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间,临床对如何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栓塞事件开展了大量探索,其相关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段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左心耳封堵等。其中,NOAC自问世以来,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替代华法林,成为当前房颤卒中预防的全新趋势。
在您看来,抗凝治疗能为房颤患者带来哪些获益?我国房颤抗凝现状如何?如何为房颤患者制定合适的抗凝方案?
周根青教授:
王延鹏教授:
房颤作为增龄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我国老年房颤患者基数庞大,对于该患者群体,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周根青教授:
既往研究表明,亚洲房颤患者的平均体重明显低于非亚洲房颤患者。那么,低体重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有哪些特殊性?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王延鹏教授:
2024 ESC期间发表的EPIC-CAD研究验证了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使用艾多沙班单药进行长期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上,您会如何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制定合适的抗栓治疗方案,在提高抗栓治疗获益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最新发表的EPIC-CAD研究对此有何指导作用?
周根青教授:
王延鹏教授:
以个人经验来说,通常不会直接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使用三联抗栓治疗,NOAC+氯吡格雷的双联抗栓方案作为起始用药策略可能更为合适。而若患者确实有较高的缺血/栓塞风险(如PCI术后),则仍采取三联抗栓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高栓塞风险、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三联抗栓治疗时程至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另外,不推荐使用替格瑞洛进行联合抗栓治疗。
总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房颤相关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房颤相关卒中预防方面,NO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佳,为临床医师与患者提供了更合适的抗凝选择。然而,出于对抗凝出血风险的担心以及低体重、合并症、合并用药、抗凝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率和抗凝质量均未达到理想水平。未来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改善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
在此次大咖面对面的最后环节,陈学颖教授总结并表示,国内外指南均明确推荐使用NOAC进行房颤卒中预防,而在实际应用中,需以指南为参考,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在兼顾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NOAC应用方案。例如,对于高龄、低体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选择30 mg艾多沙班,甚至更低剂量(15 mg)进行抗凝。除药物治疗以外,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等介入手段也是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不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多样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专家介绍
陈学颖 教授
周根青 教授
参考文献:
[1]赵志宏,张邢炜.中国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20年[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3,37(03):232-235.DOI:10.13333/j.cnki.cjcpe.2023.03.008.
[2]Cho MS, Kang DY, Ahn JM, Yun SC, Oh YS, Lee CH, Choi EK, Lee JH, Kwon CH, Park GM, Choi HO, Park KH, Park KM, Hwang J, Yoo KD, Cho YR, Kim JH, Hwang KW, Jin ES, Kwon O, Kim KH, Park SJ, Park DW, Nam GB; EPIC-CAD Investigators. Edoxaban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4 Sep 1. doi: 10.1056/NEJMoa240736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225258.
[3]Matoba T, Yasuda S, Kaikita K, Akao M, Ako J, Nakamura M, Miyauchi K, Hagiwara N, Kimura K, Hirayama A, Matsui K, Ogawa H; AFIRE Investigators. Rivaroxaban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oronary Stenting: Insights From the AFIRE Trial.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1 Nov 8;14(21):2330-2340. doi: 10.1016/j.jcin.2021.07.045. PMID: 3473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