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又被称为“坏胆固醇”,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血脂指标。在临床上,对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将其降至目标范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不同人群的LDL-C目标值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对于卒中的人群,降至目标更要慎重。
LDL-C靶目标需要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来决定,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S/TIA)患者也是如此,需要根据自身危险因素分层确定个体化的LDL-C靶目标水平。
如果不合并以上情况,但同时存在以下至少2项高危因素的,同样认定为超高危:
但对于所有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则可定义为极高危。
对于危险分层判定为极高危的患者:降脂靶目标值为LDL-C<1.8mmol/L(70mg/d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
血脂过高或过低均与不良预后相关,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应积极评估血脂,以指导降脂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血脂相对较低可能提示病情更重,需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他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LDL-C水平,还具有多效性。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每降低1mmol/L的LDL-C,脑卒中复发风险降低12%,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他汀类药物荟萃分析显示,每降低1mmol/L的LDL-C,脑卒中的风险降低21.1%。
预计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能够将LDL-C降至靶目标水平,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预计无法达标,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降脂药物治疗,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治疗。
根据起始治疗方案,LDL-C能够达标的患者,可继续当前的治疗方案,不能达标的患者,则建议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
但如果出现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的患者,后续降脂治疗建议更换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3)长期血脂监测
LDL-C降至靶目标值水平,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在第3个月时复查血脂水平;
LDL-C未降至靶目标值水平: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联合用药,在调整治疗后4周复查血脂水平。
来源:摄图网
对于基线期后第3个月血脂水平达标的IS/TIA患者,应维持当前治疗方案,且每3个月复查血脂指标,填写血脂长期管理记录单。
(4)重点IS及TIA患者的血脂管理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IS或TIA患者,LDL-C应控制在<1.4mmol/L。IS或TIA合并糖尿病者,若LDL-C达标后仍有TG增高或非HDL-C不达标,考虑联合贝特类药物等降低TG水平。
对于成人FH伴IS/TIA及其他ASCVD危险因素者,LDL-C靶目标值应<1.4mmol/L;儿童及青少年(<18岁)FH伴临床ASCVD者(包括IS/TIA),LDL-C靶目标值应<1.8mmol/L且较基线降幅≥50%。
另外,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如对于有吸烟史的IS/TIA患者戒烟;对于超重或肥胖的IS/TIA减重。在饮食方面也需多加注意,IS/TIA患者的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度降低钠和增加钾的摄入量,推荐食用含钾代盐,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参考来源:
[3]Sun L, Clarke R, Bennett D, Guo Y, Walters RG, Hill M, Parish S, Millwood IY, Bian Z, Chen Y, Yu C, Lv J, Collins R, Chen J, Peto R, Li L,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entre, Oxford; National Co-ordinating Centre, Beijing; Regional Co-ordinating Centres. Causal associations of blood lipids wit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Chinese adults. Nat Med. 2019 Apr;25(4):569-574. doi: 10.1038/s41591-019-0366-x. Epub 2019 Mar 11. PMID: 30858617; PMCID: PMC679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