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4月30日上午,2024年东莞市高中语文莞邑良师“领读者”交流展示活动(第一期)在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举行。
本期领读书目是《史记》,由东莞市第二批领读者、东莞五中副校长苏晓雯领读,东莞五中历史教师黎晓文、高二学生冯献作为跟读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东莞市作家协会莫华杰副主席担点评嘉宾。本次活动由东莞五中向宇凤老师主持。
东莞市高中语文“领读者”交流展示活动由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庄照岗老师发起,采取“每周一书”的形式,由一名“领读者”示范领读,两名“跟读者”共同跟读,最后由嘉宾点评,并进行现场互动,期望借此带动更多的老师阅读,进而带动更多的学生阅读,在东莞形成好书共享的良好风尚。
活动伊始,杨志坚书记在致辞中提到,五中一直以来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每年举办各种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写作氛围。杨书记认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并以自身为榜样,说明阅读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随后,杨书记以中图网水灾时众书友纷纷助力的例子,点明阅读给人们带来温柔的慰藉和智慧的力量。最后,杨书记提到阅读可以浸润生命,不仅能使人获得智慧,更让人享受美好。在书中,我们见山见水见万物,阅人阅己阅众生,会产生“永远不要放弃发芽”的欲望,会拥有从容不迫的气度,阅读应该成为我们叩问命运的权杖、生命的信仰。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孙健副主任也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他从自身的专业成长出发,指明阅读是其中最重要的助力因素。孙主任还指出“莞邑良师领读者”活动就是抓住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阅读推动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孙主任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领读者们要加强专业阅读。二、教师要注重深入阅读,让阅读更有收获。三、发挥领读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老师、更多同学一起阅读、热爱阅读。
本期领读者苏晓雯副校长以“人类群星闪耀时——致敬永恒的《史记》”为主题,点出了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有如此高的地位和阅读价值的原因: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且《史记》并没有受到“平头百姓不入史”这一定规的束缚,司马迁笔下不仅有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蔺相如、伍子胥、越王勾践、吕太后、李斯等等在历史长河里群星闪耀的人物,也有不少“鸡鸣狗盗”之徒。如《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史记》史料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显然,完整地考查历史演变的全过程、对社会发展脉络进行探讨,是司马迁著《史记》的夙愿。
《史记》具有极高的人文精神和批判主义思辨精神。每一篇文章的末尾处出现的“太史公曰”,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强烈的爱憎之情和人文精神。对一些悲剧人物,司马迁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对他尊敬的大家如孔子,则详细记载孔子的身世和人物事迹。而对于一些帝王的功过,例如刘邦、汉武帝、吴太伯、夫差等,他作为史官,敢于用犀利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给予点赞和抨击。司马迁还敢于指斥当朝君王,如此胆识和书写角度,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因此,《史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除此之外,《史记》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史记》以世系为经、列传为纬成十字,十字间纵横交错成为经纬网,其中精彩点睛之笔是“太史公曰”,“太史公曰”就像是针线一样,引领着读者去思考。又像钓鱼线背后的执竿者,着眼于过往时代的宏大叙述,去见大开大合的世界。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最后,苏晓雯副校长带领大家齐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选段作为结尾,大家在朗读中与司马迁同频,书写励志人生。
第一位跟读者历史科组黎晓文老师以“晓文与哲于史,论德与志于记——司马迁的历史世界”为主题,从《史记》的历史观出发,谈到《史记》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它弥补了历史中缺少鲜活的个人的空缺。司马迁的历史世界中存在着有独特个性的个人。《史记》开创了中国人看待历史的方式,代表着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以人为中心”。想理解《史记》,要先理解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需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以及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史记》。
随后,黎老师谈到司马迁写给他的好朋友任安的《报任安书》。司马迁不愿老朋友带着对他的误解含恨而死,于是他写出这一封告白书,他要网罗天下旧闻,考察其真伪,上计轩辕,下至当今,跨越两千多年历史,探究古今成败的道理。这就留下了千古名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独立思考精神填补了那个时代的空缺。我们今天读《史记》是要重拾这份空缺。
第二位跟读者冯献同学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论美好与嫉妒之间的辩证关系》为题抒发了他阅读《史记》的所思所感。《史记》让我们理解美好遭遇嫉妒的悲剧,太史公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美好容易被嫉妒所害。究其本质一方面,美好本身是一种值得追求和珍视的品质。它代表人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嫉妒则是这种向往的负面影响,它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失衡。冯献同学以《史记》中的记载为例,谈到嫉妒的几个负面影响。心胸狭隘的嫉妒,是谓心怀恶意之墨,污涤水耀池,黢黑难清;损人利己的嫉妒,是谓敲响对立之钟,止声响短浅,摇摇欲坠;独霸其身的嫉妒,是谓灌溉自私之苗,坏团结共筑,欲望滋长。
嫉妒是一种需要克服和超越的情感,将其化为追求真善美的内心驱动力,有助于更加理性地面对和处理这种矛盾。其次,我们更应该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能享受追寻美好的机会和待遇。
东莞市作家协会莫华杰副主席作为点评嘉宾,基于作家视角,谈《史记》语言的凝练,并从此延伸到作家读书和写作的三层境界: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随后莫主席以《史记》中项羽为例,从项羽的残暴嗜杀中窥探当时那个混乱无序的时代和项羽本身的贵族气质和赤诚血性,并从中了解当时人对项羽的看法。因此,我们不仅仅要读《史记》,更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并产生自己的思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同学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合理地将《史记》中的精神思想为我们所用并将此传承下去?
苏晓雯副校长作出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作为阅读上的补充。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有一句名句:“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人生的使命。”我们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可以从司马迁塑造的人物里找寻学习、生活上的参考与指导,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便可思考伍子胥的破局之法;当我们作为班干部处理班级问题时,便可参考大禹治水的“堵不如疏”。从《史记》之中,我们可以汲取人生的智慧,学习人生的准则,传承精神的火花,树立文化自信。
现场还有老师分享自己的疑惑:在读《史记》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
冯献同学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在《史记》中寻求答案。二、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查找和阅读。三、通过参加课题活动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原东莞中学校长何立民先生发表活动感言,通过这次《史记》的现场阅读活动,他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重新学习《史记》的机会。何校长也对莫主席的三个读书境界表示赞同,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思考: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做人应该怎么做?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做人、认识世界,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并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对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东莞市高埗镇文明办主任及文联主席叶自朝老师同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无论什么时候都用得上。不管是什么领域、什么阶段,我们都要多读书、读懂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我们要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做出有用的贡献。
♡♡♡♡♡♡♡♡♡♡
文字:胡晓莹
编辑:陈 新
初审:黎张群
复审:耿 丹
终审:庄照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