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卒”不及防!一文解读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方案

健康   健康   2025-01-14 17:32   上海  





房颤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同时,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的血栓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老年房颤患者发生卒中/栓塞事件的预防策略始终是临床热点问题。在此方面,抗凝治疗是关键手段之一,但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情况复杂,其抗凝治疗方案暂无统一、明确的说明,抗凝治疗率也并不理想。鉴于此,有必要深入了解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影响因素,优化抗凝治疗方案,以改善此类患者群体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本期大咖面对面,我们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崔凯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怡教授浙江省中医院 陈旭娇教授,深入分析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老年综合征等情况,助力广大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方案

01


基于您丰富的临床经验,老年房颤患者具有哪些临床特点?

崔凯军教授:



老年房颤患者(≥65岁)具有更高的基线卒中/栓塞和出血风险,据相关统计显示,在该类患者群体中,80%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3,58%患者的HAS-BLED评分≥3分,均是65岁以下人群的两倍[1]。同时,老年房颤患者通常具有更多合并症,如冠心病、心衰、肺动脉高压等,并接受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其栓塞/卒中及出血风险也更为复杂。然而,老年房颤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相对欠佳,尤其是存在认知功能问题的患者,其无法记住自己每日需要服用的药物,甚至无法记得自己是否按时服药。因此,在具体药物方案制定上,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提供便利,以实现用药依从性提高

李怡教授:



以个人角度来看,高卒中/栓塞风险、合并症复杂、治疗依从性不佳均是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且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合并症多的老年房颤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与多种临床常见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胺碘酮等)均存在相互作用,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剂量。同时,部分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小板+抗凝联合治疗可增加出血风险,在此期间,如何做好出血风险管理也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部分老年房颤患者可能因其生理条件受限,无法定期门诊随访并行凝血功能监测,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整体而言,临床医师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陈旭娇教授:



部分老年患者可能为无症状性房颤;同时,受生理状态改变、心率下降等因素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房颤症状,这导致此类患者群体的房颤知晓率相对不佳。另一方面,老年房颤患者可能受生理条件限制,导致其无法及时就医。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该类患者的慢病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如今,在基层健康科普工作的持续开展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治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但在房颤卒中防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科普工作

02


在老年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方面,有哪些特殊之处?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案?

崔凯军教授:



老年房颤卒中预防需要在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临床常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左心耳封堵和生活方式改善。其中,抗凝治疗是卒中/栓塞预防的核心手段之一,但老年房颤患者同时合并有高卒中/栓塞风险和高出血风险,需谨慎选择抗凝治疗药物。另一方面,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症较多,高血压且血压波动大、血液透析、恶性肿瘤等均会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综合评估与共病管理极为关键,应加强相关评估和监测,采取个体化的抗凝方案。在此方面,最新发表的《2024 ESC 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也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房颤,对房颤患者进行共病和风险因素的全面评估和管理,有助于避免房颤的复发和进展,预防与房颤相关的不良结局。

整体来说,老年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综合衡量患者的基础状态、共病情况等多个因素,并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李怡教授:



因自身疾病特征与合并症情况不同,老年房颤患者的个体差异巨大。在实际工作中,需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管理,以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尤其应当重视出血和栓塞/卒中风险之间的平衡和取舍。

另一方面,患者宣教工作及卫生工作者培训也亟待加强。对于广大患者群体,临床医师应积极告知老年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抗凝治疗的意义,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而在卫生工作者层面,尤其对于基层卫生工作者,应纠正其对于房颤抗凝治疗的理解误区,助其正确认识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的区别及应用场景;同时,也需要由基层卫生工作者对房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可以预见老年房颤患者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而相对简单易行的抗凝方案既便于患者使用,也有利于广大卫生工作者开展管理工作。在此方面,相较于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可能是更好的选择。ENGAGE AF-TIMI 48研究[3]与ROCKET-AF研究[4]表明,艾多沙班与利伐沙班在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预防方面均不劣于华法林;同时,高剂量艾多沙班与低剂量艾多沙班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鉴于此,艾多沙班治疗老年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便利。

陈旭娇教授:



患者的用药方案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尤其在心血管药物的选择方面。对于老年房颤患者,用药方案的“个性”需求可能更为突出,这与该患者群体的共病问题密切相关。在此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居家+社区+医院”一体化全病程健康管理模式的建设,从院前、院中到院后,给患者提供连续且完整的综合管理,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可能会对房颤卒中预防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恢复窦律后,便可无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应由卫生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让其参与到医疗决策的过程中,携手做好老年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工作


03


由于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症较多,在进行共病管理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是否会对抗凝治疗方案造成影响?

李怡教授:



老年房颤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当其存在中度或重度多重用药时,全因死亡率、大出血及非大出血风险均将显著增加。临床医师需要提前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梳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用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进行合理取舍。

需注意的是,当房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时,通常需要联合用药进行综合治疗,但部分相关药物均需经CYP酶代谢(如阿托伐他汀等),进而影响抗凝药物的代谢及疗效。因此,也应谨慎选择药物类型,以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导致最终疗效不佳。


崔凯军教授:



老年患者的共病管理极具挑战性。此类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不仅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还可致患者的用药体验不佳。为避免此类不良反应,可避免选择经相同途径代谢的药物。以个人经验来说,几乎没有观察到患者联合使用艾多沙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决奈达隆、胺碘酮等)时发生出血事件。整体而言,对于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老年房颤患者,艾多沙班可能是较好的选择,有助于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陈旭娇教授:



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不恰当用药,避免发生“处方瀑布”。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尤其当其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发生感染时,如何合理使用多种药物极具挑战性。一方面,临床医师应提前查询药物说明书,明确是否有确切的联合用药禁忌;另一方面,也应积极与其他科室医师进行商讨,共同优化用药方案。


04


衰弱,作为一种常见老年综合征,与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合并衰弱的老年房颤患者,您会如何进行抗凝管理?

李怡教授:



许多卫生工作者因为担心抗凝相关出血风险,而未予以合并衰弱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但事实上,衰弱并非抗凝治疗的禁忌证,且该部分患者也具有更高的卒中/栓塞风险及死亡风险。对于合并衰弱的房颤患者,已有研究表明抗凝治疗所带来的获益大于出血风险,但仍应谨慎选择抗凝药物。个人倾向于选择艾多沙班,该款药物提供了多个可选剂量,包括标准剂量(60 mg)以及适用于高龄患者的低剂量(30 mg)与极低剂量(15 mg)。ELDERCARE-AF研究[5]结果显示,对于超高龄(≥80岁)合并高出血风险因素患者,即既往认为不适合接受推荐剂量NOAC治疗的房颤患者,15mg艾多沙班相较安慰剂提供显著获益

崔凯军教授:



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79岁,高龄老人的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伴随着年龄增长,衰弱等老年综合征也会变得更为常见。对于此类患者,应重视多学科协同管理,包括老年科、康复科等,综合改善患者预后。需强调的是,不能因合并衰弱的老年患者生理情况较差而放弃抗凝,但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抗凝药物,在确保卒中/栓塞预防作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出血风险。在此方面,15 mg艾多沙班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虽然剂量较小,但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陈旭娇教授:



除常见疾病以外,许多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衰弱、营养不良、肌少症、高跌倒风险、认知障碍症等老年综合征。房颤既会促进老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此同时,老年综合征也会进一步增加其预后不良风险。因此,此类患者的抗凝治疗原则与其他患者是一样的,应根据其栓塞/卒中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合理抗凝。个人认为,小剂量NOAC起始抗凝可能更有利于减少不良并发症,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延长预期寿命,因此,30 mg或15 mg艾多沙班可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尤其当患者合并症多、肾功能相对较差或没有其他合适的药物选择时

如今,“健康老龄化”已成为老年科的重要议题之一,对于合并衰弱的房颤患者,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将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带病生存期的关键环节之一。


总结


房颤所致卒中及栓塞事件往往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我国老年房颤患者的基数庞大,给临床带来沉重的卒中防控负担,亟待探寻合理的预防手段,来保障患者的长远期获益。

在此次大咖面对面的最后环节,陈旭娇教授总结并表示,现代医学的发展为广大老年房颤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艾多沙班等NOAC预防该类患者群体发生卒中的临床效用确切。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合并症或用药情况复杂的老年房颤患者,应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构建“居家-社区-医院”三元联动管理模式,通过优化用药方案、慢病综合管理等多个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风险,切实保障患者的长期用药安全性和疗效。



专家介绍


崔凯军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医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创新工作组副主任委员,左心耳封堵工作组委员,儿童心律失常工作组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心血管分会委员

卫计委介入培训导师

迄今以负责人身份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项目,负责多项横向课题,参与863、973及国家重大专项项目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SCI文章二十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70

获得2014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李怡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心内科医学博士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协会秘书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秘书、冠脉影像与功能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2002-2003年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心脏中心完成心血管介入专科培训

常年工作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专注于心血管危重症的诊断治疗及冠心病的介入诊疗


陈旭娇 教授 

浙江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兼干部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病功能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防控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委员会老年学组成员

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慢性病防治中西医结合指导中心中西医老年共病防治工作组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医养结合分会和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END

参考文献:

[1]Kato ET, Giugliano RP, Ruff CT, Koretsune Y, Yamashita T, Kiss RG, Nordio F, Murphy SA, Kimura T, Jin J, Lanz H, Mercuri M, Braunwald E, Antman E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doxaba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ENGAGE AF-TIMI 48 Trial. J Am Heart Assoc. 2016 May 20;5(5):e003432. doi: 10.1161/JAHA.116.003432. PMID: 27207971; PMCID: PMC4889207.

[2]Van Gelder IC, Rienstra M, Bunting KV, Casado-Arroyo R, Caso V, Crijns HJGM, De Potter TJR, Dwight J, Guasti L, Hanke T, Jaarsma T, Lettino M, Løchen ML, Lumbers RT, Maesen B, Mølgaard I, Rosano GMC, Sanders P, Schnabel RB, Suwalski P, Svennberg E, Tamargo J, Tica O, Traykov V, Tzeis S, Kotecha D;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24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 Eur Heart J. 2024 Aug 30:ehae176. doi: 10.1093/eurheartj/ehae17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210723.

[3]Giugliano RP, Ruff CT, Braunwald E, Murphy SA, Wiviott SD, Halperin JL, Waldo AL, Ezekowitz MD, Weitz JI, Špinar J, Ruzyllo W, Ruda M, Koretsune Y, Betcher J, Shi M, Grip LT, Patel SP, Patel I, Hanyok JJ, Mercuri M, Antman EM; ENGAGE AF-TIMI 48 Investigators. Ed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13 Nov 28;369(22):2093-104. doi: 10.1056/NEJMoa1310907. Epub 2013 Nov 19. PMID: 24251359.

[4]Patel MR, Mahaffey KW, Garg J, Pan G, Singer DE, Hacke W, Breithardt G, Halperin JL, Hankey GJ, Piccini JP, Becker RC, Nessel CC, Paolini JF, Berkowitz SD, Fox KA, Califf RM; ROCKET AF Investigators. 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11 Sep 8;365(10):883-91. doi: 10.1056/NEJMoa1009638. Epub 2011 Aug 10. PMID: 21830957.

[5]Akashi S, Oguri M, Ikeno E, Manita M, Taura J, Watanabe S, Hayashi T, Akao M, Okumura K, Akishita M, Yamashita T. Outcomes and Safety of Very-Low-Dose Edoxaban in Frail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ELDERCARE-A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2 Aug 1;5(8):e2228500.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28500. PMID: 35997978; PMCID: PMC9399878

审批编码:CN-20250114-00003
声明:*仅代表专家个人学术观点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