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下腹疼痛?当心是「盆腔」病变,3类人群要注意

学术   健康   2024-11-22 17:30   上海  

女性慢性盆腔痛(CPP),是生育期及绝经期前后妇科疑难杂症之一。


目前CPP尚无国际通用的统一定义,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标准为:定位于盆腔的,包括腹壁、盆腔器官、会阴区域、腰骶部、臀部,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


图源:摄图网


据统计,女性CPP的发病率为5.7%~26.6%,其症状复杂,病变部位可能涉及女性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还能影响情绪心理等方面。






CPP的病因





美国ACOG共识将CPP的病因分为器官疾病、神经肌肉骨骼异常及精神社会因素三大类。


1

器官疾病


内脏系统疾病所致CPP涉及女性生殖系统、胃肠道和泌尿系统。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内脏器官痛觉感受器受扩张、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内脏疼痛;内脏感觉神经分布不均,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分散,因而内脏疼痛通常表现为弥漫性,难以准确定位,疼痛时往往伴有出汗、生命体征异常和胃肠道不适等自主神经症状。


2

神经肌肉骨骼异常


神经肌肉骨骼异常包括纤维肌痛、姿势综合征、肌筋膜痛综合征、腹壁综合征(肌肉损伤)、腹型癫痫、腹型偏头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肌肉疼痛与长期微损伤、姿势不良、手术创伤造成肌肉筋膜产生扳机点或神经血管卡压有关。


肌筋膜痛综合征的疼痛特点是久坐时加重,平卧髋关节弯曲体位或热敷会缓解,可伴有性交痛。


约15%CPP患者有肌筋膜痛综合征,仔细检查会发现患者有疼痛扳机点,可能起源于肌肉损伤点,是位于一束紧张的骨骼肌或其筋膜之内的一个超敏区域。


按压扳机点会产生牵涉痛,有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立毛、多汗、血管扩张或收缩)和内脏症状(恶心、呕吐)。


3

精神社会因素


精神社会因素包括虐待、药物依赖、躯体症状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图源:摄图网


需要注意的是,CPP也可能由几种疾病共同所致,例如患者可能同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性膀胱炎、 盆底肌痉挛所致的盆底肌筋膜痛,以及情绪焦虑等,这几种疾病都参与了疼痛的发生发展。






CPP的诊断





由于CPP的病因涉及到多系统、多部位和多因素,常合并存在,因此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体格检查以及适时多学科诊疗协作和转诊。


1. 体格检查


近期发布的《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下文简称中国专家共识)建议:CPP的体格检查需要包括站立位、坐位、卧位及膀胱截石位等不同体位且应为多系统的全面查体;最好在疼痛发作的时候进行检查。


CPP体格检查的重点是关注腹部和骨盆神经肌肉骨骼系统。


腹部检查


检查有无触痛和扳机点,推荐对腹壁扳机点进行Carnett试验。


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将手按压疼痛最明显部位,嘱其仰卧起坐,抬头收缩腹肌时腹部压痛维持原程度或加重,判断为Carnett试验阳性,提示疼痛来源于腹壁;如果仰卧起坐时腹部压痛得以改善甚或消失则为Carnett试验阴性,提示疼痛来源于内脏。


盆腔神经肌肉骨骼检查


在腹腔镜探查或子宫切除术前,推荐对CPP患者进行系统的肌肉骨骼评估。


评估腹壁肌肉的肌筋膜疼痛时,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和肩膀抬离检查床或将脚抬高,收缩腹直肌,单指沿腹直肌和锥状肌按压,引出“跳跃征”。


跳跃征是指触及肌筋膜痛点时,患者出现畏缩、哭喊或抽搐;此外,还可出现自主症状,如立毛反应、血管收缩、血管舒张、出汗、体温变化和多种躯体内脏反射;压迫肌筋膜触痛点可导致远端同侧或对侧的牵涉痛。


2. 辅助检查


在辅助检查方面,中国专家共识指出CT、MRI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尚存争议。


慢性盆腔痛辅助检查推荐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除了问诊、查体和辅助检查外,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还需要注意进行疼痛、心理状态的评估。






CPP的治疗





CPP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手术、心理、康复、介入、补充和替代治疗等。


其中治疗药物主要有止痛药、抗抑郁药物、钙离子通道α2δ配体药物、抗生素等。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除了上述药物外,中国专家共识中还推荐应用性激素类药物、针对间质性膀胱炎及所致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药物以及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


1. 性激素类药物


常用于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包括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孕激素及其衍生物等。


在控制痛经的同时,对内异症引起的CPP以及原因不明的CPP均有一定效果。


2. 针对IC/BPS的药物


针对IC/BPS的药物主要有戊聚糖多硫酸盐、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和膀胱灌注药。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3. 针对IBS药物


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且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解痉剂如匹维溴铵50mg、每天3次,可缓解腹痛症状。


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洛哌丁胺可缓解IBS患者腹泻症状。


利那洛肽是治疗IBS伴发便秘的有效药物。


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主要是利福昔明)可以改善非便秘型IBS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腹胀、腹泻症状。


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10g、1~2次/d,可用于缓解便秘型IBS患者的便秘症状;乳果糖由于可能增加腹胀症状而不推荐使用。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对改善IBS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END

参考文献:

[1]贺豪杰,陈娟,侯征,等. 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10):747-756.

[2]王健,张师前,刘玉光,等.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临床管理的专家共识(2021年版) [J]. 北京医学, 2021, 43 (07): 650-659. 

[3]李育林,文乃香,蒙海月,等. 慢性盆腔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42-246.

[4]陈娟,朱兰. 慢性盆腔痛的分类[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5):321-323.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11月粉丝福利来袭】

《妇产科临床处方手册》免费领取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后回复“妇产科”

即可参与活动↓↓↓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妇产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妇产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妇产视界
医会宝旗下妇产领域的垂直新媒体,传播分享妇产科前沿资讯、最新指南、诊疗知识、热门课程及会议,规范妇产科诊疗,致力成为国内妇产科领域的专业医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