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趵突泉记

文摘   2024-07-10 10:38   上海  

游趵突泉记

江南秦人

“长天崇历下,厚土惠泉城。趵突流金线,珍珠漱玉明。文心凝丽句,德化树高行。扫径邀中外,开门礼送迎。”这是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泉城颂》的诗句。泉城济南,名不虚传,昔有著名“七十二泉”,今又有“新七十二泉”,泉虽多不胜数,但最为著名者仍数“趵突泉”。

古代中华大地有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四条河流从西向东注入东海,济水发源于河南王屋山,流经泰山北麓,从山东半岛入海,济南的位置在济水之南,所以从汉朝起就济南。相比源远流长的黄河,温顺的济水下游被称作大清河,黄河历史上多次决口改道都是往南“夺淮入海”,而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向北改道,河水大清河入海,大清河就成了黄河的一部分济水有其而失其实,但济南城却是名属其实

济南地处泰山之北,山东半岛西部,周围多山地,山地环绕就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盆地,地下水也依据地形流向盆地底部,在古济南城内外形成无数泉眼,泉水汇流而成大明湖。

趵突泉位于济南古城西门外,与周遭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二十多处泉水共同构成趵突泉泉群。趵突泉水质清冽甘美,三处泉眼浪花飞溅,“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

(泉城济南趵突泉)

趵突胜景坊”为趵突泉东门,回望便是泉城广场中轴线上泉标,高大的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牌坊处在泉标和东门之间,牌坊石料是质地坚硬的莱州芝麻白沙石,牌坊东额是书法家武中奇书题趵突胜景牌坊西额是书法家蒋维崧书题观澜知源”,字皆贴金,柱下石鼓夹抱气势博大宏伟壮观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清朝刘鹗《老残游记》中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因泉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此泉也被称为娥英水宋代江西人曾巩任齐州知州,依据《诗经 大雅 瞻卬》:“觱沸槛泉,维其深矣。”为其取名“槛泉”,槛者滥也,谓其泛滥之状。但济南百姓却并不买账,他们感觉“槛泉”太雅且易误读成“烂泉”,便直接弃之不用,仍称其为“爆流泉”、“三股水”。金代元好问《济南行记》载:“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

曾巩知齐州,为招待往来官吏同僚,在泉边建“泺源堂”,《齐州二堂记》以记其事: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趵突”亦如“爆流”,直述泉水跳跃奔突之状,至此“趵突泉”才正式见著史料,曾巩也成为第一位把“趵突泉”大名记录在案的人

大凡有了名之后紧随而来的便是集气,“趵突泉”声名远播,越来越多地成了文人墨客驻足的焦点,在曾巩眼中,趵突泉是“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在王之涣眼中,趵突泉是“突泉咆哮百丈悬,涌出石碑耀金烟”有人形趵突泉的优雅是“千年玉树波心立,万叠冰花浪里开张养浩描写趵突泉的气势“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郭沫若赞作“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1952年10月26,毛泽东依照中央决定济南休假,公安部长罗瑞卿、济南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山东省公安厅长李宇超等陪同,在祭奠了济南战役的烈士后,伟大教员一行人来在趵突泉,李宇超介绍说: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路上饮用的是从北京携带的玉泉山泉水。到了济南,当地大员建议乾隆品尝趵突泉水,乾隆觉得此水胜过玉泉水。于是,余下的南巡路上便改饮趵突泉水,还戏称该水为“玉泉趵突”,御赐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美名教员听后朗笑道:“我们待遇好高喽!都享受了乾隆的待遇嘛!”趵突泉水加山东绿茶一时变得“洛阳纸贵”起来

北宋大才子苏辙《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其四槛泉亭》诗曰: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明永乐年间山东按察使佥事晏壁“沐沐之暇,与大夫君子升高眺远。凝眸而挹山色,洗耳以听泉流。绮馆绣错,黛蓄膏淳,诚中州之奇观也。抑天造而地设,岂人力所能为哉?”遂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其中《趵突泉》:“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趵突泉居群泉中心,周遭散布二十余处泉眼,趵突泉以山石砌就四方泉池,池西有“观澜亭”,池东为“来鹤桥”、“来鹤亭”,池南作碑廊,池北有“泺源堂”,池中立“趵突泉”、“第一泉”、“观澜”等碑石。

观澜亭始建于明天顺年,亭四面敞,飞檐翼角,斗拱承托,上饰吻兽,下设,亭踞高台之上,倒映之中。亭侧拳石立秀,石下垂柳披拂,亭回廊连小径,亭前独赏白玉壶史传山东巡抚胡缵宗于泉旁构亭,亭名“观澜”取《孟子 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观澜亭匾为彩底金字楷书体,亭上楹联为武中奇书抱柱悬联,墨底金字行草体: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吼半天雷。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趵突泉》诗曰: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风恐岸摧。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亭前水中立石“趵突泉”,为明代书法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书,立石“第一泉”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

(趵突泉北侧泺源堂)

趵突泉北有三大殿。临泉池者为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北宋曾巩所建下作茶舍,上作客舍。泺源乃泺水之源,泺源堂原作娥姜祠,奉祀大舜妻唐尧女娥皇和女英。北宋年间曾巩知齐州,傍泺水建“泺源堂”“历山堂”两处客舍,并作《齐州二堂记》金元时作吕祖庙,曾奉道教新神吕洞宾。

(山东博物馆专家郑作祯书题)

“泺源堂”匾为山东博物馆专家郑作祯书题,墨底金字隶书体,檐下悬抱柱联为金棻书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联为墨底金字楷书体。赵孟頫赠好友周密《趵突泉》诗曰: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泺源堂内悬明毛直指题书“胜境自从开府辟,仙人原为对泉来”七言联清顺治济南府佥事刘昌臣题撰“七十有二泉自数仙源第一,一千八百国应拟胜地无双”联清官学使喀尔钦“锦绮霞明千尺雪,玻璃风漾一池珠”联,清名士袁里“仙风拂雪涛两袖瑞光争日月,鹤驾来瑶岛一囊丹粒寿乾坤”联淮安府人康熈学政周龙甲“源泝伏流侧坎碎珠成万斛,岳钟间气飞轮碾雪涌三堆”联。堂下亦悬彩底金字楷书匾“源清流洁”。

泉池正东向与观澜亭相对为“来鹤桥”,泉水喷涌不息,杨柳披拂不止,景清是故常有仙鹤翔来,时人遂建“来鹤桥”,桥端立木牌楼,横额上书“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后又增建“来鹤亭”于桥侧,并更名“望鹤亭”。

(趵突泉边的“来鹤桥”、木牌楼)

相传西王母瑶池宴乐,忽闻凡间鹤唳,随手倾下杯中琼浆,浆落泉池,其水更加甘冽,鲁人设“蓬莱茶社”于此,吟诗作赋,对弈赏景,作神仙地。清人王钟霖赋《望鹤亭》诗曰:“高轩临水不常开,偶酌清泉涤茗杯。一局棋完闲问鹤,过桥可见几仙来?”神仙虽不曾来,凡人倒是竞相往来。

“望鹤亭”匾为道光何彤然书,素底墨字楷书体,亭悬关友声书素底墨字行楷体抱柱联“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联出曾巩趵突泉》诗: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来鹤桥原为木桥,南北纵向趵突泉池东岸,由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府张鹤鸣始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清顺治年间监察史程公再修。后作平板石桥,今桥侧设雕花石栏,凭栏俯瞰,三泉奔突于前,观澜矗立于远

据明崇祯《历乘》载,望鹤亭“漱玉亭”,历城知县贵养性改称“溪亭”。亭分东西两组,丁形相连,东亭南北向,西亭东西向,顶为悬山卷棚,亭身琉璃门窗,两亭以中间圆形洞门相沟通,亭外置石,石下垂柳倒悬。厅内悬凊康熙癸丑进士周士皇“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七言联,吕仙“趵突新词千尺剑,莲山旧迹数行书”联,佚名“惟盖初张尚忆广陵翔白鹭,珠玑纷落还疑星宿泛仙槎”九言联,亦悬清泰安人旋天一“泉声倾万斛源源时出无停沛泽长流环海岱,水势映三台滚滚上行不竭清光位射动星辰”长联。

(泺源堂北之历山堂) 

漱玉泉边为李清照纪念堂颇具宋代建筑风格,堂阁亭台溪水,芭蕉青竹垣生“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堂前悬郭沫若撰联并书丹,墨底金字行草体抱柱悬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伟大教员曾说过:“‘漱玉泉’名字取自《世说新语》‘漱石枕流’。当年宋女词人李清照曾在泉旁居住,常到泉边以泉为镜梳妆,还常在泉边填词吟诗。因此她的作品以《漱玉词》为名。后来由于金人南侵,李清照流居江南,处境凄楚,但创作了非常多爱国诗句。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这处泉水唤作漱玉泉
出馆南行便是螺丝泉”,池岸青松挺拔,翠竹婀娜泉水自池底出,形成串串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腾至水面,犹如螺丝故名泉水清澈见底,有数尾鲤遨游其间。泉东立清咸丰年福州人龚葆琛书“鸢飞鱼跃”石碑,语出《诗 大雅 旱麓》:“鸢飞唳天,鱼跃于渊。

步至趵突泉东门,昂首环顾,蓝天白云,花树奇石,亭榭楼台,人影婆娑,妙曼的泉苑是诗、是画正是:趵突滔滔瘦云根,地涌白玉巨如轮。泽润春茶胜垂虹,不辞愿做齐鲁人。

甲辰年7月9日于沪涌泉斋

江南秦人
在下久居江南地,然来处却是周风汉文唐韵之长安,古国文明腹地,千年浸润沃土,食其蔬果米粮,习其文武风尚。改革开放,国运兴发,入东海垂滨之热土。而今赋闲,走南浪北,把观感心得付笔端,虽不登大雅,却惹良朋益友惦念,千磨万击,以飨尊友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