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患者,主诉“活动后气促、心悸1月余”,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评估诊断为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同时,该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病史1年及8次胃出血病史,且入院时检查显示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NT-proBNP水平升高。
当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既满足抗凝指征,又具有高出血风险时,该如何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
患者简介
基本信息
患者,男,59岁。
主诉:活动后气促、心悸1月余。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1月开始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伴胸部闷痛,持续时间约10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病程中否认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肢体浮肿、少尿,否认头晕、头痛、黑矇、意识丧失、四肢抽搐、耳鸣及视物旋转,否认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否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遂至医院就诊。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非对称性肥厚(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未见梗阻征象);2. 左房增大。后又至另一医院门诊就诊,查心电图示:1. 心房颤动,最长R-R间期 1.39秒;2. ST:Ⅰ、aVL、V5、V6水平型压低0.5-1 mm;3. T波:Ⅰ、aVL、V4、V5、V6倒置,Ⅱ低平。为进一步诊治,拟“心房颤动”收治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20余年,用药不详,平素血压控制不详,近期血压波动大。冠心病病史1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初析:LM:未见明显狭窄;LAD:近段起管壁不规则,中段轻度狭窄伴心肌桥,对角支近段90%狭窄;LCX:管壁不规则,远段轻度狭窄;RCA:管壁不规则。左室:导管无法进入心室主动脉:未见异常;对LAD/D病变血管行PTCA。8次胃出血病史(具体诊疗不详)。否认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照当地规定进行。
个人史
体格检查
BP 121/87 mmHg,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率86次/分,律不齐,心音可,未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未及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1) 小便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25 uL↑。
2) 肝功能:碱性磷酸酶:40 U/L↓;总蛋白:64.4 g/L↓;白蛋白:39.4 g/L↓。
3) 肾功能:尿素氮:8.35 mmol/L↑;尿酸:474 μmol/L↑。
4) 甲状腺功能:TT3:0.56 nmol/L↓;TT4:26.20 nmol/L↓;FT4:30.34 pmol/L↑。
5) 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3 mmol/L。
心电图
心房颤动伴房室连接处逸搏,最长 R-R 间期2.7秒。室性早搏,CH2、CH3(模拟)ST-T变化。
胸部CT平扫≥64排
冠脉造影
LAD近中段70%-95%狭窄,LCX近中段支架内无再狭窄,支架后60%狭窄:RCA中段完全闭塞。
冠脉增强CT
左前降支中段混合斑块,管腔轻微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钙化斑块,远段混合性斑块,管腔轻度狭窄。
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检查(伽玛照相)
初步诊断
治疗方案
术前管理
3) 阿罗洛尔、阿米洛利、沙库巴曲缬沙坦控制血压、控制心室率并改善心功能。
手术方案:电生理检查+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术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双侧腹股沟区、下腹部及会阴部,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右股静脉,经鞘管将多极电极导管分别置于冠状窦。行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先经指引导管行选择性冠状静脉窦造影,明确Marshall静脉走形,经指引导管送入导丝及1.5×6 mm球囊,通过导丝引导送入Marshall静脉远段,经球囊缓慢注入无水酒精7 ml,注射后观察5 min,再造影见局部造影剂心肌内弥散,未见心包显影。
经股静脉鞘管进穿刺针及长鞘,房间隔穿刺成功后,行肺静脉造影,送入大头导管。患者基础心律呈持续性房颤,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大头导管分别在左右肺静脉口、左心房取点构建左右肺静脉、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像,标记各肺静脉口,并设定消融线。将多极电导管分别置于右侧上下肺静脉,标测到肺静脉电位。利用大头导管完全隔离右肺静脉。同法完全隔离左肺静脉。多极电极显示的肺静脉电位消失。继续消融左房顶部线、底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患者房颤持续,予以心腔内150 J能量同步电复律,房颤终止,转为窦律。消融后程序刺激未诱发房颤,未见肺静脉电位复发。消融环双向阻滞,后壁BOX隔离。术中肝素抗凝。消融手术成功。撤出导管及鞘管,局部压迫止血,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止血带加压包扎。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主诉,安返病房。
出院带药
1) 美托洛尔缓释片,每天1次,每次47.5 mg口服;
2) 甲苯磺酸艾多沙班,每天1次,每次60 mg口服;
3) 盐酸胺碘酮,每天1次,每次200 mg口服;
4) 复方盐酸阿米洛利,每天1次,每次2.5 mg口服;
5)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40 mg口服;
6) 沙库巴曲缬沙坦纳片,每天2次,每次100 mg口服;
7) 阿司匹林,每天1次,每次100 mg口服;
8) 阿托伐他汀片钙片,每晚1次,每次20 mg口服;
精选观点
针对该名患者的治疗管理,我们邀请到诸多临床一线医师发表其看法和心得体会,现将部分精彩观点整理汇总如下,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01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指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
02
“量身定制”治疗策略,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
房颤显著增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卒中/栓塞风险,如无禁忌证,均应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该类不良事件发生。该名患者CHA2DS2-VASc评分3分,有明确的抗凝指征。
需注意的是,该名患者合并症较多,且为冠脉PTCA和射频消融术后,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心衰“新四联”等。联合用药时,应重点关注其用药安全性问题,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用药,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
与此同时,该名患者有8次胃肠道出血病史,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应积极评估药物相关出血风险,谨慎选择药物类型和用药剂量。在此方面,艾多沙班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同时,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联合使用及动态监测出血风险也非常重要。必要时,可行胃镜检查,评估出血原因和当前胃部病变情况,从而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