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十莫斯科地铁

文摘   2024-07-16 12:11   上海  

俄罗斯旅行之十莫斯科地铁

江南秦人

俄罗斯旅行之十莫斯科地铁

江南秦人

时代进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日常出行,四十年前在乡下,我们还多以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会有一辆自行车。如果是远途,那就只能是搭乘一天里很少的几班公共汽车。即使是城市交通,也主要以挤公交和骑自行车为主,之所以要挤,实在是因为人多车少,又赶在一个相同的时间段外出,挤公交就成了每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标志性存在。没想到只是经过了短短的四十年时间,我们的交通也如西方国家一样,而且是更快速地跨入了汽车时代,原本满大街的自行车被各色汽车所取代,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也在地铁和私家车的分流下没有了往日的景象。乡里人出门开始讲究开车前往,城里人出行更是首选地铁,图的是方便、快捷和冬暖夏凉。

除了北京的几条地铁线路之外,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也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产物,在今天人们眼中,修造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地铁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英国伦敦地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纽约地铁是陈旧的代表,中国地铁是现代的成就,莫斯科地铁是艺术的殿堂。

每一个来到莫斯科的人,无论他的行程长短,都一定会抽点时间,深入到莫斯科的百米地下,感受一次这个地下艺术世界的魅力和辉煌。

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地铁系统,这套系统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处在欧洲各政治利益集团争夺的焦点,斯大林深切感受到战争的威胁,特别是德国希特勒政府的崛起,英、法、德之间剑拔弩张,出于军事方面的考量,以斯大林为首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决定修建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需求,既要能快速疏散莫斯科城中心的人口,还要能为城中400万居民提供一个战时庇护所。

(莫斯科地铁站里的巨幅彩绘)

1935年5月15日,莫斯科地铁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按运营里程排名为全球第7大地铁系统,地铁线路以市中心为原点,十一条线路向周围辐射状散开。有趣的是,当年有人提出要修建一条环形线路把其他各条相互独立的线路串联起来,但环形线路如何规划,莫斯科复杂的地形让设计者左右为难,正在各位专家众说纷纭之际,斯大林把他的茶杯反过来倒扣在了设计地图上,对各位专家说,就沿着茶杯的边沿规划线路吧!这就是莫斯科地铁5号线在交通图上看着是一个正圆,还被戏称为“斯大林茶杯”的来由。今天的莫斯科地铁有190多座车站,12条线路,全长接近315公里,每天都有1600万莫斯科居民和游客依赖地铁出行,它也成了全球第四暨亚洲以外第一繁忙的地铁系统。

走进莫斯科地铁,给人的感受首先是地铁都在地下深处,莫斯科地铁的建造都是按照防空袭轰炸的标准建设,平均深入地下达80米到100米,有几个车站更是深达地下126米。有人说莫斯科地铁挖得那么深是为了防止原子弹轰炸,其实,那个年代原子弹还没有被生产出来,直到 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才联合发表了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的论文,如果说北京地铁是为了防止美帝或苏修的核弹袭击倒是可信的。莫斯科地铁给游客的第二个感觉是古老,毕竟是建于1935年的老古董了,但莫斯科地铁却秉承了苏联时期“高质量”的特性,除了保持与其他苏联工业制成品一样“傻大黑粗”的特点之外,结实坚固的地铁到现在依然运行良好!在感受莫斯科地铁便捷的同时,它的最大看点还在于每个地铁车站华丽精致的装潢设计。莫斯科地铁站的装饰除去不同材质和表现手法外,更多的是苏联时代的历史烙印。最突出的主题是苏维埃的导师列宁、社会主义建设场景、民族大团结和苏联英雄等为主的雕塑或绘画。从西伯利亚、高加索、乌克兰、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等地运来的大理石、汉白玉、玻璃、琉璃、马赛克等把每处车站都装点得像宫殿一般,每一个站都各具特色。据说莫斯科地铁诸多车站中已经有四十几个被列入俄罗斯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为著名的几处打卡车站又多集中分布在环形的5号线上,分别是共青团站、白俄罗斯站、基辅站、玛雅可夫斯基站、革命广场站和新村庄站,这就为我们这些旅客参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们从莫斯科大学所在的麻雀山站(也叫列宁山站)走进莫斯科地铁,一股强烈的艺术气息便扑面而来

(莫斯科地铁马雅可夫斯基车站的迷人穹顶)

莫斯科地铁实行的是统一的优惠票价,只消55卢布(折合人民币4.5元)便可乘车到达你想去的任何一个车站,只要通过检票口,即使在地铁中逗留一天的时间也没有任何问题,通过伸向地下一眼望不见头尾的自动扶梯,当我们到达地铁站台时,这里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有从身旁匆匆而过的俄罗斯帅哥美女,也有步履蹒跚的老年人,还有如我们一般好奇而东张西望的游客,除了隧道中不时传来的钢铁摩擦声和人们的脚步声,本就不善言辞表情严肃的俄罗斯人让地铁车站很少有嘈杂声。看着一列列呼啸而过的地铁列车和来来往往的行人,虽然他们大多并不会在意车站的富丽堂皇,但每个人脸上也没有焦躁的神态,一切都显得平和而从容,有时他们还会给我这个陌生人一个点头或微笑,让人心头一动。

冬天里的莫斯科地铁是俄罗斯人出门的首选,地铁里不乏时髦靓丽的俄罗斯美女,当然更多的还有身材臃肿的俄罗斯大妈。莫斯科地铁为人们提供免费的网络连接服务,但在地铁里却很少看到有低头看手机的人,更没有人拿着手机玩游戏或看视频,短途的乘客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闭目养神,有座位或路程较远的人或坐或靠,手捧书本在专心阅读,让人心生好感。经过近百年的运行,莫斯科地铁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生活的一个部分,也成了展现莫斯科人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窗口,它没有地面上街巷那样的狭小和遮蔽,总是在游客眼前一闪而过,莫斯科地铁毫无保留地把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既有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又有着一个庞大的群体,让我们既能看到莫斯科人的个性特点,又对他们的共性特征一览无余。

莫斯科地铁车站的命名也非常具有苏联时代的特点,比如“共青团站”,几条线路上都有这个站名,其中5号线的共青团站最是华丽。这个车站于1952年开始运营,因为它连接着莫斯科通往外地的三个火车站,是莫斯科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它还被戏称为莫斯科的"正门”。共青团站的设计师是工程师阿列克谢休谢夫,站台被设计成两列对称的延伸向远方的拱门,拱门上方是明亮的黄色穹顶,穹顶又被分割成许多个弧形区域,从每个弧形顶端的红色五角星中悬吊下一盏巨大的吊灯,吊灯的光线把穹顶和拱门照射出鲜明的层次感,在拱门大理石廊柱间配以石膏画框,画框中是俄罗斯民族著名将领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者风采的壁画,站台尽头的墙面上则是以列宁为中心的青年大聚会的巨幅绘画,表现了爱国的主题,激发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共产主义美好未来的向往。从顶部的黄色到两边的大理石廊柱,再到站台的花岗石地板,直观的华贵和夺目使这座车站成为了莫斯科地铁中斯大林时代最为辉煌的工程。

沿5号线继续前行就是新村庄站,这一站同样建于1952年,车站站台两边的拱墙内分别各镶有16块色彩斑斓的彩绘玻璃图案,与教堂中的彩绘玻璃十分相似,只是这些缤纷的彩色玻璃构成的图画不是宗教的内容,莫斯科人称这些为“石头花”、“地下童话”。站台尽头绘制着一幅名为“世界和平”的半圆形马赛克壁画,是圣像派画家科林仿圣母像所绘的图画,唯一的区别是绘画中的圣母变成了不同民族的俄罗斯美女,有人说这幅画象征着共产主义理

想世界里的新生活,这大约就是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心目中理想王国吧!

离开新村庄站,我们直接来到白俄罗斯站,这一站的整个风格是以白色为主,白色的穹顶不加任何雕饰,廊柱顶端的壁画镶嵌在白色的石膏画框中,图画也多是白俄罗斯人的劳动场景,最具特色的是车站内的壁灯,典雅华贵,漫步车站犹如徜徉于富丽堂皇的宫殿。

5号线转到2号线马雅科夫斯基站,这里是莫斯科地铁中另一个最负盛名的地铁站。整个车站就是各种拱门的集合,从地面到天花板,目力所及都是大小不同的椭圆,每个椭圆被不同角度的小射灯投射着,像极了一串串椭圆形的珍珠项链,头顶上巨大椭圆周围分布了很多射灯,照射着用马赛克贴成的具有苏联时代特征的图画。在柔美的灯光中,红旗、苏军战机、钢铁工厂和繁忙的农庄构成了诗人玛雅可夫斯基心中的“社会主义天空”,简单重复的拱门造型,典雅的配色,在恰到好处的灯光配饰下,玛雅可夫斯基车站犹如一个巨大的舞台,1938年,这个站台获得了纽约国际展览会设计金奖。

从玛雅可夫斯基站到革命广场站,出站就可以看见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与高耸的尖塔。在革命广场站换乘3号到基辅站,这也是我们特意要来看看的车站。基辅站里的各色装饰材料据说都来自乌克兰,为了表现乌克兰的特点,当年还在乌克兰进行过公开比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才有幸出现在这里。今天的基辅站,十八幅巨型马赛克壁画镶嵌在豪华的石膏画框之中,最吸引人的是站台石柱和墙壁上的石膏裱花、瓷砖浮雕,极具乌克兰特点的黄铜色配以富丽堂皇的吊灯,使车站犹如一座王宫。只是昔日的兄弟如今反目成仇,被西方不断拱火的战争还在继续,从基辅站匆匆而过的俄罗斯人心中只有五味杂陈了。

(莫斯科地铁胜利公园站地面上的凯旋门)

从基辅站乘一站就到达胜利公园站,这里已经是莫斯科市区的西南方向,从地下90米深处回到地面,眼前是一座用黑白两色大理石修建的凯旋门,这是为了纪念十八世纪那一场法俄战争,他们双方都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还都在各自的首都巴黎和莫斯科修建了一座凯旋门。距离凯旋门不远就胜利广场,100多米高的二战无名烈士纪念塔刺向空中,蔚蓝的天空下,一位骑士正跃马向着远方。

甲辰年4月17日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