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钱理群先生的问题:现在是无真相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

文摘   2024-11-25 11:45   海南  

井老师

读完约需要

5
分钟

文末可留言

本文可以算是〈👉 与钱理群先生商榷:倡导沉默,不如提倡质疑〉一文的续篇。(为了行文简洁,下文一律用“钱理群”来称呼“钱理群先生”)

钱理群在那段访谈中以提问开始:

我们现在正处在无真相、无共识、不确定的时代,怎么办呢?

他用了“两无一不”来总结当前时代特点。这符合我对当前世界的总体印象,也就“容不得”我细想,于是,一读而过,转而专注于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四大原则”)。

然而,倘若问题的设定是不当的,这个“两无一不”的总结是站不住脚的,那后面的解决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 —— 哪怕方案再好,击倒的也是“稻草人”。因此,探讨问题的设立是否确当,应该是我们质疑的第一步。

—— 至于为什么我们习惯于接受问题的设定,这可能与我们经常被动地答题有关。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别人出题,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应答,而很少有人审视问题的前提设定是否合理。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不去想那问题是否问对了

由于钱理群的专访只是片段,那段视频中他没有解释这“两无一不”的来由 —— 他是否在之前有提及过,我是不知道的。学者最基本的学术修养,便是有理有据地说话,也就是说,或许钱理群已经说过他凭什么得出“我们现在正处在无真相、无共识、不确定的时代”这样的结论。

这里先说说我对“无真相、无共识、不确定的时代”的理解。从“不确定”开始。

首先,我认同现在正处于“不确定的时代”的说法。

但话说回来,哪个时代是确定的呢?即便是一潭死水的时代,我们还可以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的时代也有着不确定的未来;哪怕是一点点变化,我们还可以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因此,无一时代是确定的。即便有些时代保持稳定的发展,那都是事后诸葛。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在变化。

因此,我认为用“不确定”来总结时代特点,就好像说“天上有一个太阳”一样无意义,这是正确的废话,这种总结是初浅的。

其次,“无共识”的这一判断,一旦细究是无处落实的。

怎样才算有共识?是指多少比率的人什么议题上达成了一致才算是有共识?这依然是模糊不清的。

这种模糊不清是灾难性的,这直接关系到是否需要达成共识。因为有些东西未必需要有共识,共识反而是不好的。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并不需要达成社会共识,而不能将隐私部位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早就有了社会共识。

所以,倘若讲不清楚具体的范畴和问题,“无共识”并不见得是问题,而对于不是问题的部分,那就不需要解决方案。

再者,钱理群提及的“四大原则”(观察、等待、坚守、做事),有哪一个是为了解决“无共识”的呢?我不得要领。

第三,“无真相”。

这可能是最值得探讨的时代特点总结,也可能是钱理群的根本问题。

前文我是倒着分析“无真相、无共识、不确定”这几个关键词的,这是为了剥离语境,探讨单个词的意义。但很可能这三个词是有先后承接关系,而不是对当前时代特点的三个并列式的总结。

—— 因为无真相,所以无共识。

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身体的说像堵墙,摸到耳朵的说像扇子,摸到腿的说像柱子……因此,对于“大象像什么”的问题,众人是无共识的。

—— 因为无共识,结论也就不确定。

那大象像什么,众说纷纭,各有理据,也就难有定论。

因此,钱理群的问题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讲得通,这“两无一不”是前后相关的判断。重点在于“无真相”,这也是他探讨的问题的实质。

至少,他提出的“四大原则”的前两项(观察、等待)是针对“无真相”而来的。由于难以获得真相,所以需要多观察、多等待。

但这“无真相”的时代特点总结靠得住么?

我总体是认同的。但以前的时代有真相吗?

我的判断是:在信息被单一垄断的时代,更没有真相。

也就是说,相较于以前,现在是信息多元的时代,反而是更容易获取真相的时代

信息被垄断的时代,垄断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大象是条蟒蛇,那就是蟒蛇;说是根绳子,就是绳子……对于远离事件中心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一切取决于信息的垄断者告诉你什么。

现在是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有人说大象像柱子,有人说像堵墙,还有人说像扇子、蟒蛇和绳子。的确,人们很可能是“无共识”,但这种无共识恰恰是信息多元的体现,反而不是问题。

那我为什么还认同现在也是“无真相”的时代呢?

因为当前是社交平台巨头垄断信息,大数据和AI算法按需投喂的时代,人们很难突破信息茧房,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人群意识不到“局域网”和信息茧房的存在。

因此,我虽认同钱理群对时代特点的判断,但我们在理解“无真相”和“无共识”的内涵上,可能是有区别的。

这种理解上的区别也会带来解决方案的不同。

在此,不妨东施效颦,我也提出“四大原则”。

第一,质疑。

因为无真相,所以要质疑。

仅仅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提出问题。

只有尽可能地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才可能接近真相。

质疑与求真,也是任何一位学者的基本学术素养。

第二,突围。

意识到信息茧房是第一步,然后就是要想方设法地突围。

突围是主动的行为,要主动搜索信息,而不是等待。由于你处于信息茧房之中,可能等到猴年马月,等到的也是类似的信息,因此,一定要主动突围。

第三,整合。

要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搜集到方方面面的信息之后,要有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大象是什么样子?它的身体像堵墙,腿像根大柱子,耳朵像扇子,鼻子像条蟒蛇,而尾巴像根绳子。

也许我们依然不能准确画出大象的样子,但已经有了大体上的轮廓。

第四,迭代。

要勇于否定自己,否定以前的判断,进入下一轮的“质疑、突围、整合”。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逼近真相。

重要的是,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我们才能不断地迭代升级。也能避免坚守着一些陈旧发霉的观念。

综上所述,对于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问题:

我们现在正处在无真相、无共识、不确定的时代,怎么办呢?

我的回答是:

我们要勇于质疑,不断地在信息茧房中突围,主动获取多方信息并进行整合;我们不应该自我设限,要勇于否定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突围,完成迭代升级。


相关阅读:

👉 老舍著作阉割版查考:为两字我去了两趟图书馆



井蛙惊梦人
井中观天,待水满而出,或顺桶而上。无以为乐,唯读书自鸣,但求得意处惊扰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