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行之十六圣彼得堡的教堂

文摘   2024-08-25 11:07   上海  

俄罗斯旅行之十六圣彼得堡的教堂

江南秦人

在欧洲旅游,大约见到最多的也是最高大光鲜的建筑就要数教堂了,俄罗斯也不例外,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教堂真可谓无处不在,这和我们在国内看到的庙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国内的庙宇大多都建在崇山峻岭中,平日里人迹罕至,追求的是云雾缭绕的仙境,庙宇就是佛门净地,所谓“古来名山僧占多”,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了神仙和僧人道士的乐土。西方的教堂基本上都建在人群聚集的城镇,建在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教堂周边还多有广场或花园,给人的感觉教堂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庙宇大多还有高大的围墙,把俗世和佛门道观分得一清二楚,俗世纷繁喧嚣,庙宇宁静肃穆。教堂却少有围挡,更有教堂里的钟声会定时响起,传播得很远。庙宇里有点蜡烧香的烛台和香炉,还有焚烧黄表纸的“敬字亭”,凡进庙者皆被称作“香客”。庙中大殿神像前是宽大的供桌和显眼的“功德箱”,供桌上从生鲜到面点、水果一应俱全,供桌后的神坛上各路神仙笑逐颜开,无忧无虑,快乐无比,宝殿墙壁上的绘画也多讲的是从人到神就脱离苦海、享受长生不老的故事。教堂外既没有点蜡烧香的香炉烛台,也没有烧纸的“敬字亭”,来者都是信众。教堂内更是鲜有泥塑的神仙,即使有,多半也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和流泪的圣母,其他神仙都在由著名的绘画家创作的巨幅壁画上,画中的神仙也多是替世俗社会的人们承受着巨大的苦难。人们进庙多是为了求神办事,先叩头如同捣蒜,再许下诺言,如若把事办成,定要郑重还愿感谢,给庙堂添砖加瓦,或求子、或求志、或求财,比的是谁家香蜡烧得又粗又大,比的是谁上的布施最多,把庙里的神仙看成了神通广大的万能君。进庙就是为着求神帮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走出庙门依然是内心忐忑,对于是否能达成所愿更是心中无底,只能是一脸凝重。所愿得尝,如释重负,若是所求不成,唯怨自己不够心诚。西方人进教堂为的是给主神唱赞歌,在神面前忏悔自己的错误,他们进教堂为的是解脱精神上的负担,走出教堂快乐生活。

(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据说圣彼得堡全市有三百多座教堂,位于涅瓦大街附近的喀山大教堂、伊莎季耶夫大教堂、滴血大教堂最为著名,因为他们与俄罗斯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神秘现象有关联,这也就成了旅行者到圣彼得堡必要打卡的地点。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南侧,紧邻格里博耶多夫运河,1801年,为了安置从莫斯科喀山教堂迁移来的《喀山圣母像》,沙皇保罗一世下令在涅瓦大街依照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蓝本修造教堂,农奴出身的建筑设计师沃罗尼欣负责设计。按照东正教的要求,教堂正门必须朝向东方,为了解决教堂大门与涅瓦大街相背的问题,设计师在教堂外侧增加了一座面向涅瓦大街的半圆形回廊,回廊有九十四根巨型大理石廊柱,环抱着大街旁边的广场。与其他东正教有五个或九个洋葱一样穹顶不同,喀山大教堂只有一个罗马风格的金色大圆顶。

(紧邻涅瓦大街和格里博耶多夫运河的喀山教堂前广场是民众的汇聚之地)

欧洲历史上西罗马帝国主要信奉天主教,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信奉东正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了拜占庭,但信仰却未发生改变,在欧洲北方崛起的俄罗斯从罗马迎娶了来自拜占庭帝国的郡主,东正教也随之传到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位第十八年时改称自己为俄国沙皇,之所以自称“沙皇”,一是利用罗马皇帝凯撒的发音,称自己是俄国的皇帝,再也不是蒙古人统治下的“公侯”。二是标榜自己是罗马帝国真正的继承者,据说在俄国的典籍中还有“第三罗马”的记载。

喀山大教堂经过十年于1811年竣工,教堂圆顶达七十米高,高大的门窗和透明的穹顶,使教堂内部通透明亮,随着四季光线变幻,整座教堂宛如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一般,在教堂外半圆形长廊的顶端分别竖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雕像和陆军元帅巴克莱 德托利的纪念碑,库图佐夫的灵柩也安放在教堂北侧的祭坛里,墓碑两边悬挂着库图佐夫当年征战时所攻陷城市的钥匙和旗帜。

人们缓缓走进教堂,来到教堂内的喀山圣母像前,先用右手在胸前划个十字,再用手扶着镜框,默默祷告,然后转身离开,俄罗斯朋友说,喀山圣母是俄国最灵验的神。

146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成为俄国君主,1480年前后,他率领俄军与蒙古军队展开激战,喀山圣母托梦给他,预言蒙古军队将遭遇亘古未见的极端严寒,结果蒙古大军不战而退,俄罗斯获得独立。1812年拿破仑率领六十万大军占领莫斯科,库图佐夫元帅在发动进攻前到喀山教堂祈祷,圣母托梦给预言俄罗斯大地将出现从未有过的严寒结果,拿破仑队被冻死过半,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就有了巨大的凯旋门。1944年德军兵临城下,朱可夫元帅受命担任保卫列宁格勒总指挥,东正教大牧首在喀山圣母像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大牧首,俄国大地将再次降临异乎寻常的寒流,天寒地冻,德军的坦克、飞机、大炮都无法启动,苏军乘机大举反击,获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神奇的是在每次预言之后,圣母像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当灾难再次降临到俄罗斯的土地上时,圣母像又会奇迹般地出现,只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圣母像是复制品,真正的圣母像被保存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我们还和俄国朋友开玩笑说:现在的俄乌冲突不知道圣母会如何预言,估计圣母也会左右为难,作为俄罗斯民族发迹之地的基辅与莫斯科之间发生战端,同室操戈,不过是受人挑唆,实在是民族之大不幸。1904年圣母像被盗,1905年日俄战争俄罗斯人就吃了败仗,传说是几个小日本偷了圣母像,转手就卖给了别人,他们最怕的也是圣母发威,把他们冻死。

(圣彼得堡青铜骑士雕像旁的伊沙季耶夫大教堂)

伊莎季耶夫大教堂位于涅瓦河入海口附近,紧靠旧海军部大楼,又名圣伊莎季耶夫大教堂、伊莎基辅大教堂,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圆顶教堂。1710年,彼得一世在此建造了一座同名木制教堂,1762年,太子妃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除了登基仅六个月的太子——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自立为帝,为了宣示自己也是彼得一世的正统继承人,她下令在彼得一世铜像“青铜骑士”南面建造“圣伊莎季耶夫大教堂”,但直到1796年她去世,教堂工程因为资金不足而断断续续,1796年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登基,这位和母亲积怨已久的沙皇强令把教堂工程中上好的大理石材料运往自己正在修建的米哈伊洛夫城堡,教堂改用砖石建造。1818年,打败了拿破仑的亚历山大一世批准了法国人蒙斐兰的设计方案,伊莎基辅大教堂重新开工,在1858年彼得一世诞辰186年纪念时教堂启用。

教堂中心的圆顶高超过100米,教堂南北长111米,东西宽近100米,外面四面台阶上各竖立着16根整块深玫瑰色花岗岩石廊柱,廊柱每个直径为2米,高17米,重量超过110吨,仅次于冬宫广场和罗马圣彼得教堂前的方尖碑,是世界上所有教堂里面最大的廊柱。

(伊沙季耶夫教堂的大理石柱和金顶)

伊莎基辅教堂外观最吸引人的是四周350多组雕像,教堂顶上站立在风雪中的圣徒和天使,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神灵一般,让人肃然起敬,教堂内外装饰极其考究,除了清一色出自欧洲名家之手的绘画外,只是黄金就用掉了400公斤,仅教堂的巨大穹顶和楼顶上十字架镀金就消耗黄金100多公斤,从建成到现在170多年间依然流光溢彩,是世界闻名的“金顶教堂”。

(伊沙季耶夫教堂外部特色鲜明的圣徒和天使雕像)

空旷的教堂内部更是富丽堂皇,主祭坛是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作画框的65幅圣像画,地面为棋盘状深灰色和浅灰色大理石方砖铺就,正对上方穹顶的是一个巨大的,由玫瑰红和樱桃红大理石拼接的玫瑰花环。墙面则采用白色大理石和黑色、浅红色、红色大理石装饰,上百幅壁画和马赛克画刻画着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最大的一幅壁画是穹顶内由著名画家卡尔布留洛夫创作的《玉座上在圣徒陪伴下的圣母玛利亚》,各个人物栩栩如生,不由得让人想起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地的飞天来,看来东西方文化中针对普罗大众的思想教育从古到今都存在着共性。

(二战中被德军炮火损坏的大理石柱)

站在教堂外高高的台阶上,身旁就是高耸的红色大理石柱,抬头望,不经意间发现在两根石柱上有几处破损,正欲问身旁的俄罗斯朋友,只见他努努嘴,指着不远处墙上的一块铜牌,解释着铜牌上的俄文:1941年—1944年,德国法西斯向圣彼得堡发射炮弹148478发,教堂也受到极大损害。战后俄国人用了20多年才修复了受损的部分,留下石柱上两处弹痕作纪念。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边的滴血大教堂)

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位于格里博耶多夫运河畔,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乘车途中遭遇“民意党”人暗杀,第一个刺客投出一枚炸弹只炸伤了卫兵和车夫,他不顾劝阻,执意要下车查看,不料第二个刺客的炸弹炸断了他的双腿,第三个刺客一时善心大发,冲出来投入抢救,但亚历山大二世还是没有躲过这第七次暗杀。

亚历山大二世是尼古拉一世的大儿子,188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制定了俄罗斯君主立宪制改革计划,确立了俄罗斯国家杜马,引领俄罗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亚历山大二世和清朝咸丰皇帝同时代,不断崛起的俄罗斯成了清朝北方最危险的敌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与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攫取中国北方不冻港海参崴和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国土,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西北地区近50万平方公里土地。虽然获得了大片土地和大量讹诈清政府的战争赔款,但他的改革也深深地刺痛了俄罗斯民粹主义者的神经,他因此成了部分俄罗斯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位26年,前后遭遇过七次暗杀。

1883年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纪念他的父皇,在其父遇刺的运河边修建起这座教堂。教堂主体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结合修道院大司祭伊戈纳奇依睡梦中显现的教堂模样为蓝图,直到1907年8月竣工,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开幕式。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这座与尼古拉二世有牵连的教堂遭到洗劫,随后被长期关闭,二战爆发,教堂又成了战时蔬菜仓库,人们都称他是“马铃薯上的救世主”。

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恢复了教堂的功用,站在喀山大教堂附近涅瓦大街的桥上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滴血教堂,沿河步行大约五分钟就可到达,这座拜占庭式教堂四面看起来都像是正面,顶部的九个洋葱头一样的圆顶,象征的是向上帝高高举起的一支支蜡烛。走进教堂,最震撼的是巨幅马赛克图画,这些马赛克均由来自意大利的大理石和俄罗斯的宝石加工而成,流光溢彩的马赛克表现着《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

教堂内大厅西侧有一处绿色大理石华盖,华盖下是红色大理石围成的天井,这里便是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点,旁边墙上是耶稣临终时的场景画。

(喀山大教堂、伊沙季耶夫大教堂、滴血大教堂的分布图)

无论是在庙里、教堂里,还是在家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自己,无论是庙堂里喜气洋洋的神仙,也无论是教堂里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的耶稣和泪流满面的圣母,他们所展示的都是教人如何化解自身的苦厄,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我修行的参照罢了。修行的目的就在于使自己抛却了低级趣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纯粹的、道德高尚的人。只有在个人的思想中树立起了明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人生也才能变得有意义。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并对社会有益的人。

甲辰年八月十九日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