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简称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估计为15.07万 ,成为我国女性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图源:摄图网
近年来,尽管宫颈癌在治疗方面取得进步,且宫颈筛查计划在检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发病人群逐步趋于年轻化。
因此,及早发现宫颈癌危险因素,以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对防治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既往多项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其他高危因素包括不良性行为、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被动吸烟、应用口服避孕药和营养素缺乏等。
HPV感染
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病变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大多数宫颈癌病例由HPV16型和18型感染引起,特别是HPV16型。
感染通常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鳞状上皮内病变;多数病变可通过免疫干预在6~12个月后消失;若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感染HPV会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
HPV促进致癌的主要机制包括两种病毒癌蛋白E6和E7的活性,干扰主要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
此外,E6和E7与宿主DNA和病毒DNA甲基化的变化有关;E6和E7与细胞蛋白和DNA甲基化修饰的相互作用与调节遗传完整性、细胞粘附、免疫反应、凋亡和细胞控制的关键细胞途径的变化有关。
免疫功能低下
机体的免疫反应也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过低的免疫能力会直接导致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急剧减弱,处于持续感染状态,诱发宫颈癌的发生。
图源:摄图网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能够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遭到破坏,致使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研究发现,HIV病毒可与HPV病毒发生重叠感染,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促使宫颈癌发生。
性生活
如果初次性生活时间过早,此时年轻女性不具有发育成熟的生殖系统,宫颈黏膜对外来因素,例如细菌、病毒、致癌物等抵抗力较弱,易导致鳞状上皮化生、原位癌、浸润癌等的发生。
此外研究发现,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HPV和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也会增高。
而女性性生活前后冲洗以及性伴侣性前冲洗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良好的性卫生习惯可以降低HPV感染,从而减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应用口服避孕药会使HPV感染者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且服用时间越长危害越明显,研究发现服用5~9年的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是未服用者的3倍。
图源:摄图网
在避孕措施方面,若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PV感染风险,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环)和输卵管绝育也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
孕产史
多孕、多产与宫颈癌的关系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妊娠时的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作用容易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致使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
而多次分娩会对宫颈造成刺激与损伤,导致宫颈上皮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可发展成癌。
此外,若生育头胎年龄过小,此时青年妇女处于性活跃期,宫颈正处于鳞状上皮化生阶段,宫颈上皮细胞对致癌因子比较敏感,故易发生细胞变异。
宫颈炎
在宫颈癌中,炎症途径的过度活化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炎性条件下会过度表达调控环氧合酶-2(COX-2)的诱导型同工酶,高水平COX-2的表达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发病率更高。
而宫颈慢性炎症将使宫颈表面柱状上皮替换原有鳞状上皮,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吸烟/被动吸烟
吸烟是引起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女性的宫颈黏液中能分离出比血浆中浓度更高的可的宁和尼古丁等致癌物质,而尼古丁可导致基因甲基化而诱导癌症的发生。
图源:摄图网
此外,在吸烟女性的宫颈黏膜中检查出烟草中所特有的亚硝胺等物质,且被动吸烟者宫颈黏液中烟草相关致癌物质含量要高于主动吸烟者。
营养因素
食物营养的摄取也会对宫颈癌有一定影响,例如叶酸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叶酸缺乏会使一碳单位代谢受阻,导致HPV持续存在,增加宫颈癌的致病危险。
一项实验测量正常人和宫颈癌患者体内的叶酸含量,发现正常人体内叶酸含量为92%~100%,而宫颈癌患者仅为40%。
此外,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如胡萝卜素、维生素A、C、E是降低宫颈癌危险的良性因素。
如何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众所周知,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应加强推广HPV疫苗接种,通过阻断HPV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特别是对青少年女性。
在发生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能够有效阻断HPV感染,是预防宫颈癌最根本且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预防性疫苗具体可分为3类: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除四价HPV疫苗接种年龄为20~45岁外,另两种疫苗接种年龄均为9~45岁。
WHO建议9~14岁青少年女性是HPV疫苗的首要接种对象。我国专家共识提出: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13~15岁女性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的获益可最大化;同时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
其次,从女性的生殖健康角度出发,提高生殖健康保健意识,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宫颈炎的发生,降低HPV感染率以及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治疗妇科疾病。
参考文献:
[1]Bingfeng Han,et al.,(2024).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DOI: 10.1016/j.jncc.2024.01.006.
[2]孔北华,马丁,段涛.妇产科(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309
[3]蔡会龙,原伟光. 全球及我国宫颈癌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3,28(1):90-93.
[4]王东营,张琨,许天敏. 宫颈癌患病危险因素及一级预防[J]. 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1827-1830.
[5]周小燕,苗格,刘艺璇,等. 延安市宫颈癌发病的生物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2023,31(23):4383-4387.
[6]狄江丽,张小松,赵更力,等.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解读 [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4, 15 (02): 1-5.
[7]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建设专家共识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2, 23 (10): 721-726.
[8]李双 , 李明珠 , 丛青 , 等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2021, 22(2): 225-234.
[9]顾红媛,樊立华. 宫颈癌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4(4):367-370.
[10]庄勋,顾晓梅,何爱琴,等. 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53-4056.
[11]李玲新,黄玲. 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 护理研究,2005,19(18):1600-1602.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妇产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妇产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