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老师
读完约需要
文末可留言
前两篇文章对家校冲突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指出了这种冲突为何会(广泛)存在,并举例说明了一些冲突的表现,同时,也遗留了问题。
当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出现冲突时怎么办?老师让孩子往东,你却想让孩子往西,那夹在中间的孩子怎么办?他不就左右为难,被两边的成人撕扯吗?面对这种冲突,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到孩子,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首先给出解决方案,就两句话:
任何人都会犯错,老师和家长也不例外;
高维能兼容低维,反之则不能。
这两条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能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认识世界。只要孩子懂得了这两点,那么,家长和老师(学校)的冲突就被大幅消减,甚至不再存在。
第一条非常容易理解,可以说是常识,用一个简单的三段论就能证明:
任何人都会犯错,老师和家长都是人,所以都会犯错。
这一条至关重要,是解决冲突的逻辑起点,能将家校冲突转化为如何看待他人犯错的问题。
放在学校这一场景中来理解,就是一个老师犯错了,但他却认为(或坚信)自己是对的,这时,孩子应该如何看待老师的错误?
面对他人犯错,应该采取什么心态,作为成长中的孩子,本应是最能产生共鸣的。因为孩子就是在不停地犯错中成长的。但糟糕之处在于,很多成人并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错误,而这样的成人也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当他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文过饰非,掩盖自己的错误,以维持自身在孩子眼中的权威形象。这种不宽容和掩饰是糟糕的榜样,会扭曲孩子对犯错的认知。
所以,对于孩子而言,首先是要明白人类个体的缺陷,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我们都会有不擅长的领域,我们都会犯错误。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旦孩子对犯错有了清醒的认识,明白了老师也会犯错误,知道了老师的某些所说所做是不对的,他至少能明白,不同意老师的观点和做法并不代表自己错了,而是很可能相反,自己才是对的。这时,他心中的那道坎就迈过去了,因为反对老师并不意味着不道德,而支持老师做错误的事反而是不道德的。
然而,仅仅知道老师也会犯错是不够的。因为家校的冲突必然会明面化。当老师告诉孩子应该往东,而家长告诉孩子应该往西,特别是,当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后,孩子该如何回应?
这时,上面所说的第二点就很重要了:“高维能兼容低维,反之则不能”。
原来,我所有的困扰来自于撕扯。其模型是这样的:
我是将孩子、家长和老师放在同一个维度或同一个层面中思考的,那么,孩子面临这种撕扯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人的见识有高低,所持有的观念是有层次之分的。如下图所示: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后,那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因为不同的层面是不存在撕扯的,而且,高维可以向低维兼容,反之则不能。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不妨再次回到康德的议题上:人是目的,还是工具?
对于一个“工具”来说,他是无法理解人是“目的”的 —— 一把锤子看谁都像钉子 —— 他都把自己当工具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别人当工具,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这样的“工具人”是无法理解“人”才是“目的”的;但对于那些将“人”作为“目的”的人来说,却是很容易理解“人被当作工具”的场景,因为人本就会使用工具。
所以,持有“人是目的”的观念者,属于高维;而持有“人是工具”的观念者,属于低维。人能使用锤子,但锤子成为不了人。
高低维兼容与否,就像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很容易理解二维的平面图形,但我们难以想象四维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样。
文明和野蛮也是如此。文明是高维的,野蛮是低维的。当文明需要和野蛮对话,他就需要兼容野蛮。所以,文明的社会也需要枪炮,因为野蛮只听得懂枪炮。文明和野蛮讲契约和规则是没用的,野蛮会将这些条约视为废纸,随随便便就可以撕毁,反而认为文明很好欺骗。所以,当高维向低维兼容时,只能用低维听得懂的“语言”与之交流。
当家校冲突发生时,一种温和的解决方案就是向下兼容,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标准答案式的语言与之对话,以符合学校教育的中心思想。
家长应就某件事情进行深入地探讨,努力让孩子站在高位,然后向学校、老师或教材兼容,能配合的就配合,但孩子心中一定要明白,那些答案未必就对,只是因为沟通这些事需要巨大的成本,而在当前社会中,要想将这些事搞个一清二白、是非曲直,恐怕未必能如愿。
比如,前文提到了教材中规定的笔顺只能算参考,而不能当作判断一个字写对还是写错的标准,但一些老师唯教材是从,另有一些老师虽然也认为那笔顺只是参考,但无可奈何,因为考试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孩子能按教材的要求写就写呗,不能按也没有关系,懒得兼容就是了,只要家长不在乎那分数就行了。
再比如,学校规定孩子要穿校服,戴红领巾,甚至规定了孩子留什么发型,诸如此类,能兼容就兼容吧。实在难受的话,可以带孩子回顾一下满清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现如今,总还是比那时候进步了一些,毕竟,孩子不穿校服、不戴红领巾,也就是没有小红花或班级扣分之类的惩罚,不会有性命之忧。让孩子站到高维去兼容这些东西,多少会让孩子好过些,顺便也能让孩子多了解一点历史。
实在不能兼容的,比如,写错字要抄写二百遍……那家长就应该有所作为,站在孩子前面,直接了当地拒绝老师,那样也就不存在撕扯孩子的问题了 —— 作为家长,总是应该有所担当的。
所以,我所说的这两条,应该是能很好地消减掉一些家校的冲突:
任何人都会犯错,老师和家长也不例外;
高维能兼容低维,反之则不能。
细心的读者肯定发现了,我在第一条中将“家长”也捎带了。除了出于公正的考虑,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必须建立这样的认知,因为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最初接触社会时的两个权威的代表。
这第一条是根本,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人都知之有限。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都会犯错。
一旦一个人真正地明白了这一点,他必然是谦虚的。
到那个时候,谦虚不再是什么劳什子的美德,而是必然,甚至是一种需要。当你明白了人的局限性,明白了自身的无知,你就会知道,根本就没什么是值得你骄傲的,你甚至会以一种怜悯的目光去看待那些真理在握的人。
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也就无所谓什么家校的冲突了,因为你能够兼容这世间所有的无知。
只是,我现在还不能够,还需要努力提升层次 ——
孩子,我希望你也如此,正视错误,将犯错当作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经历,而不是像一些人那样去掩饰。也唯有正视错误和不足,你才能早日实现层次的跃升。
相关阅读:
👉 1. 如何建立良好的错误观
👉 2. 语文教育的误区(之一):笔顺教学该入土了
👉 3. 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