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浅见付笔墨
江南秦人
两年前的七月,天气炎热,躲在家中整理往日的笔记和信件,在与儿子多年的往来书信中找寻出许多旅游记述,文章从最初的生涩到慢慢变得通顺,由开始时的平铺直叙到后来有了跌宕起伏,读来也饶有趣味。在家人鼓励下,把其中一部分文章整理出来,开立微信公众号“江南秦人”,尝试着把拙作推向公众,在漫长的七百八十天后,如今竟也有了三百余篇超过百万字的文章,其中还多有被读者推崇的短文,这就使我倍受鼓舞,不免继续努力,期望不辜负了各位的厚爱。
有机会身处名山大川,我总不免为雄浑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感念天工之神奇,感叹自然之法力无边无际。也有幸身处名胜古迹,我又不自觉地为前人的智慧和毅力所折服,骄傲先人们于千百年前造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即使旅程结束回到工作中,脑海中总是有无数个身影时隐时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就在嘴边呼之欲出,非要我点灯熬油,把他们都请了出来,安顿在笔墨间方得安然。于是,脑海中的故事也便自觉地排好了队伍,等待着和我一起在案头共舞,而我则像是一个忙着生蛋的小母鸡一般,每隔几日便要生下一枚新蛋,在还没有仔细地打量清楚时,这后面排队的那一枚“蛋”已经在催促我赶快动笔了。于是,两年多时间里,除了平淡的日常之外,我的主要工作成了无休止的写作,老家的热炕头、旅途的酒店饭馆、火车上的小方桌、飞机上的小餐板、沪上的书斋都成了我写作的天地,一个不小心竟积累下了一百多万字。
刘勰《文心雕龙》曰:“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人生时光有限,我们面对的世界却是无边无垠,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未知世界,追究世界的本原和真相似乎是难以完成的事情,这就无形中让人感到忧愁和焦虑,要是放下自我认知,置身于自然之中,顺乎自己的天性,平和的、客观地接触外部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却是简单而有序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复杂多变而难以琢磨。把这些简单的事情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跌宕的心绪用笔墨呈现出来,给自己回味,给别人分享,文以表述自己心境,文又为他人认可而结下情谊。
人若长期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之中,就会有一种“遂与外人间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觉得自己被时世所抛弃,加之生活乏善可陈,工作困顿迷茫,心里疲累,进而失却了人生目标。每到这时,便需要放下手中的一切,走出幽闭的小圈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放飞自我,远离尘嚣,走进自然,沉浸在绿色的林海里,徜徉在七彩的花草间,听鸟语嘤嘤,流水潺潺,看众鸟高飞,一飞冲天,让阳光照亮自己,把长长的影子投射在广袤的大地上。
这些年里,在工作之余去过很多地方,在走马观花之余也记录下了诸多人文典故,历史故事,好在我有一个好习惯,便是喜欢撰联赋诗,用极短的文字把自家的所思所想记录在案,还喜欢摄影,虽然设备一流,但技术一直徘徊于以量取胜的台阶,无缘惊鸿一瞬,倒也记录下了大量的实情实景,每每回看,总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端,把脑海里的横流铺陈在纸面上,成为一幅人人可观的山水画卷来。
(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善书瘦金体,今夏始习篆体,如今已有模有样了)
诗人泰戈尔说:“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一个热爱这个世界的人,就会被这个世界所热爱,世界在他的面前便是一览无余的真和善。“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你若热爱这个世界,世界在你面前就会变得小巧玲珑,像是一首歌,一个心仪的爱人,一个永恒的亲吻。爱这个世界就要义无反顾地走进她,就如同在“无垠的沙漠中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一样,逾山越谷,伴着自然优美的歌声,把无边的快乐消融在自己心中,又如同春蚕吐蕊一般,用不可言说的词调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于我而言,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研学,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都会被那里独有的文化、风俗、自然景观所吸引,好奇心驱使我不断地找寻当地的遗迹,向他们探寻景观背后更加丰富的人文故事。而把旅游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旅行就变成了研修,变成了实践和学习,旅行就成了“逛了地方、长了见识、写了文章、交了朋友”的综合运动。
旅行总是愉悦的,但写文章却是一点也不轻松,就像是牛儿吃草一般,先是把能吃的草料一股脑的都吃进肚子里,再靠着胃酸把草料软化,然后反刍出来,仔细研磨,最后才能重新回到胃肠消化吸收。我的写作过程大抵也是如此,无数的声音、图像、文字、景观都进入了我的脑海,先是胡乱的堆在一起,之后才是慢慢地整理和排序,这其中就有了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冲动,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把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记录下来,而当一个念头第二次,第三次又重现在脑海的时候,我便认定,这是一个要认真对待并力争形成文字的东西,因为,它已经让我念念不忘。
作家莫言认为“写作是作者与自己的世界对话的方式,是作者一生的修行。”修行总不免带了苦涩的味道。作者要把不断进步的自我和持续升华的灵魂融化进自己的文章之中,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精捡出与自己情感最为融洽的片段,犹如一位高级裁缝一般,把这些片段弥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是实情实景的再现,又是自己思想意识自然的流淌,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地体味到文化的价值和语言的魅力。
在我看来,写作又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因为是与自己的世界在对话,我便可以潇洒从容而心无旁骛,说自己想说,言自己能言,在表述自己思想的同时又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无论是记忆中的一幅山水画、一方摩崖石刻,或是一片优美的风景,在笔端都成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相伴。
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年少时经历过生活困难的余波,也亲身经历过动乱年代的尾声,虽然因为家庭成份无缘军旅,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我有幸摆脱了家庭成分的影响成了高等学府里的一份子,从学校到工作的平顺过度难抚内心的激荡,毅然脱离体制走上了闯荡之路,回首往事,虽然并无大成,却也留下了诸多人生故事,在此过程中我也练就了讲好故事的才干。
这也得益于我童年的经历,童年的我在用眼睛阅读的同时更多的是用耳朵在阅读。人们对农民的印象多是冠以“大老粗”三个字,但在我的心里,他们既不老也不粗,更不是“大老粗”,他们只是在粗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个优秀的灵魂罢了,在我童年的经历中,正是那些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满肚子“鬼点子”的“大老粗”们给我打下了懵懂的文学基础。后来学堂里的先生们又对我的文化水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写作成了我的一种负担,虽然有无数个话题等待付诸笔端,但我还是觉得这样整天爬格子有点“大材小用”,直到一位关注了我微信公众号的朋友把我的文章分享给远在北京的伯父,伯父打来电话对我再三肯定,并谆谆告诫我:一定不要停止写作。我才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我的文章已经被很多人关注,我写作的故事也成了很多人品茗饮酒时的谈资。及至疫情中奔回父母身边,父亲的关心更让我的写作成了不可停歇的工作责任,而自从父亲成为了我文章的第一位读者开始,过几日没有新作奉上,我还有了一丝的负罪感。
写作其实是一种习惯,任何人都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当把自己的思想形成文字并和别人一起分享时,写作就是一种愉悦,一种奉献,一种享受。我在用文字把自己对生命的体味、思想感情,把自己对客观世界和人情世故的见解呈现给阅读者,使我和他在文字中共同感受历史的厚重、生活的真实、人性的复杂、未来的美好,与同好者共鸣,与存疑者共商。
写作是用文字把生活中的碎片拼装成一幅完成的图画,这图画是作者自己熬制的一味治愈心灵波澜的妙药,也是有幸看到它的读者治愈摸爬滚打的一副“良方”。把肃穆飘渺的山,清澈如明镜的水,洁白晶莹的雪花,苍松翠柏的森林,悠远无垠的天空,浩如烟海的繁星,皎洁清幽的月亮融汇在文字中,一起遨游于浩渺的苍穹而尽显从容。
写作是培养自己从容面对生活的过程,直面俗世的纷争和喧嚣,平静地面对困惑和烦恼,用文字为自己排忧,用文字为自我在心中留下一方净土,守正自己的初心,修正自己的作为,在为自己照亮前程的同时也为他人点亮一盏明灯。
正是:
寻访圣迹相思远,良书盈箧洞明鉴。
草木无待锦匠华,泉石激韵喷珠喧。
金声玉振前哲秀,擘肌分理尽意言。
树德修文金石坚,总把笔墨书浅见。
甲辰年十月一日共和国普天同庆七十五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