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需求“遇到”心耳血栓,这些措施是破局关键!

健康   健康   2025-01-11 17:30   上海  

老年男性患者,主诉“反复心悸气促2年,加重1月”,于外院查心电图示快房颤,拟行射频消融术,但因其左心耳内血栓,未能按计划执行,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而转诊医院。值得注意的是,该名患者于2年前开始服用华法林抗凝,平素不规律监测INR波动,症状时有反复。同时,患者还有7年糖尿病病史和2年脑梗病史








当房颤患者有消融需求却存在心耳血栓时,该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简介







基本信息

患者,男,70岁。

主诉:反复心悸伴气促2年,加重1月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开始服用华法林、美托洛尔,不规律监测INR波动于1.5-4.2,症状时有反复。此次入院前1月患者“肺部感染”后出现心悸,伴活动后气促较前加重,外院查ECG示快房颤,准备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前食道心超示左心耳血栓。现为进一步诊疗遂来医院就诊。





既往史

糖尿病病史7年,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可。脑梗病史2年,留有左侧肢体乏力后遗症。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7℃,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5/61 mmHg。神清,气稍促,口唇无绀;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少许湿啰音;心率13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 肾功能:肌酐:132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42.24 ml/min/1.73m2

  • 糖尿血红蛋白:7.8%

  • NT-proBNP:2526.00 pg/ml

  • 凝血功能:INR:1.62





心电图检查

房颤伴快室率

图1. 心电图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

左房增大;二尖瓣后叶循环钙化;主动脉瓣钙化。





胸片

两下肺纹理增多

图2. 胸片评估结果




初步诊断




  • 持续性房颤,左房血栓,CHA2DS2-VASc评分5分;

  • 心功能不全(HFpEF NYHA Ⅲ级);

  • 2型糖尿病;

  • 脑梗死个人史。




治疗方案







术前管理

  • 抗凝:改用艾多沙班60 mg qd;

  • 利尿:呋塞米、螺内酯;

  • 控制心率,减轻心脏负荷:美托洛尔;

  • 强心:地高辛;

  • 调脂:阿托伐他汀;

  • 降糖: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恩格列净。





手术方案:射频消融术

经1个月艾多沙班治疗后,复查食道超声示左心耳血栓消失,但患者仍有反复心悸伴活动后气促,遂行房颤射频消融术。




出院带药

  • 艾多沙班60 mg qd;
  • 普罗帕酮150 mg q8h;
  • 余药物同前。




患者转归




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者无心悸、气促发作,日常活动不受限;无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复查肝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率62.3 ml/min/1.73m2,proBNP 236 ng/L。患者整体预后情况较为理想。




精选观点




针对该名患者的治疗管理,我们邀请到诸多临床一线医师发表其看法和心得体会,现将部分精彩观点整理汇总如下,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01

面面俱到、纵观全局,为患者提供综合疾病管理


该名患者合并有多种疾病,包括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治疗时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协调各个系统的治疗目标

其中,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于老年人群,其可致心房快速且不规则收缩,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在诊断持续性房颤时,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了解患者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能为后续的诊疗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持续性房颤的关键手段,但不能仅依赖一次检查结果;而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律失常情况,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房颤类型与严重程度;此外,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排查可能引起房颤的潜在病因。

值得强调的是,当房颤伴随心衰时,由于两种疾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方案将变得更加复杂,建议遵循指南推荐的“AF-CARE”综合管理路径,从共病及风险因素管理、抗凝预防卒中/栓塞、室率及节律控制、评估及动态再评估等多个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综合管理。





02

谨慎用药方受益,安全合理是关键


无论房颤还是心衰的综合管理,药物治疗均占据重要地位,以达到卒中/栓塞预防、室率控制、窦律恢复及维持、心功能改善与保护等治疗目标。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因素,提前排查药物禁忌证;在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药物间相互反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用药,以保障治疗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名患者有明确的抗凝治疗,虽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INR控制不佳,可考虑更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以改善抗凝效果,提高患者抗凝获益。鉴于东亚房颤患者的缺血与出血风险相较于其他人群明显更高,且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NOAC均会受到人种、年龄、肾功能等多个因素影响,临床需基于患者个体情况谨慎选择合适的NOAC类型在此方面,艾多沙班的抗凝效果更稳定;同时,相关研究表明,该药物对于东亚人群的抗凝获益和风险均有显著改善,可以作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更优选择。





03

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提高诊疗效果


持续性房颤与心衰的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开展,如心内科医师负责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心外科医师负责在特定情况下的心脏手术,神经内科医师协助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康复科医师提供康复指导等。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不适合接受长期药物治疗,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但应提前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手术适应证:在消融或封堵前,应明确左心耳内无血栓,且解剖结构适合封堵;合并左心耳血栓时,则应先规范抗凝3-6个月,若复查超声示心耳内血栓消失,便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需注意的是,患者于术后仍有必要接受一段时间抗凝治疗,后续是否停药需结合患者的卒中/栓塞风险及出血风险来决策。




04

患者教育不可忽视,规范慢病长期管理


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对于疾病控制至关重要。持续性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同时也需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临床医师需向患者详细接受房颤的病因、症状、治疗策略与注意事项,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学会自我监测血压等指标,并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医师共同推进治疗方案的落实。
END

审批编码:CN-20250108-00008
声明:*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