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糖尿病」盯上的3类人,早期有这几个征兆……赶快自查看看!
健康
健康
2025-01-14 17:32
上海
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20~39岁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2%,且患病率持续上升。与晚发T2DM相比,早发T2DM的疾病表型更严重、β细胞功能下降更快,慢性并发症发生更早,早期死亡风险更高。
2型糖尿病提早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与遗传及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因素相关。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明显的人群。这种类型的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胰岛素,血糖就会逐渐升高。
此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与肥胖密切相关,这类人群通常能量摄入远大于消耗,长期下来,胰岛素敏感性逐渐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肥胖可使青少年T2DM发生风险增加4倍以上。以色列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严重肥胖的青春期晚期青少年发展为成人早发T2DM的风险明显增加。与正常BMI成人相比,肥胖成人患早发T2DM的相对危险度为4.2~27.8。肥胖是早发T2DM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引起的β细胞功能早期缺陷可能是青年人群糖耐量减低和T2DM发展的基础。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糖尿病,通常患病风险就会高很多。尤其是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加上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容易诱发疾病。
我国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3725例T2DM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和糖尿病家族史的诊断年龄,结果显示早发T2DM患者往往有更明显的T2DM家族史,父母均有T2DM则更早被诊断出T2DM。一项多中心随访研究发现,与孕期体重增加正常母亲的子代相比,妊娠期体重增加超过美国国家科学院(IOM)《2009年医学研究所指南》推荐的女性其后代发生肥胖、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等风险均升高,且独立于孕妇妊娠前的BMI和妊娠期高血糖等因素。早发T2DM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可能与某些变异基因介导有关。中国人群的遗传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年轻发病的T2DM患者中加权T2DM相关GRS(wT-GRS)和加权β细胞功能相关GRS(wB-GRS)更高,提示早发T2DM和β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遗传变异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抵抗也更容易出现。因此,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与糖尿病常常“结伴而行”。长期血糖增高可引起体内蛋白质及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系统损害,可导致人体重要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而死亡。
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疖痈、真菌感染、肺结核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糖尿病急性危害是指患者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
糖尿病慢性危害,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导致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失明等。糖尿病合并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卒中、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为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以手足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呈手套或者袜套样分布,表现为痛觉过敏、疼痛,后期感觉消失,可伴运动神经受累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足部溃疡、感染、深层组织坏死甚至糖尿病足。了解了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后,关键在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进行至少3天的规律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及高纤维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特别是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1]高晶晶,高艳虹.早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2,17(04):344-348.DOI:10.16138/j.1673-6087.2022.04.015.
[2]袁慧娟,杨俊朋,邓欣如,等.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36(12):1189-1198.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22.12.001.
[3]靳育静,芦迪宇,高鹰,等.体检筛查人群早发2型糖尿病特点及危险因素[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4(04):337-341.
[4]任鹏.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管理研究现状及进展[J].医药前沿,2024,14(33):55-58.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