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期收官获益丰,深耕文本永不辍 | 东莞市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专题交流研讨活动第十期在塘厦中学举行

文摘   2024-11-08 15:18   广东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进东莞市高中语文“品质课堂”建设,2024年11月5日上午,东莞市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第十期活动在东莞市塘厦中学成功举行。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庄照岗老师、东莞市塘厦中学杨副校长、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吴丰强老师、东莞市塘厦中学语文科组长徐慧兰老师、“文本解读”专题训练营学员、东莞市塘厦中学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蒲钰嘉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




首先,杨端副校长为此次活动致辞。杨端副校长对莅临学校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回顾自己对文本解读的学习和认识过程,强调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教师对文本内容解读的深度、广度、高度,即是一堂课的有效度。同时,杨端副校长对“文本解读”专题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鼓励各位青年教师通过潜心教研,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随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资深语文教师吴丰强老师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解读到语言为止》。
吴老师强调,区别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高中语文解读的是文学语言作品,因而在解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文学语言陌生化、非指涉性、多义性、虚拟性、重情感表现、内指性、可感性、有深度、生成性等特点。

随后,吴老师提出了“文字三层面”。

其一是文字之形,文字的形象蕴藏着深意,能够表情达意、塑造形象、传递情感。如“立”字上面是个大人的大,表示“顶天立地的人”,下面一横表示“地”,人立于地即“立”。人立于大地,即“位”,此之谓“立身”。而“立身”要求人确定自己的位置,以正直的姿态、自由的意志进行发展。

其二是文字之音,字音可以流露心声、交织节奏,通过音韵的变化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末字押韵,朗朗上口;“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中三个“天”连用,气势磅礴;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长短交错,富有节奏。

其三是文字之意,即虚实交融、感官感性、感情经验、文化积淀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深层意义的来了解文字丰富的内涵。如在“花非花,雾非雾”这一特殊的句式中,包含着肯定与否定、隐藏与显露、经验与超越之间的复杂纠缠和交织。花、雾、春梦和朝云都是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象,可以被我们的经验充分认知和解释。在“文学”的结构中,这些普通的物象和经验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正如紧随而来的“非花”和“非雾”所暗示的,文学不能仅仅在“指事”的意义上被阅读——这种“既是”又“非是”的特定结构正是文学特性的基本奥秘。

吴老师指出,文本解读还关系到高考对文学语言的考察,关系到语文教学解读和深入理解文学语言。


吴丰强老师以扎实的学术根基和在教学一线磨砺出的无数智慧火花,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髓荟萃的讲座,他将文学语言的相关理论和自身对于文本解读的核心、学生兴趣的激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洞见融会贯通,带领在场的学员和老师扎进文字深,在字里行间品味语言魅力,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文本解读方法的“深邃”与“厚重”,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解读的方法和方向。在座的学员和老师们认真聆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最后,庄照岗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庄老师强调,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专题交流研讨活动举办的初衷,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至今,十期“文本解读”活动都已顺利举办完成,他提示青年教师继续关注文本解读,注意解读研讨的精品化与成果化,争取将高质量的解读结果付梓发表,在教研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深耕文本真教研,踏浪前行永不辍。此次活动虽是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专题活动的收官之作,但文本解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教学研究的进程亦不会结束。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在全体语文人的共同努力下,东莞语文定会不断焕发活力、滚滚向前发展。







文字: 蒲钰嘉

图片:塘厦中学语文科组

编辑:王丽娜

初审:曹潇华 黎张群

复审:耿丹  陈凤

终审:庄照岗








莞语教研大讲坛
书香盈莞邑,领读共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