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的船帮会馆

文摘   2024-10-10 13:15   上海  

大山中的船帮会馆

江南秦人

出西安,走蓝田,过秦岭就进入商洛地界,商洛地处秦岭山中,可谓“九山半水半分田”,距商洛一百里是丹凤县。丹凤又名凤凰,传说丹凤是头部和翅膀羽毛为红色的神鸟。丹凤县以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战国时,丹凤县为秦国商邑,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卫鞅以俘获魏公子卬,迫使魏惠王割河西地予秦获封商地,在今丹凤县城西十五里筑商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商邑为商县。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改商县为商洛县,属商州。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设商州,州治、县治同驻龙驹寨。1949年建丹凤县,龙驹寨为县城所在地,县属商洛市。

龙驹寨古称龙龟寨,秦末山东豪杰分起,刘邦率兵自武关道伐秦,因其坐骑在此寨产驹而得名.又传西楚霸王项羽坐骑“神骥乌骓”就出自此寨,故名龙驹寨。龙驹寨从春秋战国时起就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冲,也是秦国驻军的要地,其东南九十里为武关,因此,龙驹寨自古就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三秦要津”和“陕南屏障”之称。

(丹江岸边丹凤县城龙驹寨的船帮会馆)

进入丹凤县城龙驹寨,城垣依山而建,丹江穿城而过,从江边逐级向山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县城中最雄伟而极具历史价值的当属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的船帮会馆。

丹江因曾产丹鱼而得名,尧时为丹水,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是东南各诸侯国向长安朝廷纳贡的“贡道”,是立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所依赖的一条重要补给线,龙驹寨是丹江水道最上游的水陆大码头,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的要地。在陇海铁路没有通车之前,东路货物从长江入汉江再入丹江,自南往北溯江而来运往都城长安的货物于此改换陆路运输,运往湖广的山货也在此汇聚,走水路沿丹江顺流而入汉江、长江。北上的货物由此驮运至长安、兰州,或经洛南转运至潼关、太原。南下的货物也由车马驮运改作假舟楫而行,龙驹寨就成了秦岭大山中著名的货物集散地和水陆换载的大码头,更成了大山中现代与文明的显要标志。

商贾云集,帮会林立,马帮、盐帮、青瓷帮等在龙驹寨建造了十几处会馆,而声势浩大的船帮却无处藏身,于是,船工、水手便从承运货物运费中以每件抽取三个铜板积累资金,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船帮会馆,会馆成了船帮帮员食宿、聚会、娱乐的主要场所。

(船帮会馆外影壁墙上的砖雕贴瓷泥塑壁画)

明清时期,因明末农民起义军战火给陕南、四川等地造成人口锐减,清初有大规模人口迁徙运动,俗称“湖广填四川”,陕西商洛、安康等地也有大批移民迁入,他们亦给当地带来了诸多湖广的风俗习惯。宋明时期,湖广人多信奉南宋洞庭湖义军首领杨幺为“水神”,杨幺在义军中排行第四,俗称“杨四”,为避官府忌讳又称“杨泗”,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水神杨泗也随着大批移民来到了丹江畔的龙驹寨,成了丹凤船帮会馆中的守护神,水神能除蛟龙,定风浪,平水患,保佑丹江风平浪静,船行安全,船帮会馆又被称作“平浪宫”、“明王宫”、“花庙”。

丹凤船帮会馆位于县城西南隅,在丹江水岸的台地上,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面江而立,从江岸码头北上三十丈,在三层台阶上是高达四丈(大约12米)的影壁墙,墙上部有砖雕花框镶嵌“明王宫”竖匾,匾两侧各有一幅磨砖作框的贴瓷画屏,东侧为贴瓷泥塑“大禹治水”,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疏导洪流,铸九鼎而列天下九州,是有华夏。西侧为贴瓷泥塑“造父封赵”,传周穆王昆仑会王母乐而忘返,东土徐偃王起兵叛乱,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助穆王灭贼平乱,得封赵城,为赵姓始祖。

(船帮会馆中的花戏楼“秦镜楼”)

影壁墙下部是会馆山门,门框条石上雕刻“八仙拜寿”、“五福临门”、“猫戏彩蝶”、“清莲白鹭”和“安澜普渡”石制横匾一通,寄托着船帮帮员对自己保护神的信任和寄托。青石门框上有楷书刻石联:“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元夷为五帝之一的舜帝。《尚书 虞书 舜典》载:“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能安远抚近,亲厚有德,诚信良善的人,天下都会顺从。《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平水土、掌田庶,种稻谷、驯鸟兽”功业“德昭千古”,“排尧忧、当己任、躬禹行、辟启贤”德凤“福庇九江”。

会馆山门两侧各有一个石狮子,石狮身后墙壁上是两幅画,虽然色彩已然暗淡,但还是能看出来“左青龙”、“右白虎”的模样,下山猛虎之上为楷书石匾“高山流水”,蛟龙飞天之上是楷书石匾“清风明月”。距龙驹寨十里有伯牙山,为俞伯牙鼓琴处,钟子期路过而听其音,当其时,飞鸟栖树,鱼沉潭底,行者附歌,负者休木,山风过而有金石之声,流泉奔腾似有丝竹之韵,古琴一曲,千古知音。苏东坡《前赤壁赋》歌曰:“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山门外影壁墙还有砖刻“四皓出山”,亦有“丹凤朝阳”。墙顶上是一间主楼、两间次楼和两间夹楼,飞檐翘角,精雕细琢,整个墙面的砖雕工艺丝毫不逊于江南的任何一处园林。

(船帮会馆“秦镜楼”上的“和声鸣盛”匾额)

步入会馆大门,穿过一段十米有余的过道就进入了庭院,宽敞的院内大树参天,正对山门的是明王殿,庭院两侧各有一排厢房,站在院中回望,和影壁墙连在一起的是一座高大的戏楼,戏楼坐南面北,上悬蓝底墨字竖匾“秦镜楼”。

“秦镜”典出汉刘歆所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记言:“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唐太宗李世民有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唐李白《商山四皓》诗曰:“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秦始皇丢掉了金镜,没能看出藏在皮袍中的李斯和赵高乃妖孽之人,汉高祖翻箱倒柜也没得到“秦镜”,更没有看见藏在自己身上和身旁的魑魅魍魉,给后世留下重重迷雾。把“秦镜”作戏台名,旨在以史为鉴,以人作镜,看别人的故事,作自家的盘算,弃恶扬善。

(船帮会馆中的庭院和参天古树)

戏剧是把高深的哲理演化成简洁的故事并披上了华彩的外衣,在悦耳的响声中对看戏者作高台教化,“戏者戏也,戏尽世态;曲者曲也,曲尽人情。”“九言劝醒迷途士,一语惊醒梦中人。”秦镜高悬,意在看别人的同时更要照见自身。戏楼檐下悬斗大素底蓝字楷书体横匾“和声鸣盛”,门柱悬墨底金字楷书体联:

“寻丹江一水,波涌江汉,浪拍集岸,驼驮帮挑,千帆万火,古往今来,会馆是史,史为之鉴;

看商山白雪,嶝嵎嵬峨,四皓浆杅,葡萄香紫,千墅万塅,秦楚辗去,圈林作卷,卷亦人志。

船帮会馆戏楼高四丈有余(约13米),楼面阔五间,台口两柱间宽两丈(约7米),戏台进深三间四丈(约13米),台高六尺(约2米),两侧设有“妆楼”,是演出时的文武场面吹拉弹奏之地。戏台两侧峙墙呈八字形与会馆外墙相连接,墙顶波浪起伏,犹如两条巨龙腾云驾雾,昂首凌空。整座戏台为典型的两层三面观,前楼后阁,乌瓦白墙,歇山高耸,九脊十兽,八角大翘,飞檐展翅。砖雕泥塑,巧夺天工,彩绘木刻,龙腾鸢飞。脊顶覆彩陶葫芦宝顶,檐下垒七彩如意斗拱,立柱横梁,牛腿雀替,还有用南山核桃木巨梁四层镂空雕琢的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神仙故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船帮会馆中的明王殿)

戏台正上方藻井倒扣金钟,自上而下八级错落有致,两仪四象双鱼阴阳相继。每当锣鼓声响,金石丝竹在井壁回荡,又在峙墙加持下喷薄而出,余音绕梁,声振屋瓦。

戏台本就是跳古讲今,前传后教,消愚化贤的场所,是启迪愚钝,文化交流的窗口,还是才艺展示、休闲娱乐的平台,戏台上流动的是唱念做打,铜琶铁板,凝固的是书法绘画,彩塑瓷镶。石刻砖雕,木刻泥塑,神话故事、文学典故、民间传说、戏剧人物都成了立柱横梁,斗拱柱石,门当户对上的精彩内容。

会馆戏楼的梁柱门窗,砖瓦木石无处不雕,无处无彩,或山水人物,或车马仪仗,或亭台楼阁,或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神仙眷侣,把个戏楼装扮成了一部春秋大观,只消抬头,传统文化便已尽收眼底。

有宣讲孝悌忠信的图画夏禹治水,大禹耕田。文王访贤三界里尚助周灭纣,赤壁怀古群英会蒋干盗书毁曹。苏武牧羊北海一十九载,昭君出塞匈奴五胡归一。张骞凿空通西域,文姬归汉作胡笳。汾阳王寿诞笏满床郭子仪寿打金枝。

有告诫学子发奋图强的囊萤映雪,牛角挂书李密读汉,朱买臣背柴负薪,天命之年拜太守。

有抒发农家情怀的农夫挥锄,樵子负薪,行旅赶车。紫絮茅花飞入门,浅溪幽响出篱根,溪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

有游历大好河山的赤壁夜游,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循规蹈矩,国泰民安。

有借古喻今、刺恶扬善的临潼斗宝伍子胥举鼎威震秦穆公,秦琼救驾冀国公金锏荡平临潼山。煮酒论英雄曹公初探刘使君,三英战吕布群雄搏击虎牢关。空城妙计诸葛巧戏司马懿,辕门射戟吕布搭救刘皇叔。回纥战鄠邑,安史兵败香积寺,肃宗再造唐室。韦杲念玉箫,两世姻缘终成真,唐军班师回朝。

整座戏楼,上至斗拱脊梁,下至柱础石阶,到处都是吉祥图案,丹凤朝阳,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面进财,五福临门,鹿蝠同春,七巧红梅,八仙过海,九龙盘绕,松鹤长春,鸳鸯双栖,喜上梅梢,牡丹富贵,猫戏彩蝶,无一不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莲花葡萄,鲤鱼仙鹤,苍松翠柏,全都寄托着船帮舟子对幸福岁月的期望。

(船帮会馆花戏楼的飞檐翘角)

这座被丹凤人称为“花庙”的会馆建筑,在极具北方雄浑巍峨的框架下却有着江南柔美的纤秀和细腻,安徽亳州城外涡河边的花戏楼被称为“南戏楼”,商洛山中丹江岸边龙驹寨的平浪宫被称作“北戏楼”,他们共同成为我国古戏楼建筑的代表之作。

正是:丹江岸边秦镜楼,明镜高悬鉴古今;高台教化启愚钝,和声鸣盛传美名。

甲辰年十月三日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