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地》
❉❉❉❉❉❉❉❉❉
第一位领读者 杨冰玉老师以“《流俗地》:流俗与不俗”为题,从选书缘起和品读感悟两个方面介绍了《流俗地》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其中女性形象的流俗与不俗。
首先,杨老师介绍了选书缘起,“蕉风椰雨,南国之南”。广东省与《流俗地》故事发生地马来西亚,在自然地缘和人文地缘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自然方面,它们炎热潮湿,植被茂盛;在人文方面,早在上世纪广东沿海的人民下南洋淘金矿,在当地建立起了庞大的华人社区和华族文明。居何地,处何时,读何书。在广东阅读马华文学,是一种阅读上的天时地利人和。
《流俗地》是一个关于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它思索马来西亚社会华人的命运,也流露出少见的包容与悲悯。
《流俗地》的“流俗”顾名思义,意指地方风土,市井人生。这个词也略带贬义,暗示伧俗不文,下里巴人的品味或环境。黎紫书将锡都比作流俗之地,意在记录此地的浮世百态,聚焦这样一群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人物。婵娟之流俗,在于善恶纠缠,在于缺乏悲悯与共情;蕙兰之流俗,在于刚柔并济。
最后,杨老师还展示了在三个班开展领读活动的丰硕成果,既有关于书中人物的读后感,也有对书中精彩情节的绘画再现。
第二位跟读者 敬雪彤同学以“银霞:眼盲心不盲”为主题,分享了对书中主人公银霞的见解,分享凸显了银霞作为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以及她对人生变化的敏感和反思。
常平中学周淑萍老师作为嘉宾点评《流俗地》。周老师认为,这些人的生活苦多乐少,浮沉有如泡沫,认命到了自苦的地步,但她们不需要同情。就像银霞一样,这些人兀自存在,以自己的方式“作人”与“格物”。当何门方氏佝偻跪倒猝逝,当蕙兰坐看自己臃肿如象的身躯,当婵娟因寡情而自陷忧郁困境,或当莲珠发现机关算尽还是不能锁住良人时,她们以肉身经历的无明与不堪演绎生命的启示──或是没有启示。然而生命再庸庸碌碌,也偶有灵光闪烁。这里没有天意使然,甚至无关什么人性光辉,却足以让我们理解现实的无情与有情,人之为人的随俗与不俗自有一份庄严意义。
《长安的荔枝》
❉❉❉❉❉❉❉❉❉
第二位领读者 张漫琦老师以“阅读《长安的荔枝》梦回长安,荔枝香中悟人生”为主题,分享了书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探讨了小说的主旨以及读后感想。
第二位跟读者 高二年级许钧杰同学的分享诙谐轻松,言语间又蕴含着深邃的思考,伴随着笑点密集输出,引发了台下的同学们频频互动。他以《一颗小荔枝,一个个小人物》为题目,从作者马伯庸的写作风格、书中人物这个角度切入,一段简短的历史确是一个人大半生的画卷,一颗小小的荔枝,却是李善德经历生离死别、经历与朋友关系的破裂,才送至贵妃面前。众人也许只记得史书上的大唐的盛世、玄宗的浪漫、贵妃的盛世容颜,却很少有人关注背后小人物的心酸。马伯庸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反映小人物在面对绝对权利时的无力,让我们以更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历史。
陈佳捷同学谈到:读《长安的荔枝》,仿佛跟随主人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作者以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小人物李善德运送荔枝的艰难。在这过程中我看到了官场的复杂、人心的叵测,也看到了李善德的坚持与无奈。故事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它不仅是一个关于荔枝的故事,更是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让我明白,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内心的良知。这本书给我带来震撼,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
文字:杨冰玉 张漫琦
图片:高尚权
编辑:王陶湘
初审:曹潇华 黎张群
复审:耿 丹 陈 凤
终审:庄照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