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们频繁地说要专心听讲,这说明了什么?

文摘   2024-05-19 14:14   海南  

井老师

读完约需要

6
分钟

文末可留言

数天前的晚上,我参加了家长会。

我家娃现在读五年级。小学以来,我只有两次没有参加家长会。一次是娃妈正好在家,就让她去参加了,体验一下;另一次是带抗议性质的,具体细节以后专门再讲。总之,我多次参加了家长会,也接触了不同的老师,感触颇深。

其中,这上课要专心听讲的话题,几乎没有老师不提,没有哪次不讲,是每次家长会都要强调的。这就像一枚硬币的正面,被刻画得满满的,字迹花纹的深刻可见,而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却是空空的,仿佛被人遗忘了 —— 没有一个老师会这样对家长说:我会在某某方面改进教学方式,希望能抓取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的感受如何,至少,在我参加的家长会上,真的没有一个老师这样讲过。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家长会本应该是沟通会,老师通报孩子在学校里面的情况,对于一些问题,双方商讨一个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我们的家长会是广播式的,总是搞成了成绩发布会,另外的重头戏是变着法地给家长上课,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管教孩子,配合好学校。

当老师们频繁地强调学生上课要用心听讲,那是有潜台词的:我讲课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你们家长应该回去教育孩子。

但问题是,连最优秀的老师,都未必能抓取所有的孩子的注意力,更何况多数的老师还没有优秀到无须改进的地步。

所以,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老师说孩子们上课不用心 —— 都听到五年级了 —— 而又从没听到老师自省过,我就觉得这事很是荒谬、搞笑。

不正是老师自我反省的缺失,才导致了孩子上课难以专心听讲的情形一直得不到改善吗?

通常的课堂模式都是“我讲你听”,还会有一些互动,比如课堂提问。但“我讲你听”的模式是主要的。这涉及到师生双方,一个是信息的发送方,一个信息的接收方。这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人,不是机器。但我们不妨先用机器来讲讲道理,因为机器也会出现故障的。

当机器A向机器B发送消息,传输失败了,你认为是哪台机器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总认为是机器B有问题,一直修理B,但这传输还总是出状况,这时,你总得想想另一头的机器A吧?再者,老师教育学生考试要从容易的题做起,那是不是哪头容易修理,你会先修哪头?

老师和学生都是人,不是机器,尤其是学生,不是你老师一发送某个消息,他那端就接受了。要知道,成人都做不到这样的,否则,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考90分以上。

对于中小学的老师而言,你们教的是孩子,孩子的年龄越小,这种信息的接收能力就越是不可靠。所以,作为老师,真的不应该总认为问题出在孩子那端,也不能总指望着修理他们就解决了问题。你们是成人啊,那控制能力和调整能力不应该比孩子们强上不少吗?

这道理是如此的简单,对于成人而言,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对老师更是如此,应该在教育上体现出专业性,而不是不停地强调孩子要专心听讲,搞得好像你们无须改进一样。

我很难想象一个老师这样说的潜台词是为了“摆烂”:俺讲课就这样了,在我课堂就得守规矩,就要专心听讲,有本事你换学校、换老师去!

因此,当老师们频繁地说上课要专心听讲,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缺乏自省的精神的体现。当然,自省不仅仅是一种意愿,更多的时候是能力的体现。他们很可能缺乏自省的能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当老师们频繁地说上课要专心听讲,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懂专注力的规律。

若是说老师不懂教育心理学,这是很不礼貌的,是一种冒犯,因为教育是他们擅长的专业,本不应如此。因此,我更倾向于从生理学上去解读这句话,也就是说,他们不懂专注力是怎么回事。

老师们肯定都看过电影的,那种糟糕的电影你肯定是难以看完的;还有,你们成年后也一定听过无趣的课程,参加过冗长的会议 ——

你作为成年人都坐不住,都没法专心听讲,你凭什么去要求那些几岁、十来岁的孩子必须做到呢?你们怎么好意思认为“不专心听讲”就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呢?!

所以,当你们看到孩子“不专心听讲”,恐怕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这课讲得太无趣了;其次就是要搞清楚这“专注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专注力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

通常,成人保持专注力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通过训练可以提高,但会有阈值,比如一个人到了30分钟,他再怎么训练,都难以再提高了。人体的规律便是如此,不是你想就能的。这跟你是否刻苦没有关系,与你是否努力没有关系,一到这个时间点,你的专注力必然涣散 —— “走神”这个词,相信所有的老师都听说过,也都曾遇到过。走神的发生是悄然的,你不曾知觉它,也就无法控制它。我们的身体规律就是如此,这不是“人定胜天”所能左右的。你只能顺应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体的规律斗,只会折磨人,摧残人,搞得人不像人。

怎么利用专注力的规律?人们提出了“番茄钟”的概念。也就是工作时设置一个计时闹钟,15分钟也好,20分钟也好,因人而异,只要这时间一到,就要主动休息5到10分钟,然后再回来继续。这一个轮就叫一个番茄钟。研究发现,这种主动休息不但不会降低效率,反而能让人在下一个番茄钟内继续保持专注。倘若是番茄钟到了,没有主动休息,而是继续干下去,就会出现专注力透支,反而会影响效率。对于老师而言,理解这个应该不难的,课间十分钟就是为了让学生休息,以保证下一堂课的精力的。

所以,那些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必然是有张有弛的,他们会主动留出一些时间片给孩子们休息放松一下,比如讲个笑话之类的。而那些上课从头讲到尾,甚至是提前上课或拖堂的老师,必然是不懂科学规律、不懂教育的。我敢打赌,让这样的老师去听一堂课,他们也不可能保持40分钟的专注,最多也就是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做出一副用心听讲的样子。

—— 只要你看过一场糟糕的电影,参加过一次无趣冗长的会议,但你又不得不坐在那里,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在基础教育中,关于课堂专心听讲的事,最难的恐怕是“众口难调”,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孩子的专注力是参差不齐的。好的有十分钟左右,而差的可能只有两三分钟。这是老师需要面对的事实,很难有万全之策,恐怕只能折中处理。

重要的是,老师得明白专注力的规律。只有明白了这些,他们才能重新解读孩子们的“不专心”的行为 —— 不是他们不想专心,而是“不得不”不专心,他们也和你们老师一样,控制不了不走神。

明白了这些,老师也就不会急于去指责、去“纠正”孩子。我认为这里的界限是看孩子是否影响了他人。倘若没有影响他人,那就不用干预,因为一旦公开提醒某个学生,反而影响了其他的学生,适得其反。既然“众口难调”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你也不可能指望那些知识点只讲一次所有的孩子就都懂了,那又何必急在一时呢?反正重复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与其不停地在孩子那头找原因,找解决方案,倒不如在成人这端多想点办法:如何让自己的课讲得有趣起来,抓取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充分备课,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不是下课铃响了都不舍得走……

作为成人,其实不学教育心理学也能知道的,因为我们都是做学生过来的 —— 一旦老师拖堂招学生烦了,不论他讲什么,都难以入耳的。

不信?比如,我这篇文章喋喋不休这么久,一旦让某个老师不爽了,他是不会听进去的。

相关阅读:

👉 1. 逻辑思维能力匮乏,是一些老师的通病

👉 2. 关于拖堂,不再回应

👉 3. 无知者才敬畏知识


井蛙惊梦人
井中观天,待水满而出,或顺桶而上。无以为乐,唯读书自鸣,但求得意处惊扰梦人。
 最新文章