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良师领读者】尹欧:阅读是通往理性的必经之路

文摘   2024-05-21 17:33   广东  
阅读启迪智慧,书香润泽心灵。经过一轮轮推荐选拔,东莞市高中语文42名教师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莞邑良师“领读者”队伍,接下来,“莞语教研大讲坛”将陆续展示第二批“领读者”的风采,让我们汇聚阅读榜样的力量,与时光共蹁跹,与阅读共前行。


个人简介


❉❉❉❉❉❉❉❉❉



尹欧:东莞高中语文第二批“领读者”,硕士研究生,东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获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现场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

阅读理念


❉❉❉❉❉❉❉❉❉


阅读,阅心

阅历往往随年龄而增长,从自我的生活中来,阅读则不然,它的增长看一个人时间的付出程度,而这样的提高是吸取他人的人生经验为己用。一个要求博览群书,一个要你饱经世事,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让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如果将阅读所得用于思考生活,用生活所感回馈阅读,我们的人生会在不断地融汇贯通之中走向进步。或许这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阅读能触动情感及引发思考。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他人的思想及故事,将其与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类比反思,量变会逐步引发质变,会逐渐深入思考个体与社会的作用以及对自身的影响。这与传统教育不同,这样的思考是主动而非灌输的,我们并非先被告知一个确定的结论,然后通过这个结论试图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思考一步步的发现问题,解剖问题,回答问题,得出一个可能会被他人辩驳或被自己推翻的结论,最后形成一整套的逻辑思维方式。它能让你更快的看出问题的核心本体,得出更贴合自身的领悟见解。

阅读是通往理性的必经之路。唯有广泛而深层的阅读才能建立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因为无人能仅凭自身思考构建人类近千年发展而得来的科学结论,我们从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也无人能仅凭经验构建行之有效客观严谨的逻辑思维,因为思维需要锻炼,需要营养,需要阅读带给我们的多重经验及其解读思考。

书中有智慧的呼唤,有情感的悸动。每一页都是一段旅程,每一个字都饱含真情

阅读成果展示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乡村书写

有人说“东北是一块文学的热土”,冬天的严寒肃杀之下展现出的厚重和生命力,以及人的生生不息。东北作家萧红的童年世界《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作品通过写萧红幼年的经历过往以及所见所闻,刻画出了当时的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景民俗、民风和社会现实。《呼兰河传》它写出了一个村庄的生存,同时也写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它既写了个人的故乡,也写了我们全人类的故乡。

萧红的乡村书写和鲁迅、沈从文的不同。鲁迅他不是村里的人,他是用一种启蒙视角看人们的生存,所以他写闰土的时候,他带着一种悲悯的心态去写。沈从文,他是乡下人,所以他在写乡下人的生存的时候,实际上是从发现乡下人的美德,发现湘西的美好的这种角度去写。萧红的独特性在于她找到了一种中间地带的讲述方法。她对呼兰河的记忆是停留在幼年的,她是从这个村子里出来的,但是她成长以后就离开了村庄,那么某种意义上,她的生活际遇使她拥有了一个特别宝贵的中间写作地带,也就是写作的时候,她既能够进入又能够出来。她是既了解村庄里边人们的生存逻辑,但是她又深谙外面世界生存秩序的,也就意味着她既能够理解故乡人民的生存,但是又不完全理解,或者是不完全认同那里的状态,事实上也恰恰是这个中间地带成全了她,所以,这使她的写作和鲁迅、沈从文的乡村书写既相同又不同。

同时她也和沈从文一样,把人当成了一个自然人来写,这些人不得不依赖他们所生存的这种自然环境。萧红写出了人的无力感和苟活。体现在小说中,我们会看到自然之于人的威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社会环境,一个身边的小环境对每一个人的束缚和伤害。

她继承了鲁迅国民性的思考,像鲁迅把祥林嫂的生存放在社会关系里一样,她笔下的人物也处于社会关系中。在呼兰河传里,萧红与鲁迅对异类和庸众的理解也不太一样,萧红觉得异类并不会一直是异类,庸众也不会一直是庸众,无论是异类或庸众,他们都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而那似乎也并不能用麻木愚昧一概而论。所以呼兰河传里边即使是最庸众的民众,身上也有着令人惊异的活下去的能量。

萧红书写的是永远的最复杂意义上的乡愁,这个呼兰河小城它不仅仅属于中国东北,也不仅仅属于西南,属于华北,其实它是属于全世界任何一个未被世俗化污染的一个角落。就此而言,萧红其实书写的是人类整体意义上的生存。


学生评价


钟雨涵(2022级学生):星霜荏苒,跟随尹老师步伐学习约有一年之久,在人生长河中,这点时间或许宛若雨滴般落入大海般微小,但回头看确似一轮明月在心头照耀,足以让人心头一暖。和尹老师相处中,我们亦师亦友。她不断改进课堂内容,她用一颗真诚的心,带领我们在语文世界中前进,她相信每一颗种子都值得等待,等待一个华盖苍天的未来!







图文:尹   欧

编辑:陈   新

初审:曹潇华

复审:陈   凤

   终审:庄照岗   



莞语教研大讲坛
书香盈莞邑,领读共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