇费德烈是喜还是悲。在钟楼的右侧,有一口放在高台上的大钟,这是宫中的钟王,这口钟重达200吨,铸造于十八世纪中叶,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重达46吨的北京觉生寺(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也只有它的四分之一。这口钟铸造非常精美,钟外侧有沙皇阿列克谢和王后安娜的雕像,我绕着大钟在拍照,转到南侧,发现钟上缺了一大块,看介绍才知道,这个钟铸成后敲第一下时便把自己震裂了,掉下来的这一块也足有11吨重,还有一种说法,钟裂是因为大火,可这克里姆林宫是从来不曾失过火的,只是在残酷的二战当中也获得了良好的保护。

整个二战时期,斯大林都不曾离开过克里姆林宫半步,他的白色办公大楼就位于钟楼旁边不远的四个教堂中间,这个白色的建筑有一部分是位于地下的,今天仍然是俄国领导人的办公地。对于德国而言,如果能够炸毁俄罗斯人心目中神圣的克里姆林宫,那么这个战争就等于打胜了一半,于是克里姆林宫变成了德军轰炸机飞行员首选的轰炸目标,巨大的宫殿和高耸的教堂、钟楼在天空中是极易被发现,原因就在于莫斯科市的绝大部分建筑的顶部都是灰色或红色,墙体都是白色或灰色,只有克里姆林宫的建筑顶部为绿色和金色。大克里姆林宫黄墙绿顶,四个教堂和一个钟楼都是白墙金顶,只要能够驾机冲破防空网络,找到克里姆林宫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当然,俄国人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让德国人得逞,在最高统帅部决策以后,以贝利亚为首的一批人开始搞起了乾坤大挪移,他们用最简易的方法就让克里姆林宫从莫斯科的地面上“消失”了。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教堂和大钟)

整个二战期间,德军对莫斯科的数次轰炸都没有对克里姆林宫造成太多的损伤,轰炸机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盲目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还穿透了房顶,但炸弹却奇迹般的没有爆炸,俄国人用油漆涂抹了金色教堂顶上的尖塔,在宫中的广场上撒上沙子伪装成公路。把宫中的每个建筑物都用麻袋等物件遮盖成和城里的其他建筑一样的颜色,再加上密布在城中的防空炮火,在德军还没找到投弹目标的时就有15%的飞机被击落,炮火中真要认真分辨地面建筑还真是一件难事。

我站在克里姆林宫伊凡大帝钟楼的高台阶上,在我旁边的宫墙外就是静静的莫斯科河。这一段河面已经部分解冻了,河面上有几只水鸟在游动着。在河的两边是宽阔的马路,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阳光下,大克里姆林宫房顶上的雪开始消融,雪水从排水管中落下,一整排的水管发出不同的声响,仿佛是一支庞大的打击乐队在演奏,同行者都跟着导游到几个教堂中去参观了。我一个人独自站在这高台上,听着乒乒乓乓的声响,欣赏着灿烂阳光下的莫斯科,有一群俄国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到这里参观,他们对老师讲解的东西似乎无太多的兴趣,倒是几个人在不停的嬉闹。看到我举起相机,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做着怪动作,冲着我伸舌头扮鬼脸。看着他们无忧无虑的样子,我真为他们幸福的少年时代感到高兴。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门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天空中没有了一丝云彩,路上的雪已全然消融,只有克里姆林宫北面的亚历山大公园中还是白雪皑皑。

走在马路上,我突然在想,早上那么大一场雪,难道真的和没有下雪一样吗?马路上没有落雪的痕迹,公园里的白雪也分不清楚是先前的积雪还是早上新落的雪。落雪已经成了莫斯科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情,而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理也让人们根本就不必在意是否落雪。相对于我们,一场大雪就可能城市陷入混乱,更甚者是半个国家都要如同面临一场灾难一般,看来我们要做的细节还有太多太多。

更多俄罗斯旅行见闻,请听下回分解。

甲辰年六月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