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游弋,翰墨留香。11月1日上午,东莞市高中语文第二批“莞邑良师领读者”交流展示活动(第九期)在东莞市大岭山中学报告厅隆重举行。
领导致辞
《悉达多》教师领读
领读者李娴老师以《不赶路,感受路——<悉达多>中的生命体验观》为题,从古印度宗教文化背景介绍入题,重点解读了全书主要的故事情节,并结合情节对书中的核心意象——河流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延展了“河流”背后所蕴含的、丰厚的人生哲思。
接下来,李娴老师重点梳理了小说的重要情节。《悉达多》讲述了年轻婆罗门之子悉达多不满于传统宗教仪式和教条的束缚,决定离开家乡踏上寻求真理和个人觉醒的旅程。他成为沙门期间遇到了佛陀乔达摩,意识到唯有通过亲身体验方能发现生命真谛。于是他踏入尘世,与名妓迦摩罗相恋并生下儿子小悉达多。他沦陷尘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但内心深处的空虚和不满始终未消。在一次河边的沉思后,决定离开世俗生活,与老船夫瓦稣迪瓦一同生活,倾听河水的声音,学习无言的智慧。后来,悉达多在河边重遇儿子小悉达多。在经历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后,悉达多达到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悟境,理解到“世间万物皆为一体,世间的每一刻皆为圆满”的终极哲理。小说的核心意象——河流,书中反复提及并将主人公悉达多的一生分为了避世、入世、出世三个阶段,最终悉达多留在了象征着变化无常却永恒奔流的河流之上,顿悟了宇宙智慧,实现了生命升华。
《悉达多》教师跟读
第一位跟读者大岭山中学心理老师黄子容以“生活即修行”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心灵之旅。黄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一是保持松弛感,允许一切发生,建议学生停止内耗,用实际行动消除焦虑;二是保持专注,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三是寻找所爱,寻找自我。
黄老师通过与在场师生共同进行一场正念察觉的小游戏——吃葡萄干,让师生感受到专注当下对心灵起到的松绑作用;同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寻找自我的方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调低周围世界的声音,在找到自我的同时也能收获更饱满的幸福感。
《悉达多》学生跟读
第二位跟读者大岭山中学高一(4)班学生张梓璨以“‘摆渡’与‘兼 爱’——我读《悉达多》”为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书中,船夫瓦稣迪瓦“摆渡”了悉达多,而《悉达多》这本书“摆渡”了当时处于人生至暗时刻、深陷抑郁危机的作者赫尔曼·黑塞,也“摆渡”了曾经失意的他,让他明白要平视这个世界,包容所有不完美,看到世界的美好,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从书引申,张梓璨联系了中国屡次向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国家提供的医疗、食品等方面的人道主义援助所体现的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兼爱”“非攻”,希望每个人都能爱护彼此,爱护这个世界,最终实现世界和平。
嘉宾点评
现场互动
听完领读者和跟读者的分享,同学们皆深有感悟,现场互动环节热烈非凡,大家纷纷举手向老师提问。
高一(3)班戴旭媛同学提问:如何理解“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中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李娴老师回答:我们以肉体生存,以灵魂生活,肉体质量决定生命的长度,而灵魂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以强健的体魄、有趣的灵魂认真过好这一生。
高一(4)班同学希望能获得关于人生自洽的建议,心理老师黄老师告诉他,在这个草台班子的世界,做一个不草台班子的人,全情投入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开心的事、有意义的事。
在十一月的第一天,《悉达多》如一股清泉,让现场每一位师生的灵魂得到了涤荡。宛如悉达多在“唵”声中重获新生,我们也在一本又一本好书的字里行间获得感动与启迪。正如《悉达多》的作者赫尔曼·黑塞曾言:“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新的一月,新的篇章,愿我们继续在书海里遨游,在无穷的文字里,遇见无限的自己。
下期预告
第十期“领读者”活动将于11月8日与您相约东莞市塘厦中学,由东莞市塘厦中学汪志朋老师领读《扶轮问路》,卢怀老师等跟读,敬请关注!
♡♡♡♡♡♡♡♡♡♡
文字:李 娴
图片:何俊英
编辑:吴颖欣
初审:曹潇华
复审:耿 丹
终审:庄照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