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射频消融围术期的用药策略怎么定?一文详解!

健康   健康   2025-01-13 17:30   上海  

青年男性患者,于4年前体检发现房颤并接受药物治疗,现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个月”来院就诊,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估诊断为持续性房颤伴扩张型心肌病。同时,该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检查示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NT-proBNP水平升高。








对于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如何进行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管理?如何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并预防相关不良事件




患者简介







基本信息

患者,男,39岁。

主诉:体检发现房颤4年余,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月





现病史

患者于4年前体检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室扩大伴二尖瓣、三尖瓣反流,EF 20%;腹部超声提示腹腔积液。外院予抗凝、改善心肌重构、利尿、心室率控制等治疗。现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月”来医院就诊以寻求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

房颤病史3年余(具体诊疗不详,用药不详),高血压病史(具体诊疗不详,用药不详,时间不明)。否认糖尿病史




体格检查

血压96/64 mmHg,心率95次/分。神志清,律不齐,心尖闻及2/6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无殊,下肢无浮肿。患者本次发病以来,食欲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尚可,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实验室检查

  • 电解质:钾:3.4mmol/L

  • 肝功能:γ谷氨酰基转移酶:78 U/L;乳酸脱氢酶:269 U/L;肌酸激酶:334 U/L;总胆红素:39.9 μmol/L;直接胆红素:14.5 μmol/L;总蛋白:65 g/L;白蛋白:34 g/L;前白蛋白:0.17 g/L;白球蛋白比:1.10

  • 肾功能:肌酐:122 μmol/L;尿酸:539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67.23 ml/min/1.73m2;葡萄糖:12.0 mmol/L

  • NT-proBNP:1180 pg/ml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6.5 s;INR:2.11





心电图检查

持续性房颤。

图1. 心电图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

全心增大伴左室壁整体收缩活动减弱;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中重度),肺高压





胸片

胸腔积液

2. 胸片评估结果




初步诊断




  • 持续性心房颤动(CHA2DS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2分);

  • 心功能Ⅲ级;

  • 扩张型心肌病;

  • 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手术方案

    局麻下环肺静脉消融+离散度标测指导下驱动灶消融+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

    图3. 术中消融情况




    术后管理

    手术顺利,给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艾多沙班抗凝等治疗。术后患者胸闷气急,心衰急性加重,出现明显的心功能下降及肝肾功能损害,予以药物治疗:
    • 甲苯磺酸艾多沙班30 mg,每天一次,每次两粒;
    • 胺碘酮200 mg,每天两次,每次一粒;
    •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 mg,每天两次,每次半粒;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0.05 g,每天两次,每次一粒;
    • 达格列净10 mg,每天一次,每次一片;
    • 呋塞米20 mg,每天一次,每次一片;
    • 螺内酯20 mg,每天一次,每次一片;
    • 氯化钾缓释片0.5 g,每天三次,每次一片;
    • 谷胱甘肽600 mg,每天一次;
    •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泵入;
    • 肾衰宁胶囊350 mg,每天三次,每次两粒;
    •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每天两次,每次一粒;
    • 地高辛0.25 g,每天一次,每次半粒;
    • 辅酶Q10 10 mg,每天一次;
    • 维立西呱5 mg,每天一次,每次一片;
    • 艾普拉唑肠溶片10 mg,每天一次。



    出院前情况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显著好转。出院前复查心超示全心增大伴左室壁整体活动减弱,二尖瓣反流(轻中度),心包积液(微量),右室壁收缩活动未见明显异常,EF 28%。



    精选观点




    针对该名患者的治疗管理,我们邀请到诸多临床一线医师发表其看法和心得体会,现将部分精彩观点整理汇总如下,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01

    及早发现,精准诊疗,科学应对


    在房颤诊疗中,精准诊断是基石。初次接诊时,应详细询问心悸、胸闷发作细节,包括诱因、持续时长、缓解因素等,并进一步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结果,以避免漏诊。而当房颤患者出现心衰症状时,应进一步评估心衰病因,以指导后续治疗。
    该名患者病情复杂,其于4年前就被诊断为心房颤动,提示心脏电信号早已出现问题;此次入院时,经超声心动图评估发现全心扩大,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EF 28%。考虑为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而房颤的发生与心衰有关,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损伤及多种代谢异常。自首次发病至此次入院,该名患者的心脏问题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如能在发病早期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而具体方案则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制定





    02

    将患者个体置于首位,合理应用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手段


    在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首先,应尽早启动抗凝治疗,艾多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相较于华法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更少,尤其适用于合并轻度肝肾功能不全、高龄、衰弱、存在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可作为优选其次,应及时予以心衰“新四联”,即ACEI/ARNI/ARB+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i,以改善心功能。同时,还需给予以控制室率和节律,从而减少房颤复发率、改善患者症状。在实际用药策略上,还需进一步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该名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轻度降低,但未达到减少NOAC剂量的标准;对于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的患者,便有必要积极保护肾功能,并选择更合适的抗凝方案(如艾多沙班30 mg)。
    对于病情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例如,对于QRS波群延长且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可考虑起搏器同步化治疗,通过调整左、右心室收缩顺序来改善心功能;对于晚期扩张型心肌病且病情持续恶化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等待手术期间,可将左室辅助装置作为桥接治疗以维持全身循环。此外,还可通过导管消融术以控制节律,左心耳封堵术以预防卒中/栓塞等。
    需强调的是,无论药物治疗的类型与剂量调整,还是手术时机的选择,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进展等多方面因素。





    03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做好患者宣教与长期随访


    在慢病长期管理方面,医患信任是“助推器”。临床医师需要掌握基础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同时,需要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包括症状识别、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调整等,以及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监测能力,以改善治疗的总体效果。在定期随访时,应重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END

    审批编码:CN-20250108-00007
    声明:*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