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情境适用于“混合双打”?

文摘   教育   2024-04-27 08:54   海南  

井老师

读完约需要

2
分钟

文末可留言

这次开门见山,直接回答问题:

当家长犯了错误时,要向孩子坦诚地认错。若是这时候觉得难堪,就顺便来个三段论为自己“开脱”一下:“是人都会犯错的,你们老师也是人,他们也会犯错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境里记得把老师拉进来,来个“混合双打”。

这种混合双打有两个好处:

  1. 有利于消除权威(或者是“威权”),增强孩子的质疑精神。

  2.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坦然地面对错误。因为学习本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人们知道了不对,从而纠偏,也就进步了。

重点在于少犯错,特别是要避免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一旦孩子能够触类旁通,也就说明学扎实了,学透了,必然就会少犯错。

不适宜于混合双打的情境有哪些呢?

我认为这种情形下是不适合的: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老师已经批评过了,然后又将他犯错的事告诉了家长,在这种情形下,不宜于混合双打。

因为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他们会产生一种“怎么大家都在针对我”的情绪,甚至于产生被孤立的感觉。因为家长和老师都是他们眼中非常重要的人。

在这种情境下,我认为家长不必再次批评孩子,而是不动声色,装作不知道。可以试探性地问一下发生了什么:“怎么你今天这么不开心呀?”看看孩子想不想说被老师批评的事。

如果说了,那么先搞清楚事实,这很重要,因为存在老师误会了孩子的可能。若是误会了,家长就必须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如果没有误会,那就表个态,说自己支持老师的做法,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不必二次批评(混合双打),因为你的态度已经说明了问题。

如果孩子闭口不提被批评的事,那家长就装作不知,该干嘛干嘛,等过了一两天,孩子的情绪过去了再主动提及。首先依然是核实情况,确认没有误会之后,家长这时候可以二次批评了。由于孩子之前的情绪已经消退,这时候的二次批评就不构成家长与老师的“混合双打”,反而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最后,澄清“混合双打”的“打”的意思。结合情境也不难理解,前一个是指“消除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后一个是指“批评”或者是“严厉地批评”孩子,这个“打”并不是说打他一顿。在暴力之外,我们应该寻求更好的方法,我也相信一定存在。

欢迎读者留言补充更多的情境:哪些是适宜于“混合双打”,而哪些又不适宜?

我认为判断适宜是否,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或原则):成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而要宽容地对待孩子 —— 因为他们是孩子。

当然,宽容不是纵容。二者区别在于,宽容是在孩子犯错时,能以一种理解他们的方式去看待(人人都会犯错),并能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纵容则是明知孩子在犯错,但为了讨好孩子,不舍得批评,而容许他继续犯错。

推荐阅读:

👉 1.  真假与对错:为民族走向理性增添一份保障

👉 2.  观察者


井蛙惊梦人
井中观天,待水满而出,或顺桶而上。无以为乐,唯读书自鸣,但求得意处惊扰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